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唐村李氏拳谱考论》解析

《博爱唐村<李氏拳谱>考论》解析
The fraternity tang village lee boxing
魏美智
W the wisdom
———————————————————————————————————————
摘要:《博爱唐村<李氏拳谱>考论》虽然标榜运用“文献整理的方法和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博爱唐村《李氏拳谱》进行了考证,但是,通篇论题与论点不符,王顾左右而言他,舍弃与太极拳相关的《千载寺唐僧十力和尚传碑》《千载寺舍善洪洞移民功德碑记》等与太极拳息息相关的碑刻资料,用于武术毫不相关《北魏僧惠造像记》进行主观臆断,得出与太极拳发展历史事实相违背的结论;在王宗岳的传承和《太极拳论》的出处上,以个别文字偏差否定武禹襄抄自舞阳盐店的太极拳谱的事实;推定《无极养生拳论》有抄袭之嫌,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关键词:博爱唐村
邮箱
1.0 “千载寺在清代已经不复存在?”主观臆断!
1.1不是千载寺的碑刻怎样能够证明千载寺不存在?
首先,《考论》作者通过对《北魏僧会造像记》的分析,得出三点结论
很显然,《考论》的作者在唐村实在找不到否定唐村《太极拳谱》的依据,便翻出清道光五年《河内县志》,让《北魏僧惠造像记》躺枪,慌称《北魏僧惠造像记》不是千载寺的碑刻云云。首先,清道光五年《河内县志》明确记载《北魏僧惠造像记》在唐村;清道光至今200多年一直竖立在千载寺,直到1966年才被打残,能说它不是唐村的碑刻吗?其次,《千載寺舍善洪洞移民功德碑記》明确记载:千载寺“東汉古剎无极寺唐名千載寺”。北魏太平真君年间 (440 年-450 年) 魏太武帝灭佛的时候,无极寺并非是佛教寺庙,不在“灭佛”之列,《考论》作者却按图索骥,得出千载寺在北魏时期已经灭亡的结论,岂不荒谬?其三,太平真君灭佛并没有波及河内地区。到目前为止,在河内没有发现太平真君灭佛时毁坏的寺院。
1.2. 千载寺在清代仍然香火鼎盛
1.2.1.从明万历年间兴起的“黃河南北洪洞移民世裔朝拜千載寺三聖門太極宮年會”,经久不衰,仍一直沿袭至清末。每年二月二龙抬头之日,黄河两岸洪洞移民后裔潮涌千载寺,用千载寺脉裔的武术,民间艺术歌颂千载寺圣师舍食传拳的恩德,庆祝洪洞移民重逢。
1.2.2.刊刻于清代的碑刻比比节目。除了“普观根据千载寺古藏残碑译撰书的《唐僧十力和尚传碑》”外,还有“大清康熙甲辰年二月二日春龙节千载寺普观撰立,时年四月初八日
1.2.3.建国前千载寺仍有僧人存在。千载寺的最后一位和尚是武陟县小董村人,名叫李甲田,功德、武功都很好。土地改革时李甲田才回到小董参加土地改革。1964年,李广献、李太行到武陟办事,路过小董村,遇到了李甲田,李甲田还拉二人到家里吃了一顿饭。2018年,山西省沁水县召开《沁河流域文化研讨会》,作者遇到了参会的武陟县作家协会的冯保中先生。冯先生是武陟县小董村人,与之聊起李甲田的事儿,冯保中说:你说的是老转吧?他的小名叫转,在博爱当和尚。冯保中说,李甲田也会些拳脚,与现在陈家沟的拳不一样。这些事实说明,清代至民国,千载寺依然香火未断,所谓千载寺在清代已经不存在的说法纯是《考论》实属主观臆测。
1.3.
