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经玄机密录》源流新探

《武经玄机密录》源流新探
原载《武魂》2022第五期
魏美智
一、《武经玄机密录》拳谱的发现
《武经玄机密录》古拳谱发现于2005年夏,拳谱内容分为《武经玄机人字条目》《武经玄机地字条目》两部分。按照古人计数习惯,该谱还应该有《武经玄机天字条目》部分,目前残缺。全谱共67页。书中空白处有两种印章,一种是“隆兴图书”章,一种是不规则形“法明”两字印,记载有无极炮拳、心意六合拳功法示意图41幅。“法明”印章13枚,“隆兴图书”印4枚。《武经玄机地字条目》记载的是心意六合拳的拳法、功法、功理;《武经玄机密录人字条目》记载的是无炮锤的拳法、功法、功理。该谱没有封面和封底,谱前没序言,写作日期;谱后也没有跋一类文字,为考证该拳谱产生的年代增加了困难。
二、《武经玄机密录地字条目》的内容
1、《武经玄机密录地字条目》功法:采取诗歌、图说加批注的方法,详细介绍各种功法。
《武经玄机地字条目》中的功法之一:熊出洞。谱中用四幅图和四首诗加旁批,表达熊出洞功法的要点。熊出洞功法头一把。诗曰:一体两肚手遮眼,两足一样不朝前。一睁一合分上下,其形不一都一般。批注:此把气同后头一把。熊出洞头一把功法之二。诗曰:闭目垂眉天门开,双拳抵肾立志来。睁睛竖目观天地,三千甲子不生灾。批注:此一把气补肾水命门火缺,又宜于肾功莫大焉。头一把熊出洞功法之三:身折手后地阁仰,展着脖项鼓胸膛。灵盖时用垂至地,出洞何愁受灾殃?批注:此把亦与前同。熊出洞功法第二把:诗曰:双地对膝八方平,一蹙一咭往前行。若知道何在,咬牙紧鼻四指功。批注:此一把用揌裆气,三口清气上升,五平四指为主,补肾水不足,功莫大焉。熊出洞功法第二把功法之二:诗曰:左蹙四指加肾气,右诘一陌四指功。对看真是古怪样,五平两靠把势停。批注:此一把气同前,亦补肾水不足功莫大焉。
《武经玄机地字条目》中的功法之二:铁牛拱地。功法之一:诗曰:灵光出见五行山(太行山),山前山后设高坛。牛像自言功不到,一气能接五湖干。旁批:此一把气解说在下把内。铁牛拱地功法之二:诗曰:两形不一分低平,中至泥丸下有功。泥丸数至五百茼,清气一口还五平。旁批:此一把气同前,能助泥丸补心经不足,功莫大焉。
《武经玄机地字条目》中的功法之三,猛虎离窝。功法之一:诗曰:反手按膝往后行,瞪眼竖眉四指功。退一陌(同迈,一迈即一步)猛加紧气,退二陌三靠相停。旁批:此一把气同后,补脾肾功莫大焉。猛虎离窝功法之二:诗曰:阴去阳来后转前,天覆地载骨肉全。求道若知妙中趣,八百春秋有何难?旁批:此一把气同前,一退一紧,两退定势,再加清气补脾肾功莫大焉。
第二把拳,猛上堂劲。诗曰:扳搂定势如虎形,气连势动快如风。虎劲风生三口气,立把太山与前更。旁批:此一把气同前,补脾土功莫大焉。一步一扳一气为止再加五绝台盘。
第三把拳,稳坐台盘。诗曰:回首定势与前同,霸王举鼎甚威风。足踢五凤楼台动,百日以内功大成。旁批:此一把气同前,补脾肾功莫大焉。
