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叫好“苹果平台”模式
(2011-06-24 10:43:22)
标签:
企业信息化软件平台苹果模式cioit |
分类: 通信 |
文/曹亮
2011年5月10日,对于苹果公司而言,是一个可以载入公司历史的重要日子。这一天,英国WPP集团旗下子公司明略行(MillwardBrown)发布了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排行榜,苹果公司以1532.85亿美元超越谷歌,成为全球品牌价值最高的公司。
苹果的成功离不开其与众不同的创新理念,苹果通过十年的时间将这种理念完全融入到“i”系列产品中,并打造了强大的苹果帝国。然而,在苹果成功的背后不难发现,其“AppStore”这一强大的信息整合与共享平台,正成为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苹果以“AppStore”为中心的平台运营体系,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拷贝。而实际上,在企业内部的IT应用建设过程中,这种“平台模式”也得到了快速普及,并成为企业竞争最大的筹码。
对于企业内部引入平台模式的前景,普元信息CEO沈惠中非常看好。他表示,促进信息共享是IT技术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平台的建设正成为企业解决生产效率与个性化需求最主要的方式。纵观全球所有成功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打造有自己强大的平台系统。“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竞争核心实际上是平台的竞争,打造一个好的平台,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
企业信息化面临失控 引入“平台模式”大势所趋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由于业务繁多,企业信息化多表现为“多项目多系统并行”的特点,这使得企业CIO不得不应对多项挑战。
海比研究首席分析师曹开彬指出,尽管所属于行业不同,CIO对企业信息化都感到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控。这种失控主要表现在CIO对信息化的风险管理与控制、降低投入成本、缩短上线时间、IT本身的精细化管理,以及提高IT系统的质量升对业务创新的支持。这对企业IT本身的高效率高质量实现造成了重要影响,也成为整个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障碍。
对于企业信息化所面临的困境,中国电信OSS专家江义杰深有感触。他介绍道,中国电信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政策的不可预见、业务种类繁多、客户个性化需求变化等都对中国电信的平台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以往购买的套装软件对技术人员的要求非常高,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对现有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此外,在针对一些业务的软件定制开发上,尽管功能能够实现,但交付时间过慢。为了缩短交付时间,软件的质量往往就很难跟上。这样的平台上线后经常会出问题,直接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有造成业务崩单的危机。
他指出,新的服务要在业务领域适应客户服务变化,得到客户认可,必须在某一领域的平台上进行突破。“然而,现在很多平台都没有做到。”江义杰说。
面对企业信息化“失控”局面,构建统一的软件平台,帮助企业信息化步入“可控”的良性轨道,已得到各企业CIO的认同。调研发现,90%的大型企业正在或将在未来两年内搭建统一的软件平台。
据了解,软件平台不仅仅是一套开发和运行的工具集,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信息化建设的一种新模式。能充分发挥机能优势为企业信息化构建扫除障碍的软件平台,是将大量复杂共性的软件技术集成封包,以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复用。
实际上,企业对这一平台的需求与否,主要取决于企业本身IT系统建设的成熟度。目前,一些信息化领先的行业,如银行、电信、电力行业已开始进行软件平台的实践,并正在进一步优化软件平台。而政府、制造、交通、医疗与教育等行业也将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信息化也将逐步过渡到软件平台上来。
企业引入软件平台“应需择偶,方法得当”
“尽管绝大多数的大型企业CIO都已经意识到引入软件平台的重要性,但是因没有清晰化、透彻化、系统化等等全面的认识,导致大型企业的信息建设中,软件平台化演变成为一种“泛滥”的趋势,伴随而来的是CIO对软件平台的认知存着典型的误区。”曹开彬在其撰写的《CIO失控与可控》的报告中如此描述。
我们不难发现,软件平台的引入对于企业而言并非易事。企业在引入软件平台时,除了通过评估需求、了解竞争格局、确定供应商名单、评估与招标四步骤确定设备选型外,还需要从产品、能力与商务三大要素确定软件平台是否能够满足企业信息化需求。更重要的是,软件平台要在企业中得到成功应用,相应的软件平台部署方法论必不可少。
对此,普元信息高级副总裁刘尔洪表示,软件平台的引入主要是为了解决最终的问题——质量、成本与应用。企业信息化之所以失控主要是因为对产品质量、成本以及交付时间的不可预见性,只有在可控的条件下,QCD才能做得更好。
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主要有两个方面:平台应用与平台打造。
在平台应用方面,基于平台去开发应用与基于代码去开发应用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基于代码去做,企业可以用JAVA或者其他程序去实现。而基于平台去做,就需要对平台进行深入了解,基于平台如何进行最优化设计。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所有基于平台的厂商能够在可控条件下,输出一套完整的产品,这就需要涉及到如何基于平台快速开发高质量应用方法论。
而从平台自身来看,在产品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平台也需要不断完善,包括加入对云计算与移动终端的支持。于是,做平台的方法论也必须有。做平台的方法论与做项目的方法论不同,其中涉及平台的版本规划、确定平台的版本基线、如何进行持续集成和自动化测试机制等等。
“所以,无论是做平台也好,还是做应用也好,都需要一套完整的体系,光有平台是远远不够的。”刘尔洪说。
“软件平台”未来瞄准“云平台”
从目前来看,在企业信息化道路上,不光拥有软件平台,云计算“按需分配”的方式也逐步受到企业CIO的认可。有专家表示,企业在建立自己统一的信息化软件平台时,要考虑未来的云计算平台。
而实际上,无论是共有云还是私有云,云计算都要有自己统一的平台,并在该平台构建各种云计算的服务。“在我们看来,软件平台是一种云的模式,云很重要的就是共享和复用。软件平台应用的核心就是共享和复用,所以在未来会向云平台进行演进。”曹开彬说。
而在当下,普元也开始将软件平台与云计算结合,并开始在云计算平台方面开路先行。刘尔洪介绍,对于云计算,普元已经在技术上做好准备。目前,公司已经和某电网公司开展云存储方面的工作,同时,公司也在为中国移动某省公司部署云计算。而在产品上,普元的产品已经具备云计算的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支持云计算。云计算是个复杂的平台,与最终解决问题的场景密切相关,从技术角度看,云计算还未形成规模市场,这主要是其解决问题的场景与时段还未在共性的领域里达到高潮。
刘尔洪进一步表示,新技术一定要为客户、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才有意义。对于一个新技术,普元首先投入的是预研,逐步将预研的成果商用化。而这一步主要是与客户一起去做,这样才能了解客户希望通过新技术去解决哪些问题。当我们了解到这些问题的共性时,我们就会将预研成果化。
“尽管普元还没有单独的云计算产品,但我们已经具备这个能力,能够让普元的产品盈利的能力。”刘尔洪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