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急缩量绝地反攻近在眼前!

(2009-12-21 19:52:00)
标签:

股票

                   急缩量绝地反攻近在眼前!

一、一棚论市谈股

该分析的对股市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一棚都分析过了,诸如美元指数的影响,诸如大盘目前技术态势,诸如深万科动一发牵动整个股市的神经,等等,这些方面因素在今天周一的变化和表现,说明越来越朝着一棚分析预期的方向在演化着,也就说明大盘绝地反攻迫在眉睫了,尤其是今天大盘急剧缩量的表现令人满意,这是最不能糊弄人的一个硬指标啊!既然大盘急缩量了,那么,距离绝地反击就越来越近了,不过,似乎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那么,就可以简言之:

急缩量预示绝地反攻万事俱备只差最后的一哆嗦!

而这最后的一哆嗦,或将是使大盘成交量更进一步急剧萎缩的契机,也是大盘急剧缩量乃至地量后绝地反攻的最不可缺少的信号!

至于最后的一哆嗦会怎样?至于最后的一哆嗦在哪里?

细看一棚前面几篇技术性博文,答案已经隐含在其中了。

正所谓:机不可设,设则不中,无为而治,待机唯静。

下面就是前几日一棚阐述深圳万科时的技术走势,就是深万科10日K线图,朋友们还记得当时一棚图文并茂的关于万科的分析吗?

图一、深万科眼前的10日K线图,图中设定24和48均线,图中上面部分就是截止到今天的10日K线图,最后这一根10日阴线,截至明天周二就是收官日了,预期明天回收出阴线无悬念了。而对应的线面的部分就是MAC指标,图中显示MACD指标恰好接近死亡交叉,呵呵,死亡交叉啊,就是死亡绝地,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yi/yipeng/200912/20091221194942783.jpg

 

 

图二、深万科1999年底10日K线图,图中设定24和48均线,图中上面部分就是截止到今天的10日K线图,最后这一根10日阴线,恰好跌至24和48均线交叉点止跌成底,随后就是一波翻倍行情,可以看图三演变图。而对应的心下面的部分就是MAC指标,图中显示MACD指标恰好接近死亡交叉,呵呵,死亡交叉啊,就是死亡绝地,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yi/yipeng/200912/20091221195023814.jpg

 

究竟怎样置之死地而后生,请看图三。

 

http://img7.blog.eastmoney.com/yi/yipeng/200912/20091221195043376.jpg

 

 

看万科走势,看大盘缩量,真正懂技术的人,就一定会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盘面感觉,那就是:绝地反攻近在眼前!

    一棚预期,短则三日,长则五日,绝地反攻将崩现在眼前!

上述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否则后果自负!

通告:

预定周三晚上八点,一棚讲堂力邀“大赢家”来讲座,若能如期进行,会提前予以通告。

二、一棚模拟盘实况

一棚两大实战模拟盘都基本在预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达成了盈利计划,这是第一个时间单元内的计划。

第二个时间单元的盈利计划,在12月15日公布,从此开始的第二个时间单元内的盈利计划,预期仍将会如期完成。

(一)一千万资金模拟盘实况

在超前看空7月3400点并在3400点已获利了结空仓后,却贪念膨胀顶峰作案反手做多,同步在2009年8月5日大盘3450点启动1000万资金实战模拟盘,第一个回合操作遂惨遭恶果速亏17%,随后扭亏自救。截止12月14日持有资金1252万元,不但扭亏且净赢利252万元。

12月15日开始第二时间单元做多操作,12月16日止损空仓后,1252万元资金实亏23万元,净回笼资金1229万元。

    12月15日开始,预期三至六个月内达到赢利10%至30%。

(二)一亿元资金模拟盘实况

2009年9月25日大盘2838点启动1亿元人民币实战模拟,截止12月14日空仓持有资金12804万元,净赢利2804万元。

12月15日开始第二时间单元做多操作,12月16日止损空仓后, 12804万元资金实亏215万元,净回笼资金12589万元。

12月15日开始,预期三至六个月内达到赢利10%至30%。

两个模拟账户可笑看借鉴,忌依样模仿,否则后果自负!

以上是一棚真实想法,仅为自己实战备忘和临战预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