第四把拳,坐骑独立。坐骑独立之一,修真养性在五台,娱饮酒浆把戒开。拳打客厅房一座,推倒影壁出山来。旁批:此一把气补脾血功莫大焉,其气同前。坐骑独立之二:诗曰:右手高举与前同,左手低垂力非轻。坐骑之行功用大,生血兼能补脾经。
第五把拳,坐骑登云。推云摸雾要四平,一矶一即功有成。全凭台盘坐骑动,一步能作十步行。旁批:此一把气同前补脾肾不足功莫大焉。
3、《武经玄机密录地字条目》拳法三部
挫身益力炮
双龙展爪,仙人把洞,仙人出洞,迷腿,单¨把,桃标,抽梁换柱,开把,立肘,出标,
双夹把,霸王观阵,将劲 ,摩插肘,波浪鼓肘,点把盘,顶首,飞身一跨,扎耳听风,令絳腿,凤凰穴巢,斑鸠啣弹,倒跟腿,绝手截手,赶劲,飞虎拦路,燕子啣泥,点把,截手,
五步七锤
头一捶斜插柳,小鬼扯钻,截腿,飞虎拦路,出标;第二捶,上中下急捶;第三捶陈抟老祖大睡觉,摸脸顶捶;第四捶左右出手,出把一捶;第五捶跃步连三捶,双扑;第六捶容
勾檐手
左右三停出手,开把杠力,梢头劲顶手,即捶即手,反掌顶肘,即肘双扑,梢头顶劲,斜插柳赶劲,叶里偷桃,迎门铁扇,回首定势。
三、《武经玄机密录人字拳条目》内容
《武经玄机密录人字拳条目》由分把那那大象、分把坐底摩、十趟功等构成。功法与拳
法套路、功法拳法理论等构成。
1、 分把那那大象六把功法
头一把:诗曰:两手下扎双足齐,咬牙瞪眼皱双眉。眼观天庭目不动,扛脯张嘴如小鬼。旁批:此一把要鼻吸口出,此气名曰战气。要一门十把,要往下行,行把时用清气,足¨把势。头一把之二:诗曰:瞪眼鼻吸面朝天,定膝双对不同前。手指搁在腿弯下,气体同上无事言。旁批:此一把同上。头一把之三:囚鼻咬牙手攥拳,架肘陌腿又瞪眼。看来依然古怪样,谁识功用在此间。旁批:此一把同后。
第二把:诗曰:呲牙歪嘴还是鬼,定势赤身又露体。瞪眼竖眉不中看,外人若见真像鬼。旁批:此气同上,行把时亦用清气前行至下把定势。
第三把:诗曰:两手放光明,膀肘要四平。十指不露缝,紧力往外行。旁批:此把气亦与上同,要三紧三出,俱系清气,行把亦系清气,行至下把定势。
第四把:诗曰:阴掌变阳是猛然,手膀加力变成拳。前看好像双脊兽,后看好像三叉山。旁批:此把亦与上同,永清气行至下把定势。
第五把:诗曰:道满功坚超升天,力把台盘五行山。五方聚成一口气,昆仑设下罗汉坛。旁批:此把气亦与上同,用清气行至定势,并至重处去形,两手下扎,用紧裆气¨。
末一把:诗曰:手心向外背朝眼,壮气行力功当先。膀肘足膝紧相对,道成有时涉高坛。旁批:气解见上。
2、分把坐地摩掌功法
头一把:诗曰:手心后来又转前,十指朝下面朝天。行动只用一口气,忽然阳手变阳拳。
旁批:此一把用浊气一紧,阳手一提,定势用清气一紧,一门十口,补脾费功莫大焉。头一把之二:诗曰:其形同前两不分,气把同体一联身。一体两像分尔我,阴阳相合是一春。旁批:此把气同前补脾费功莫大焉。
第二把:诗曰:出把动足膀撑圆,手背对眼心朝前。阳手迎指分上下,雷气一声还转圆。旁批:此把要战气十口再加雷声,再加战气十口,清气行至原处,定势补心经不足大有益于脾焉。
