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年前,我的“天象奇观”

(2009-07-22 11:10:06)
标签:

杂谈

  今天真遗憾,因为天气原因,还是没能目睹日食的过程,不过打开电视、网络,到处是“天象奇观”的直播。“天象奇观”,这四个字对我来说,总会油然而生一种亲切,12年前,1997年3月9日,中央电视台历史上第一次多点直播报道就是“天象奇观——日全食与彗星同现”,那也是我的第一次直播报道的经历。

  那次日全食没有今天的这次可观测的范围大、时间长,但特别之处在于日全食与海尔-波普彗星同时出现,据说2380年才有一次,似乎更当得起“奇观”二字。那次我国最佳的观测地是黑龙江的漠河,可惜我在北京演播室直播,算不上亲历。今天在休假,不用工作,本来满怀着亲眼观测日食的希望,如今只能怪天公不作美了。只好盯着电视、网络,部分弥补遗憾。

  和12年前的那次直播比起来,现在直播的基本构架没有变,仍是主演播室+多处报道点,当然手段的丰富与操作的圆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那时候,我们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准备,一次次地修改、核对脚本,一次次地与嘉宾沟通。上学时学的天文知识早丢到爪洼国去了的我是从《十万个为什么》开始重新熟悉什么是“初亏、食既、食甚……”的。一群年轻人,没有经验,但有勇气与热情,一点点的摸索,今天看来却是为中国电视新闻直播开创了最初的模式。记得那次“天象奇观”直播收视很好,国际电视总公司还趁热打铁地发行了录像带(1997年啊,连VCD都是稀罕物)。之后,就是香港回归、三峡截流……1997的“CCTV直播年”。

  今天,还想起了当年两位可爱的嘉宾,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汪景琇先生和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前任台长、研究员赵君亮先生。他们以长者与专业人士的耐心容忍了我这个后辈与外行的很多“傻”问题,为直播增色颇多。12年前,我们好象还曾经相约,下一次日食时,要到上海天文台观测,要赵先生尽地主之谊,不知先生是否还记得(不过,如果今天去了,上海的天气也是不给面子,哈哈)。遗憾的是,当年竟然没有留下几张照片作纪念。很多年没有联系了,今年的日全食前后,在一些新闻报道里,又看到了两位先生为公众解疑释惑的消息,华发更盛,但壮心如一。很想念他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