《考论》缺乏佛教基本知识的研究。一是提出“千载寺香火鼎盛《僧惠造像记》为什么还要集资?”在我国,寺庙除了皇家御赐建立的庙宇之外,一般庙宇都是民间创办,由官员、善士、居士集资建成。佛教、道教都讲究行善积德,修建寺庙是积德行善的善举,寺庙无论香火多么鼎盛,都要集资创修,刻碑记念,千古流芳。二是《考论》的作者佛教和历史知识匮乏。北魏拓跋焘灭佛的时候千载寺的名称叫“太极庙”。庙,宗庙。《诗经·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释名·释宫室》:“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说文》:尊先祖貌也。”太极庙到了唐代才更名为千载寺,不属于太平真君灭佛之列。三是对博爱的历史地理、行政区划缺乏了解。博爱是一个独立的地理板块,直到北宋灭亡废武德县为武德镇之后才隶属河内县。旧时丹河水大,官员往来不便,这里就成了一块三不管的地方,地方史志鲜有记载。用河内史志缺乏记载来推定博爱的某些历史事实存在与否,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
2.0.两条不成立的“新线索”?论据含混!
所谓两条不成立的新线索,一是指王宗岳的师承关系,否认“王宗岳在此地教书六、七年为生,并拜师李鹤林得其拳谱,说明王宗岳当为入室弟子”;二是用含混的语言否定《太极拳论》的出处。史实证明如下:
2.1.王宗岳与李鹤林的师承关系。王宗岳曾在李鹤林七十八岁生日时赠送一副匾额,此匾额直到1966年破四旧时的被焚毁;这个匾额证实了王宗岳存在的时间、地点、朝代。
王宗岳赠送李鹤林的祝寿匾的证据:
一曰人证。王宗岳曾在李鹤林七十八岁生日时赠送一副匾额,此匾额直到1966年破四旧时的被焚毁;李太行是焚烧王宗岳为李鹤林祝寿匾额的当事人。采访时他已经83岁,生肖属马(1930年出生)。老先生说:1966年文革开始,当时我是村里的贫代会主任。天天带领红卫兵破四旧。一天,我领着红卫兵到了李鹤林故居门前,有人说,这块匾额是四旧,大家七手八脚将李鹤林七十八岁生日时王宗岳送给李鹤林的祝寿匾摘下烧了。烧的地点在李鹤林的门前向东十多米的地方。王宗岳送给李鹤林挂的祝寿匾,黑曲溜溜,上面有四个鎏金大字,一个字有一尺见方。当时烧的东西很多,我记得还有祖师会的纱灯、细碗细碟都在当院砸碎了,东头奶奶堂的奶奶楼也烧了。参加人还有大毛、李登旺、李登学等,其他的已经记不清了。唐村李氏族长李广献说:“1947年村里就在李鹤林的院里办学校。我是村办学校的第一届学生。王宗岳为李鹤林挂的匾就斜着悬挂在门头上。记得当时匾上面的字每个有30多公分大,上面四个鎏金大字:武元杰第,落款的小字是:大清乾隆五十年五月五日门弟王宗岳敬赠。”李振温说:“1948至1953我是半脱产的干部,和李伯魁一起分管唐村、齐村、
双庙、木杄庄四个村的工作。1948年李鹤林故居是学校,王宗岳为李鹤林挂的祝寿匾我每天过来过去都看到,黑底,上边有四个鎏金大字:武元杰第。每个字直径有一拃多大(约30公分左右),金光发亮可好看了,下面还有落款:大清乾隆五十八年岁次五月五日门弟王宗岳敬赠。”唐村党支部原书记李俊启说:“我8岁起(1954年)在李鹤林故居上学。1957年学校搬到了关爷庙,李鹤林故居就成了大队部(现在叫村委)。1962年我周岁15岁就开始在村里当干部,1963年起任村团支部书记,以后又任村里的党支部书记直到现在。上学时每天都顺王宗岳为李鹤林挂的祝寿匾下通过,后来当干部时,又在这里工作,一天几次进出,都可以看到王宗岳为李鹤林送的匾。上边有四个鎏金大字:武元杰第。每个字直径有30多公分大小,落款是,大清乾隆五十八年岁次五月五日门弟王宗岳敬赠。”国家体委武管中心某领导来唐村考察,李太行老人对该领导说:1966年是我(李太行)带领红卫兵将王宗岳赠送李鹤林的匾额烧掉的。该武管中心领导拍着李太行的肩膀诙谐地说:“老人家,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你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啊!”读了《考论》“王宗岳为李鹤林挂匾之事,在访谈中声称见过此匾的几位老人,对该匾的描述已不一致,因此该匾也只能是一个说法”方醍醐灌顶,原来匾额一烧,死无找对,一段信史,可以任人评说了。