第三把:诗曰:只见阳来不见阴,怎知阴在个中存。若得阴运十口气,一声浊气涌泉心。旁批:此一把亦补心经不足,肾经有亏,战气十口功莫大焉。
第四把:诗曰:浊气至丹田,一口至涌泉。再加十口战气,引水还归源。若求玄中妙,五行要补全。气得十二口,甲子甲半篇。旁批:此把补肾水不足,命门火缺,大有益于脾焉。行把时先用浊气,行至丹田甲战气五口,用紧气三捺,一门三回,战气毕,用清气上升定势。
第五把:诗曰:只见阴来不见阳,怎知阳在个中藏。若得阳运十口气,一口清气上天堂。旁批:此一把用战气十口,加清气上升定势,气行同前。此把是补心血不足,大有益于脾功不尽述。诗曰:两形不一同气开,一正一偏好难猜。上看好似古怪样,下看手足无鼻腮。旁批:此一把其气同前。
3、十趟功
头一把,心肾相交。此一把补心肾两经不足。诗曰:心肾相交病不生,全凭揌裆显其功。扭项张口猛下气,台盘坐骑往前行。旁批:此把以揌裆气为主,左手擢蛋,右手扳肩,平正前行,功莫大焉。
第二把:猿猴献果。补肾精不足。诗曰:万里取桃表诚心,不惮勤劳敬师尊。只因误对
一句话,复用功夫五百春。旁批:此一把气与上同,用两手扳肩,皱眉瞪眼噘嘴,平正前行,功莫大焉。
第三把:童子拜观音。此一把补脾经不足。诗曰:琼浆一饮欲超升,不料得罪犯天庭。诵经前苦因枉费,复修道行五千龄。旁批:此一把气同上,用两手背阁肩,两肘贴身,平正前行,功莫大焉。
第四把:沉劲。补肝肺气不足。诗曰:怒气不息露双睛,扭项回首楚汉争。只因含忍不能¨,闭目垂眉复用功。旁批:此一把气同上,用两手背朝天,十指外扎。膀手兼停,平正前行,功莫大焉。
第五把:驼。此把补脾肺不足。诗曰:双手捧日涉高台,道德功夫丢打开。酒色财气再不念,湖泊山林把竹栽。旁批:此一把气与上同,用两心朝天十指扎外肩手两停,平正前行,功莫大焉。
第六把:四寸口。诗曰:两膀架肘补肾经,全凭十指区擢凤。足背双合手背后,两心朝前如蛇行。旁批:此一把气亦与上同,是补脾肾不足,壮脾之功莫大焉。
第七把:雷工闪电。诗曰:手心托月背盖天,全凭十指往上翻。两手扭弓如圆月,手足相照季冬前。旁批:此一把气亦与上同,补肾不足,壮脾土,功莫大焉。
第八把:海底捞针。诗曰:天地之间唯人灵,周身全凭血贯盈。两手双扣背朝上,行至仲夏病不生。旁批:此一把气亦同上,是补心不足壮脾土,功莫大焉。
第九把:扎耳听风。诗曰:双手按耳补肺经,架肘撑膀往前行。若得加上连环气,月圆中秋成大功。旁批:此一把气亦与上同,是补肺不足,壮脾费,功莫大焉。
第十把:四平巧合。诗曰:仲春正是兴旺时,忽被风打数十枝。内外若得团圆会,百日以内应有余。旁批:此一把气亦与上同,是补肝不足,壮脾土,功莫大焉。
4、拳功与拳法套路
对面一截莺手高
响声有六
左点把即肘矶太山
抱头
双抄手灵堂俱在
名曰太公钓鱼
左出右捺迎门铁扇
腰顺定五方
二仙传道猛上
左标出取胸
左右吃手用肘
三三手法:起手拱一顿,蹴脚炮一即,抽梁换柱,回首一开一肘,左右点把一将,一出
野猫上树一提,左右钩盘一捺,左右摩察几掌,三三化九一模。
藤牌手赶劲:搬龙跨凤,拨云见日,出标,点把截,顶肘,连环迷腿,正出标,飞身顶
