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那时候,我觉得中年是遥远的未来)
昨天与久未谋面的同学见面聊天,不知怎么聊到了“中年危机”,聊得几个人都一身冷汗,是啊,我们也到了有“中年危机”的时候了?
座中最年幼的也已三十有五,按四舍五入,也该算进不惑之年了。而我们的“危机”或许正是缘于自己还“惑”得很,对世界、对家庭、对事业、对情感,都还有那么多的不明白,这到底是因为我们还年轻?还是因为我们已经老了?
二十几岁的时候,也偶尔闪过中年时会否一身疲倦的念头,那时想象的中年危机一定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不堪重负。可如今,眼前的几个人里有没结婚的、有没要孩子的,个个在他人眼中都是无拘无束的洒脱之人,竟然同样感慨着中年的不易,怎么了?
说到底,这感慨大多在于,当下,我们应该做很多的时候,我们究竟做了多少?我们能做很多的时候,我们究竟做了多少?我们希望做很多的时候,我们究竟做了多少?
有几个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有更多的钱,有更多的时间,有更多的自由,这些到底是真实的目标还是更不切实际的虚幻?
有人选择了不去想,有人选择了从宗教中寻找,更多的人没有选择。
理应支撑社会的这些中年人,却对前路犹疑,对自己不信任,这真是危机。
其实,没有哪一个看上去颓废或默然,能撕扯着危机的话题,证明每个人心中仍是燃着一团火,想摆脱这难言的“惑”,做着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只是,这火能燃到几分,除了加柴加煤加油外,也得看天究竟是刮大风还是下大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