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组合调控下逃顶和抄底大战略(一)

(2007-05-20 10:17:28)
标签:

理财股票

           

               组合调控下逃顶和抄底大战略(一)

周五管理层出台了一个捆绑组合式调控政策,面对这个组合式调控政策,大家有的将其理解为纯粹的利空,有的理解为好坏参半,有的干脆就说这是利空出尽——是利好。看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听起来大家说的好像都有道理,听了半天还是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以,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笔者认为,这个调控政策应该是好坏参半,因为,它是将空的与偏中的政策捆绑在一起了,这是管理层在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对股市的良苦用心。我们还是应该返观大势以决之,将管理层这种良苦用意结合大盘近两年多来的波动趋势来综合判断,也许就比较明了。

请大家耐心按照笔者提示的思路将沪综指的日K线和周K线运行图细致的看下去:

一、首先来看大盘在两年来上升过程中的一点规律性:

(1)、2005年9月21日这周,沪综指在日K线MACDS顶背离状态下结束了一轮上升行情见顶回落,10月28日这周在跌穿20周均线的当周就见阶段底部最低点启稳,并再度拉起一轮较大升幅的上攻行情。

(2)、2006年3月2日这周,沪综指在日K线MACDS顶背离状态下结束了一轮上升行情见顶回落,3月10日这周在跌穿10周均线的当周就见阶段底部最低点启稳,并再度拉起一轮较大升幅的上攻行情。

(3)、2006年7月13日这周,沪综指在日K线MACDS顶背离状态下结束了一轮上升行情见顶回落,8月11日这周在跌穿20周均线的当周就见阶段底部最低点启稳,并再度拉起一轮较大升幅的上攻行情。

(4)、2007年1月30日这周,沪综指在日K线MACDS顶背离状态下结束了一轮上升行情见顶回落,2月9日这周在跌穿10周均线的当周就见阶段底部最低点启稳,并再度拉起一轮较大升幅的上攻行情。一直到目前4000点区域又见日MACD有形成高位顶背离迹象,但有待再创新高_甚至是屡创新高__顶部加大震荡期。

二、几次阶段性顶部交替重演和阶段性底部交替重演的规律性:

(1)2005年9月21日这周,沪综指在日K线MACDS顶背离状态下出现的顶部形态,比之后面2006年3月2日这周沪综指在日K线MACDS顶背离状态下出现的顶部形态规模要大,所以,前者回调的力度就比后者要大,前者回调到跌破20周均线见底,后者回调到跌破10周均线见底。

(2)2006年3月2日这周,沪综指在日K线MACDS顶背离状态下出现的顶部形态,比之后面2006年7月13日这周沪综指在日K线MACDS顶背离状态下出现的顶部形态规模要小,所以,后者比前者回调的力度就要大,后者回调到跌破20周均线见底,前者回调到跌破10周均线见底。

(3)2006年7月13日这周,沪综指在日K线MACDS顶背离状态下出现的顶部形态,比之后面2007年1月30日这周沪综指在日K线MACDS顶背离状态下出现的顶部形态规模要大,所以,前者回调的力度就比后者要大,前者回调到跌破20周均线见底,后者回调到跌破10周均线见底。

(4)2007年1月20日这周,沪综指在日K线MACDS顶背离状态下出现的顶部形态,比之后面2007年5月沪综指在日K线可能出现的MACDS顶背离状态,有可能会出现的顶部形态规模要小的结果,若此,前者回调的力度就比后者要小,前者回调到跌破10周均线见底,后者就可能会回调到跌破20周均线见底。那么,五月份最后两周大盘就可能会在日K线MACD顶背离状态下见顶回落,那么,六月份就可能会在大盘跌破20周均线时见底启稳再起行情。

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五月最后两周时间里大盘再创新高,而日MACD不再跟从创新高,并可能见顶回落的果断逃顶大撤退的准备,更要做好在大盘在6月份恰好向下跌穿20周均线时的轻松稳准抄大底的战前准备。

当然,目前大盘在有可能形成MACD顶背离的不妙态势下,仍然有一线横机的大机遇的曙光和希望——也就是大盘围绕4000点横盘震荡数周以消化利空和获利盘压力的可能,然后,再度衔接横挣再续更疯狂,但这种可能性只占四分之一的概率。

是否会在MACD形成顶背离状态下见大顶大跌数周再起行情,还是在MACD形成顶背离状态下横震数周并进入随后的更加疯狂,我们暂时不做最后定轮,目前最好的策略就是在随后的一两周内少动多看持股观望,当然,短线高手在顶部震荡中更可能会如鱼得水,另当别论。

关于大盘在MACD形成顶背离状态下横震数周后,再度拉起更疯狂的行情的低概率情形,笔者随后将在<二>中细加详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