捶,飞身一跨,燕子啣泥,飞虎上岗,左右双探,飞虎拦路,双燕啣泥,点把一截,点肘,蛟龙腿,梅分四瓣,左右两赋,双莺夺巢,野鹞出林,波浪鼓肘,二鬼搬砖,金龙出水,夜叉探海,火判定势。
十趟头赶劲:对面一截,回龙标,双龙头出海(内有个头字),点把,截手,左右点把
标出,飞身顶捶,左飞夹顶捶,燕啣泥点把,截手肘,蛟龙腿,黑风挑旗。
拳法理论
心力步眼:跨龙扶凤上九天,功满道成在眼前,学艺若知其中味,玄机密录得宗传。学
道要努力前进,要两手双摸目,要两都(肘)顾胸前,要浪波双摇动,要台盘在膝前,要坐骑猛加力,要后腿不上前,凡动要立足倒回,左闪右豁足势,上步要一门四把,俱用手与嘴合,肘与心合,上到至者还要搬龙跨凤回来,下步俱用立足、竖膝,膝肘巧合摩擦而回,其步眼功难尽述,若弗下此功夫其道决不成矣。
二仙传道功:此功夫大有益于行功之人,气能上能下,上至泥丸,下至涌泉,中至丹田;
能出能入,能收能散,周身遍体无不到焉。此功之气,能开胸,能润肌,消啖化气,能散六欲。凡用气上行者要张口吸鼻,口入喉喝,自丹田以至于胃,再上泥丸,俱能停阁一时。凡用气下行者要脗嘴鼻出,行至裆者,亦可阁一时,再行涌泉,要张口喉响大气出者为妙。此功用力者手至胯仰至于手行至乳齐其气上行;其气下行者将手背朝上,下至于胯。功毕,炮制(跑至)丹田其硬如铁,炮制(跑至)泥丸其神不洩。其玄妙不可尽述。
三节相照:上节手与嘴照,中节肘与心照.下节捶与足照。或曰:何谓三照?答日:上
节不照必吃打,中节不照必有空,下节不照必吃跌,俱要一出一入,一动一静,开门守户之法,此谓三合之要也。
《台盘步眼》:台盘在肾,步眼在足,发劲在肘,波浪在肩,上步要扛脯,下步要立足。
或曰:何谓台盘?何为步眼?答曰:台盘者双足一尺远近,手曰心一尺远近,此谓台盘。上步眼者左膝扣右膝弯,右膝扣左膝弯,手与嘴合,要一门四把,下步捶(眼)者肘与心合,波浪摇双动,要立足单回,此谓步眼之法。台盘步眼相合,波浪摇动,武经曰:但求玄机妙,必下一尺功,若与三节对,方可出奇能。此谓武功之要法也。
战探赴斗:战有七战,探有两探,赴有四赴,斗只一也。或曰何为七战?答曰:战者力
不足也。左战怕失手,右战怕吃跌,上战顾主帅,下战顾丹田,心胃血不足,两手战在先,左波和右浪,两都把营严。坐骑要和硬,台盘要上前,波浪不相顾,全凭赴当先。或曰:何为两探?答曰:探者有虚探、实探,实探者是双探,虚探者是虚实不分,或曰:何为四赴?答曰:上赴者是迎斗,下赴者是下足,左赴讲实学,右赴妨擢擦,此谓四维四相者赴;或曰:何谓一斗?答曰:斗者与足气勇,手法刚强,若遇战探赴斗无为也!
五路:胳膊里一路,胳膊外一路,胳膊上一路,胳膊下一路,胳膊中一路。或曰:何谓
里外上下中?答曰:外者顺也,里者截也,上者斗也,下者出也,中者赴也。五路之要总以战探赴斗足矣!
四要:上波下浪左闪右豁此谓四要。或曰:何为波浪闪豁?答曰:波浪者斗也,闪者动
也,豁者静也。手不虚发为一要,手不单发为一要,一动一静为一要,吃手加都为一要,四要之门,左要右斗,上要下斗,虚要中斗,实要乱斗,台盘坐骑,波浪两都,出入活动何止四要?
