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市如战场,不妙就空仓!

(2009-12-08 12:28:45)
标签:

股票

                股市如战场,不妙就空仓!

 

一、一棚论市谈股

现在的股市更像是战场了,瞬息万变跌宕莫测的局面反复确实为我们设置了一个难题,究竟该做多还是做空?究竟是该投资还是投机?没有人能够说的清楚,也不会有人能够给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所以,一棚再度声明,本人博客中分析观点和实战模拟,只反映本人的分析和操作的风格,不是做为任何他人投资依据而存在的,所以,任何人不应该简单以此为依据来决定买卖交易。

之所以有此声明,因为这两天许多朋友信息反馈给一棚,认为一棚过于频繁的模拟交易,看客朋友们跟不上节奏必赔无疑,尤其清风先生的批评更狠些:“你这样瞎折腾,哪个小散跟你操作都得赔掉腚”;大赢家的批评似乎中听:“这样折腾还能赚钱?真是服了你了”。

其实,折腾本来就是一棚的操作风格,我自己美其名曰: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至于频繁的买空卖空,我自己给自己的解释是:

目前时局态势下,股市如战场,感觉不妙就空仓。

眼前局面的确微妙,既有其有利的因素在,也有其不妙的成分在,在有利与不妙各种因素都存在的前提下,实战中稍见不妙因素就空仓,这本来就是一棚的操作风格,靠着这种风格,在2007年5.30惨剧中我可以在第一时间脑筋急转弯而成功出逃,自己感觉无愧无悔;在2008年大熊市中我可以闪展腾挪的折腾出了不陪保本的结果,自己已感觉较满意了;靠着这种风格,在2009年8月3478点以来我可以闪展腾挪的折腾出了扭亏为盈的结果,自己也感觉较满意了!

一棚以为:不管投资投机,不管短炒长捂,赚钱就是硬道理,只要做好自己,能够赚到了自己应该转到的那份财富,就应该满意了,所以,我的遗憾就是太过于满意。

那么,现在大盘是个什么格局呢?就是上有压力下有支撑,运行在一个非常微妙和悬念的关键时刻,图解如下:

 

股市如战场,不妙就空仓!

 

 

上图这是大盘(上证综指)周K线图,图中设定100、125、150、200周均线四条均线,其中,本周大盘依然受到125周均线和150周均线交织的压制,一棚以为本周当一举向上站上两线交织点上方,从而由此展开一轮波段上攻,但事实是周一上攻,周二急速回落,说明两线的压制力依然再起作用,所以说,感觉到了一点不妙的苗头,于是,10点之前就必须应该闪电反映脑筋急转弯,容不得半点含糊,因为,瞬息万变稍纵即逝的机会,往往是电光石火间闪现,对错来不及搞得太清楚,就必须定断抉择并有所动作,所以,想到好与坏的可能性都依然存在的前提下,首先是应对坏的可能,于是,这是一棚闪念间看到不妙的苗头立即空仓的技术因素之一,那么,技术因素之二呢?

看这个周K线图100、150、200周均线的规律,100周均线与150周均线死叉的那周,大盘急跌见底然后反攻,而本周是100周均线与200周均线死叉的一周,大盘在125和150周均线交织压制下,会否克隆历史呢,也就是会否在100周均线与200周均线死差的本周,像100周均线与150周均线死叉的那周情况而急跌呢?

这是一棚上午10点前脑筋急转弯的闪电反映火速空仓的技术依据,当然,昨天还乐观看多,今天就急忙空仓,这似乎是够狼狈了,其实,战场上最后的赢家在赢定前的漫长征战过程中,狼狈的事情更多,但能够活下来笑到最后,也就OK了,一棚说了这些话,只为快慰自己放松自己,也是向看客朋友们阐明自己的看法:

股市如战场,感觉不妙就空仓,唯有相信自己的直觉快速反应,才能算是为自己负责,也才能够保自己的命赚自己该得的钱。

至于后市取向,还是看看本周大盘在125和150周均线压制下怎样折腾,还是看看本周大盘在100和200周均线死亡交叉之上怎样折腾,空仓静观随机应变,硬道理就是少亏多赚直至最终结果能够赚。

上述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否则后果自负!

二、一棚模拟盘实况

(一)一千万资金模拟盘实况

8月5日大盘3450点启动1000万资金实战模拟盘逆势满仓做多,第一个回合操作惨遭恶果迅速亏损17%,随后展开扭亏自救。截止12月8日空仓净回笼资金1252万元,净赢利252万元。

(二)一亿元资金模拟盘实况

2009年9月25日大盘2838点启动1亿元人民币实战模拟,截止12月8日空仓净回笼资金12804万元,净赢利2804万元。

两个模拟账户可笑看借鉴,忌依样模仿,否则后果自负!

以上是一棚真实想法,仅为自己实战备忘和临战预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