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bmiddle/4cec6a86t7d594273810a&690——有感David Keil的工作坊" TITLE="瑜伽与解剖的完美结合 ——有感David Keil的工作坊" />
上周末,David
Keil(大卫.克尔)来梵音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瑜伽解剖学工作坊,同时作为我们这月的Ashtnaga教练培训班聘请的授权老师,他还为学员们进行了三天的密集Ashtanga练习及教学的培训。
David
的教学深刻而生动,他的教学得益于二十余年的Ashtanga的习练和教学经验,来源于他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他既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Ashtanga认证老师,同时对解剖学的造诣也颇深。John
Scott聘请David作为他的教练培训的解剖学老师,他的瑜伽解剖学被翻译成9种文字,销量是亚马逊 -----
世上最大的购物网站第一, 其解剖学资料也成为了很多瑜伽培训机构的教材。他经常谦虚地说John Scott
是他的Ashtanga老师,却很少提及他同时也是John的解剖学老师,实际上他们二人在多年的教学合作中是互相影响,互相启迪的。
正是由于David
作为Ashtanga认证老师和解剖学老师的双重身份,他对于解剖在瑜伽中的应用的理解,独道而犀利,他的解剖学工作坊即覆盖了解剖学的大量基础知识,又突出了与瑜伽的结合,可以说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另外,得益于David活泼幽默的天性,解剖学这门一般被认为难懂而枯燥的学问,在他的讲解下变得深入浅出、风趣盎然,在座的学员既有瑜伽老师,也有普通的习练者,解剖学的基础也不尽相同,但两日的密集培训非但没把他们听晕,反而使他们产生了对解剖学的兴趣。就像David
在一开始所说的,“两天的工作坊不可能让你完全掌握解剖学,最大的目的在于使你产生进一步学习解剖学的兴趣,并为你打好一个扎实的解剖学的根基,使你在今后的学习中具备独自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 这不论是对瑜伽教学,还是自我习练,都很有意义,而他确实也做到了。
在接下来三天的Ashtanga练习及教学的培训中,他凭借解剖学的背景和个人的习练和教学经验,对于Ashtanga这种传统习练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讲解。因为Ashtanga在全球的流行,人们对它的标准都略知一二,但基本上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听了David对Ashtanga的讲解,不论是对体式、序列,或是对这种传统的方法,你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得不赞叹David
将解剖学和Ashtanga的结合,所带来的威力和魅力,另外,也深刻体会到Ashatanga
这种传统的练习和教学方法的严谨和科学,从而也更加信服。
David 对于Ashtanga的很多理念很有见地,譬如:
关于动态的冥想
http://s3/bmiddle/4cec6a86t7d592ba74ae2&690——有感David Keil的工作坊" TITLE="瑜伽与解剖的完美结合 ——有感David Keil的工作坊" />
我们都知道Ashtanga的序列是固定的,一些人因此不喜欢它,觉得每天练习相同的东西太无聊,而另一些人对它的爱也源于此,每天的体式都是相同的,但是每天的练习感受却不尽相同,正是因为相同,所以才能更好的体会不同,对这种不同的体会需要在习练中达到一种深层的专注状态,这也是为什么说Ashtanga的习练是一个动态的冥想。
对于初级的Ashtanga的习练者,这种状态是不容易体会的,因为达到这种动态的冥想状态,这需要三个“自发”,第一,是体式的自发。这源于对序列的熟悉,不是指仅仅知道每个体式的细节和整体的序列,而是一种深度的熟悉,熟悉到每一个体式及串联都是你的身体在自发的引领,而不是你的大脑。不经过长时间的习练,是不可能达到这种状态的。第二,是班达,当你在练习中,不仅是带着班达,而是能够做到自发的带着班达。第三,是你的呼吸,当你的呼吸不是出于头脑的、意识的控制,而是成为一种身体的自发性和本能。往往,初学者只顾着体式,而忽略呼吸,这其实是本末倒置,随着练习的深入,应开始对呼吸进行有意识的控制,这实质上是对思维的控制。大多人的思维总是处于游走不定的状态,因此我们的呼吸也是时有时无,于是我们需要在每次它离开我们时,像训练小狗一样不厌其烦地再把它拉回来,这着实是对专注力和觉知力的有效训练。
关于班达和呼吸,David 还提到自己的有趣经历,很多年前他第一次见到John
Scott时,已经可以完成一级,当他在John面前展现了他完整的一级后,John对他评价说:“David
,我看到你可以作一级了,但没有班达,也没有呼吸”. 而发人深思的是,那之前David
一直以为他对班达和呼吸已经理解和掌握了。John当时所做的是,把他的手拿来放在自己的腹部,让他去感受,然后在他面前开始了自己的习练…David说从那时起,他改变了对呼吸和班达的认识,而他的习练也从那时开始发生变化,一种彻底的变化。
传统Mysore
的自由练习的方式,让中高级的练习者,更好的进入个人的习练之中,更加专注于内在的呼吸和班达。但是对于初学者,自由练习通常会有困难,还是需要老师的口令。David坦然说,自己一开始练习Ashtanga也是如此,直到练习将近两年的时候,才开始和享受Mysore自由练习的方式。从那以后,他发现自己更愿意倾听自己的呼吸进行练习,而不是其他老师的口令。为了让学员们感受这种传统Mysore练习的魅力,他特意安排了两次自由练习。一半的学员跟随自己呼吸的节奏进行个人的习练,他带领另一半学员进行矫正。也许是得益于传统的练习方式,或是David的能量,练习之中的气场特别好,学员们在体验之后,都喜欢上了这种自由练习的方式,反映说呼吸更加顺畅,节奏把握地更好,甚至体式也更深入。
关于Ashtanga传统习练和教学方法的安全性