四、《武经玄机密录》产生的年代与源流新探
鉴于该谱残缺,没有封面、序跋等文字,也没有记载谱牒年代的任何文字之类的,《武
经玄机密录天字条目》的散轶,为确定该谱产生的年代造成了困难。
1、《武经玄机密录》产生的年代
(1)从谱中出现的两枚印章判断。谱中出现的13枚“法明”印章和4枚“隆兴图书”书印。从印章形状上看,“法明”印属于自然形状印,“隆兴图书”属于菱形印;从材质上看,法明印章与竹鞭的形状相似,似乎是竹鞭材质。河内唯清化镇一带盛产竹子,讲究之士多采集年深日久的竹鞭刻印。上世纪八十年代笔者就用竹鞭给一位古稀老人刻过一方“鄈叟”闲章。从艺术水平看,“法明”印艺术水平颇高,非一般刻手所刻。从该谱的插图水平看,构图简单大方,线条流畅,每一笔都能体现插图者驾驭线条,驾驭图像神韵的能力。可谓笔笔皆精,图像洒脱,形神皆备,刻画传神。“隆兴图书”刻印规范型似木质印。河内民间习惯以杏木、梨木刻印,因这两种木材纹路不太清楚,可塑性强,多以此二种木刻印。从印色上看,“法明”二字印色深沉,“隆兴图书”印色较浅,较新,“法明”印相较年深日久。
“隆兴图书”出自“隆兴堂”武学堂。唐村在明代有四个武学堂,分别为“心意堂”“群英堂”“隆兴堂”“恒心堂”等四个武学。“隆兴图书”即隆兴堂所存武术典籍收藏印。隆兴堂建于何时,谁人所建,目前尚无明确的记载。
(2)“法明”字辈产生年代。“法明”二字多用于法号。查中国佛教典籍,法号为法字者历代都不乏人,唯宋代法号法字者居多。《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载法号法明者二人,分别为:“法明:宋僧,居安州九¨山园明院,嗣法黄龙慧南。见《建中靖国续灯录》一二;《续传灯录》一六。”“法明:宋僧,字宝月,参东京法云寺大通善本得法,出世郑州资福寺。见《续传灯录》一九;《五灯严統》一六;《嘉泰普灯录》八;《五灯会元》八。”这两位都是大德高僧。《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载宋代法字辈高僧约六十人。法字辈高僧虽然人多,但是,因法号高僧人多就断定为宋元时期僧人的字辈,理由还欠充足。待到作者查阅了清道光五年《河内县志》这个疑问才彻底得到解决。距离千载寺约9公里村名南岳村后改名为西庄村,有一座释迦禅院,元中统二年元尼首座崇明禅师草书一通《崇明修释迦禅院记》的碑刻,劝缘功德的有:期城赵进洎妻魏法云,妙僧¨母赵法明,吕法宝,牛法力,董法爱,陈法大,程法依,¨法净,任法真,王法可,宋法连,马营村苗法义,孟法悟,刘法全,景法就,景法和,李法妙,李法成,刘法遇,宁法就,焦法可,苗法雨,秦法善,王法成,王法心,武法海,李法清,张法心,牛法大,恃法青,宋郭镇时法妙,苗法成,北道村苗法全施寺地一亩,都衍先井村焦法成助粧¨地,门法忠,李法正,秦法海,北朱营村刘法忠,刘法¨,郑法清,赵法坚,苏法海,清化镇王五孙施寺地一亩六分河渠一道,苏法仪,苏法坚,李法义,郑法坚,张法原等。这些施主村镇不一,姓氏不一,中间都冠以法字,说明宋元时期法字确实是僧人、居士的字辈。法明确是宋元时期的僧人。由此可知,《武经玄机密录》应该是宋元时期的武术著作。
(3)《武经玄机密录》是哪位法明禅师所作?
