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恐高,工行翻番挺大盘涨到年底!

(2007-08-11 11:29:44)
标签:

证券/理财

一棚声明:

本博免费,不招会员,不搞分成,不设Q群,不荐股票,不办学习班,不指导

操作,拒绝股票咨询。本博只发表个人观点,据此操作,后果自负!

一棚理念:

股市没有超凡神人,股票酬懒股道酬勤,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须做股市长青树,做股市的滑头。         

分析预测与实战操做对立,预测思维宜发散,操作模式须严谨。        

长线着眼,短线入手,长线短炒,善于良性循环将短线炒成长线。         

买点可遇难求,卖点可求难遇,做会买的徒弟,不苛求会卖的师傅。        

智于从股性中挖掘买点和利润点,善于用三止原则保障卖点。        

战术须服从战略,短线须服从长线,并善于从长线中反观短线。

炒股就是炒心态,贪怕悔怨痴狂急缓八大心态关,关关都要过。

善于以逸待劳照猫画虎,先发未必能够大胜,后发未必不能大赢,           

心胸多大世界多大,大爱悲悯,大恨包容,大巧中庸,大智空灵。

 

                         

           

 

                     莫恐高,工行翻番挺大盘涨到年底!

一晃几周来,大盘劲升一千多点又攀升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坎了,市场又出现了比较倾向性的恐高情绪,甚至有人在喊中期调整近在眼前,这种严重恐高看空的心态很具有代表性,与3600点时依然大幅看空的恐高心态没有本质区别,与4000点跳空缺口向上时盼望回补缺空的看空恐高心态没有本质区别,这种恐高心态,恐怕是从2000点而来,从3000点而来,并且要跟随大盘跌宕盘升到5000点到6000点甚至到8000点了,这种心态在大盘跌宕盘升的长线向上的过程中,必定是一遭遇风吹草动长阴当头,就会当做大顶临头来处理,这是许多人必然存在的现象.做为一个投资者,还须在大牛市氛围下脱胎换骨的改变之.

截止到本周,大盘已经是连续拉出五个周阳线,也就是周K五连阳,并且5000点整数大关近在眼前了,短短几周大盘劲升一千多点使许多朋友不免生出恐高情绪来。其实,根本没必要,要说恐高应该发生在本周,因为,本周才是冲高的急所要点,但是,当本周大盘再度拉出一根周阳线后,中线隐患就被解除了,长线隐患更不存在,当然,短线的一日长阴随时可能出现,但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了。本周大盘再度强势上攻,这主要归功于601398工行的快速拉升,当然,本周二八现象的再现也是含有深意的,是有着中长线背景的有备之战。

早在7月6日大盘探底3563点拉出长阳的当天,我就提示大家关注以工行为首的超级权重股,看后市能否演化为类似于去年下半年的二八现象,到现在终于二八现象端倪初现,那么,随后这种现象还会愈演愈烈直到年底的。

尤其是601398工行的启动很说明问题,这是具有深刻背景的长线大资金拿到尚方宝剑后的大动作的开始。从技术面的角度,我在七月份就预期工行七月将收月阳线,并由此展开梅开二度的长线向上翻番的大行情。那么,现在资金面和技术面都相吻合了,所以,随后尽管短线难断,但中长线向上是确定无疑的了。

我早有文专门论述601398工行七月周期轮回的现象,也就是说当工行上市以来拉起第一个波次的翻番行情后,就要休整横盘五至七个月,然后,就可能以七月份为转势启动的契机,并由此梅二度的连续长线上涨五至七个月的拉出第二个波次的翻番行情(保守估计)。这一点,我相信随后的事实会做证明的。

工行既出,谁与争锋?四方英雄,惟有宾从,大象起舞,大盘高升!

那么,601988、601328、601998几个权重较大又相对滞涨的银行超象必然亦步亦趋跟上工行步伐,而其它超级大象们也都已经展开了一种长期向上的架势,大盘岂有不涨的道理?5000点岂有不被拿下的道理?6000点难道还会遥远吗?8000难道还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吗?

同时,一线大蓝筹都已启激活,那们,二线蓝筹也必将拉起来跟上来,诸如钢铁、电力、高速、金融、汽车等等板块,许多二线蓝筹也已经蓄势接近尾声即将拉起,那么,下周大盘周K六连阳可以期待,七八九连阳仍然可以期待!

本人在周五下午基本又完成了一个轮次的调仓换股动作,也就是向超级权重股倾斜,目前基本达到了一半大象一半骆驼和老鼠的动态平衡,就是一个初步的中庸折中的方案,本人在随后的盘面行情演化中将随机灵活的调整仓位情况,但总体就是一种动态满仓的中长线持股状态,以长线短炒的手段来争取长线8000点之上目标的赢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