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月份关注中继性底部!

(2009-07-01 08:48:35)
标签:

股票

                  七月份关注中继性底部!

一棚在前文《值得关注的潜力股分析!》中,分析了十只股票技术形态以及可能的机会点,此前,就在《浅析下周潜力股机会点》中,曾对其中的一只股票600050中国联通从两个角度分析了本周的可能走势,尤其提示了该股在本周可能与大盘错位的机会点。从本周两天走势看,600050确实出现了与大盘错位性的上攻态势,这说明吃准股性,就要从纵横多层面细致推敲揣摩股性,做到心中有数手上有根。

当600050与大盘错位上攻时,而其它九只潜力股票却在分化运行,占据少数却掌控权重的超级大盘股群体表现,总体要好于占据大多数却不能操控指数权重的中小盘股的群体表现,这也是大盘不断新高,而个股不断见顶回落的分化局面下赚指数却难赚钱的原因所在。

超级大盘股中银行股已经有构筑局部顶部之嫌,那么,其它滞涨的超级大盘股的补涨行情,也就意味着大盘将步入赶顶时段了,其顶部可能性,一棚在前文亦有预期,就是在七八月份大盘上攻到2008年4.24行情底部区域,总体涨幅达到100%的翻番程度时,也就是3200点上下区域。这个阶段操作难度将更加大,赚指数反而亏钱的现象将更严重,所以,务须牢记“宁可错过,不可做错”,因为,大盘构筑完毕顶部而回落,许多个股或许有短线上的暴跌现象,不得不防!

进入七月份的股市,如果换个角度来看,或许机会不小,那就是淡视七月高位震荡的机会,静心等待回调结果明了之后的机会,也就是针对具体个股要跟综合关注中继性底部!

下面,就以《值得关注的潜力股分析!》中提示的十只股票中的600965为例,来做一点技术分析:

(1)图一:600965福成五丰10日K线走势图,图中设定18均线和25均线,图中左右两处画圈部分,左边的是2006年4月25日前后10日K线态势图,18均线与25均线金叉,股价与金叉共振;右边的是目前10日K线态势图,18均线与25均线即将金叉。请看下面图二和图三分解图之对比总结。

七月份关注中继性底部! 

 

  (2)图二:600965分解图,2006年4月25日,10日K线图中18均线与25均线金叉,十日K线以长阴形态直插均线金叉之下,但这个下探破位的长阴走势,恰好孕育了绝好的机会点,随后,股价快速站上均线金叉之上,并随之大幅拉起长阳。

 

七月份关注中继性底部!

 

(3)图三:600965分解图,目前600965,10日K线图中18均线与25均线即将金叉,十日K线是小阴形态,接下来的7月1日和2日,眼前这个十日K线将勾画完毕,也就是说还有两天就能看到这个十日K线究竟会是什么形态了,那么,两天之后的7月3日至16日的是个交易日期间,该股10日K线中18均线就与25均线形成金叉,这十个交易日中,该股的股价将与均线金叉怎样共振,尚需要密切跟踪观察,并且,前文《值得关注的潜力股分析!》中,关于600965以及其它中小盘股技术性的机会点的分析预期,或许已不适用,必须因变制变与时具进的予以改变,以期符合客观走势,并机动灵活的稳准把握买点机会。

七月份关注中继性底部! 

  

目前与600965技术走势相类似的股票,逐渐增多,都需要在七月份密切关注其具体走势,以便对类似技术走势的个股分门别类个股掌握,更主要的是从中总结出具有高概率性和可操作性的机会点,也就是以“中线短炒”手段去把握其中继性底部的买点机会。

一棚上述的分析预测不一定对头,甚至会与实际南辕北辙大相径庭,但不管对错都是需要先预测一番的。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关键还在于预测之后该怎样对其因变制变随机应变。从这个意义上说,不预测是不行的,完全拘泥于预测也是不行的,预测只是一个桥梁——只属于自己的独木桥,怎样通过这个独木桥走到赢家的彼岸,那就需要炒股的技巧和艺术了,也就是一套功夫功力:随心所预的权变功夫,临机应战的审慎功力。

还是那几句老话:分析与预测要截然区分对立统一,分析预测可以随心所预海阔天空,实战操作却必须机敏审慎善于脑筋急转弯,并且需要看懂就动,看不透就坚决静忍不动,临战前要将好与坏的可能性尽量考量充分,更要考虑最坏的可能性,并相应的谋措制变方略,尤其是关于“三止原则”的变通活用不可偏废,那可是保全资金以便再战的最根本手段。

上述观点是一棚真实想法,仅供参考,照此操作,责任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