两位法明禅师都是得道高僧。《续传灯录》卷一九载:“法明,宋僧,郑州资福宝月法明禅师。浴佛升坐。僧问。法身清净妙应无方。为什么香汤浴佛。师曰。今朝四月八。云既然无垢浴个什么。师曰。不因入水争见长人。云忽若撞著云门老子又作么生?师曰。快便难逢便打。上堂曰。资福别无所补。五日一参击鼓。何曾说妙谈玄。秖是粗言直语。甘草自来甜。黄连依旧苦。忽若鼻孔辽天逢人切忌错举。又上堂曰。风柯月渚并可传心。烟岛云林咸提妙旨。现成公案不在思量。更说碧眼西来单传直指。大似平地生波。而今还有相委悉底么。良久曰。石头大小连云翠。桧短松长带露青。下座。又曰。若论此事譬如伐树得根。灸病得穴。若也得根。岂在千枝遍斩。若也得穴。不假六分全烧。以拄杖卓一下曰。这个是根那个是穴。喝一喝曰。是何言欤。”
这段事迹记载了法明禅师的三个故事与哲学观点。第一个故事,法明禅师在四月八日释迦牟尼诞生日,香汤沐浴之后上堂说法。有僧人问:法身本身就是非常清净的,可以回答和告诉我们许多学问,为什么还要香汤沐浴?法明禅师的回答是:“不因入水争见长人。”唐·杜甫《通泉县署壁后薛少保画鹤》诗:“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长人。”长人,指身材高的人。或指居上位者、官长。香汤沐浴是为了对佛的尊敬,并不是赴炎居上位的人。第二个哲学观点“石头大小连云翠。桧短松长带露青。”上堂问曰。资福别无所补。五日一参击鼓。何曾说妙谈玄。秖是粗言直语。甘草自来甜。黄连依旧苦。忽若鼻孔辽天逢人切忌错举。又上堂曰。风柯月渚,并可传心。烟岛云林,咸提妙旨。现成公案不在思量。更说碧眼西来单传直指。大似平地生波。而今还有相委悉底么。意思是说,资福寺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每五天一参禅,也没有谈经说玄,说的都是粗言俗语,就像甘草一样,自来就是甜的,也和黄连一样仍旧是苦的,就像我们的鼻孔朝天一样,只要摆对位置不犯错误一样。上堂又说:任何景致都可传心。一片树叶,风一吹,悠悠一飘,悟道了!月亮照在沙汀上,一看!悟道了!现成的佛理不去领会,更说什么外来的金发碧眼者的谈玄?法明禅师良久曰。石头无论大小连在一起都可以高耸入云,桧树和松树无论谁高谁低,只要有露水的沾染,就会永远长青。学习佛法只要日积月累终会成为得道高僧。从法明禅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佛法佛理的认识和理解是非常高深的。
《续传灯录》卷一六载:“法明:宋僧,居安州九¨山园明院。上堂僧问。宝坐既临于
此日。请师一句露尖新。师曰:言中有响。僧云。皋鹤连天叫。金乌绕木飞。师曰:识取话头。又问。到宝山中空手回时如何。师曰:用力者失。僧云。途中用尽意懡却回归。师曰:切忌道著。示众曰:心本绝尘众生自昧,犹如澄清大海浪起风生,亦如皎洁太虚云兴雨作。诸仁者风未兴云未起,寒山拾得贺太平。九¨山岭松高翠,寺前流水古今清。明眼衲僧须仔细。乃笑曰:久立珍重。”
到了宝山,用力者只能所竭自己的力量得到几块珠宝,用智慧者就会利用自己的智慧得到更多的宝藏。僧曰:途中用尽意,非常惭愧却空手而回。法明禅师曰:“智不到处,切忌道著,道著即头角生,直须向异类中行。”智,心智。心智不到的时候,切记谈道。谈道就失去了本来的信仰。用力者失,也是内功修为基本要求。用意不用力,修的是意;用力不用意者,修的是力。并对众僧说:修行的人心本与尘埃隔绝,一尘不起。就好像澄清得大海,虽然浪起风生,又好像皎洁太虚云兴雨作。诸仁者风未兴,云未起。