http://s9/bmiddle/4cec6a86t7d592f515c78&690——有感David Keil的工作坊" TITLE="瑜伽与解剖的完美结合 ——有感David Keil的工作坊" />
有人说,Ashtanga容易受伤,David
认为,这实在是没有很好的理解Ashtanga这种传统的习练和教学方法。和Iyanga不同,Iyanga注重体式的形式(Form
Comes First),Ashtanga认为体式形式应该服从身体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所以Ashtanga不大用辅助工具,它不看重练习者现在的体式作成什么样子,它看重的是练习者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矫正下练习的过程,Ashtanga相信,通过练习,身体的功能能够有效地得以改善,体式自然会一天天进步。如果有的体式对你比较难或者你不喜欢,你也不能以此为借口轻易逃避它,因为这样不会使你的身体功能有所改善,所以你无法进步。这也体现了Ashtanga的内在精神。
但是,不逃避,并不意味带有野心,强勉或是伤害自己,相反的,Ashtanga倡导循序渐进,一步步来,以此让身体做好准备,David
认为这恰恰也是传统习练和教学方法的精髓,Ashtanga的序列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前面的体式为后面的体式打好基础。这不仅体现在每一次的个人习练之中,更体现在Mysore的教学之中,传统的教学非常严格的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的,每次老师只会教授学生一两个体式,然后是自己的练习,没有练好,老师就不会继续往后面教。David
还提到在Mysore的亲眼所见,一个韩国人,没有任何基础,向Pattabhi jois
学习Ashtanga,于是第一天Pattabhi
jois教他拜日式A,和莲花(对韩国人来说,莲花很容易),然后结束,休息。第二天的练习,也是一样。第三天,教他拜日式B,
于是第三天练习拜日式A 、B, 莲花,结束,休息。这样重复了两个星期,也练习了两个星期,之后Pattabhi
jois开始教他三角式…“当然,这样学有点贵”
David打趣地说。但通过这个有趣的小故事他让我们深刻体会到Mysore传统教学中对循序渐进的理念的强调,也许我们的学习过程不能严格做到那样,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练习和教学中应用这种循序渐进的理念。受伤在很多情况下也正是源于对于这种理念的不理解或是不重视。
这种循序渐进的理念也同时也体现在单个体式的练习之中,比如比较有难度的穿越(Vinyasa)和腿交叉双臂支撑式(Bhujapidasana)等,
David在教学中,着重强调不同级别的练习者适用的不同方式,不是逃避,不是勉强,而是选取与自己合适级别的方式练习,这样既不容易受伤,同时又加强了身体的柔韧和力量,为练习下个级别,乃至最终的体式作好准备。
但是,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和练习方式,对练习者也是有要求的,那就是一个星期练习4-6次,因为柔韧和力量的建立,身体功能的改善都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如果一个星期只练一次,很难有效地准备好身体,就算练十年,也许也难有太大进步,同时也更容易导致伤痛。在传统的Ashtanga练习中,每月是只有新月、满月休息的。David说对于自己的学生,他非常鼓励他们频繁练习,同时在一开始会让他们签一个合约,前五次必须每天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看到身体的变化,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养成自觉自愿,频繁练习的习惯。
因此,可以说Ashtanga 的安全性是建立在循序渐进的教学和习练方法,以及连续、不间断的习练频率的基础之上。
关于教学中的矫正
David
的矫正手法丰富、灵活而且实用,透露出他对体式的根本目的和解剖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虽然教授了众多的手法,但是David强调在教学不能一味模仿,要活学活用,根据个体选择最合适的矫正。
David
说,矫正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确定目标。作为老师首先需要具备足够的知识,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学生的体式,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确定矫正目标。每个学生,每次练习,状况可能都不一样,因此矫正的目标就不一样,手法自然也就不一样。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也是为什么传统的Ashtanga教学采取师生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的原因。
David
自己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他也鼓励学生的思考和提问。他反对学生对于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不加思索的全盘接受,这不仅针对矫正的手法,而是包括所有的习练和教学经验。他认为要成为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自己要有丰富的经验,同时也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他也正是这样做的。
David 的瑜伽解剖DVD中文版的第一盘和第二盘在梵音有售,欢迎大家选购!内容非常科学实用!
http://s12/bmiddle/4cec6a86t7d5930eca21b&690——有感David Keil的工作坊" TITLE="瑜伽与解剖的完美结合 ——有感David Keil的工作坊"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