2、 《武经玄机密录》对导引养生的继承与发展
《武经玄机密录地字条目》将五把拳功与养生相结合。头一把拳,单手赶坐骑旁批:此一把以揌裆气为主,一步一锤一气为止补丹田功莫大焉。第二把拳,猛上堂劲旁批:此一把气同前,补脾土功莫大焉。一步一扳一气为止再加五绝台盘。第三把拳,稳坐台盘旁批:此一把气同前,补脾肾功莫大焉。第四把拳,坐骑独立旁批:此一把气补脾血功莫大焉,其气同前。坐骑独立之二:诗曰:右手高举与前同,左手低垂力非轻。坐骑之行功用大,生血兼能补脾经。第五把拳,坐骑登云旁批:此一把气同前补脾肾不足功莫大焉。
作为千载寺、三圣祠、太极宫的功法与拳法根据不同的拳法而采用不同的功法原理。无极拳、太极拳使用的导引养生功法是通过拳术和锻炼走通小周天,进而实现大周天的方法,畅通人的经络与脉络,实现后天返先天,畅达人的血脉,强健人们的肌体。《武经玄机密录》所使用的导引养生功法则是通过脉络直通人们的脏腑,使人们的脏腑锻炼更加直接,锻炼效果更加快捷。
3、《武经玄机密录》实现了拳枪功能的互相转换。《史记司马公自序》记载,唐村司马氏是中华武术的开山之祖,在公元前400多年就创作了中华武术著作《剑道》三十八篇,《手搏》六篇,这是中华武术理论的最早记载。唐朝的贞观年间,十力和尚创造了无极养生武功。宋元时期,杨妙真辞去行省之职,来到太极宫修道。千载寺、三圣祠、太极宫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独善拳枪二艺的独特寺庙群。杨妙真来到太极宫修道的证据、旁证很多。一是元朝的两人皇帝的潜邸都在河内,政策宽松;二是道家五祖在元朝与南宋交战的时候都逃到了河内。王重阳、丘处机等道家前辈都在千载寺、金伞山修道并留下墨宝的碑刻。《河内县志》《修武县志》《武陟县志》《济源县志》《温县志》都记载有道家五祖开设道坛,进行传道活动的记载;博爱县七方村与金明昌四年所建的《五祖庙》是全国唯一的专门祭祀道家五祖的神坛。三是2003年修筑焦温高速公路前,焦作市文物考古队、博爱文化局考古工作队先后在唐村发掘了两座宋代墓穴,为杨妙真的死揭示了新的史料。第一座是唐村司马家族墓,有墓志铭。第二座是八角形的墓穴,墓主人姓李名全,墓内发掘出一方朱砂写的墓砖:“河内县清期乡唐村李全之墓。”墓呈八角砖券墓,属于典型的宋元时期墓葬形式,为杨妙真在太极宫修道提供了旁证。四是枪法传承,据戚继光《纪效新书》记载,明嘉靖三十五年千载寺武魁携助戚继光训练戚家军所传授的枪法就是杨妙真的杨家枪法。戚继光说“杨家枪变化莫测,神化无穷,天下咸尚之。”戚继光在兵训时就用杨家枪为训练教材,在抗倭部队中普及杨家枪;五是明代著名的枪法大家程宗猷走遍的大江南北,寻访枪法大师。找到了河南清化镇枪法大师李克复。拜李克复为师,深造枪法。经过一方刻苦学习演练,遂成为一代枪法名师。著作有《长枪法选》《耕余剩技》等,曾被誉为继戚继光《纪效新书》之后研究明代和古代武术技击的重要文献之一。戚继光也在他的《纪效新书》中称赞“河南枪法拿捉好。”李孜“六合枪技,缠功制敌”,是杨家六合枪。李自奇所创的心意六合枪,以及流传到王堡村的王堡枪谱,都是继承杨家枪的六合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