《李氏家谱》记载:李鹤林出生于清康熙五十五年五月五日。清乾隆五十八年,正是李鹤林七十八岁生日,与王宗岳题匾额的人物事件相契合,与《阴符枪谱》无名氏序言所记载王宗岳的活动轨迹、时间、地点相契合。
二曰物证。1966年王宗岳为李鹤林所赠送的祝寿匾额虽然被烧掉了,但是,悬挂这块祝寿匾额的木方还在。上图是温县体育局原局长原福全正在对王宗岳为李鹤林挂祝寿匾额的遗迹处进行考察。图二就是祝寿匾锯下后留下的木方遗迹。
三曰谱証。一是王宗岳《阴符枪谱》的理论来自唐村。其中的台盘步眼,三尖照,都来自千载寺宋代的武术著作《武经玄机》:“台盘步眼,台盘在肾,步眼在足,发劲在肘,波浪在肩。上步要扛脯,下步要立足。或曰:何谓台盘?何谓步眼?答曰:台盘者,双足一尺远近,手曰心一尺远近,此谓台盘。上步眼者,左膝扣右膝弯,右膝扣左膝弯,手与嘴合要一门四把;下步捶者肘与心合,波浪摇双动,要立足单回,此谓步眼之法。台盘步眼相合,波浪摇动。”“三节相照:上节手与嘴照,中节肘与心照,下节捶与足照。或曰:何谓三照?答曰:上节不照必吃打,中节不照必有空,下节不照必吃跌。俱要一出一入一动一静,开门守户之法,此谓三合之要也。”《武经玄机》是千载寺宋代独家著作,从古自今没有出版过。
上图是本文作者与美籍华人学者唐宁等考察李鹤林故居后后的合影。左一是唐村原支部书记李俊启,左二是李立炳;居中者是唐宁先生;右一是作者本人;右二是博爱县史志办公室主任陈志超先生。
2.2.王宗岳在唐村的传承
王宗岳师承李鹤林后,一直在唐村教书传拳。王宗岳的传承的子弟主要是李鹤林的孙辈,他们都在王宗岳所在的私塾读书。据《李氏家谱》记载,当时在学习武术的主要有李维祺、李维现、李维恭、李德茂、李荣茂、李恒茂、李太来、李会来、李太来、李杰来、李德元、李加来、李福元、李三元、李天元、李嘉广、李嘉德、李嘉智、李嘉义、李嘉鼎、李嘉瑞、李嘉佩、李嘉谷、李嘉乐、李嘉安、李嘉彩、李嘉海、李嘉忠、李永合、李杰来、李德茂、李云来、李同来。
王宗岳所传授的弟子中,取得文职功名的有:李荣茂:拔贡,清授“照化令”;李杰来:庠生;李嘉佩:庠生,资深教书先生。
取得武职功名的有:李嘉瑞:字揖五,号麟见,武举人,清授“武信骑尉”。李同来:武贡生,清授“武信左骑”;李嘉谷:武庠生,清授“武略骑尉”。
王宗岳的再传弟子中,以李嘉际最为著名。李嘉际,贡生。在赵堡、徐堡一带教书传拳。他有一著名弟子叫闫翠峰,清光绪九年进士,文武双修。博爱、温县在京的官员大都聘请武术教师,一方面教授子弟习武,另一方面看家护院。如博爱籍的杜友梅,先是聘请陈家沟的陈延熙任武行师爷,后又经陈延熙介绍聘陈延熙的侄儿陈铭标任武行师爷;温县的李堂阶聘请和兆元任武行师爷。闫翠峰自己本身就是武林高手,就没有聘请武行师爷。阎翠峰进士及第后,没有忘记师恩,他将自己奏本所用的印章“臣阎翠峰”,手札印“阎翠峰”等二方印信赠给李嘉际老师,并叮嘱曰:“师尊在温县地界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请持此二方印信出面,啥事都万无一失。”
2.3.《太极拳论》出自北舞渡镇振德盐店
《太极拳论》得自舞阳县北舞渡盐店是武氏太极拳家的共,有多种说法的咨证。清光绪七年李亦畲《王宗岳太极拳谱跋》:“此谱得自于舞阳县盐店。”后来太极拳史家徐震(1898一1967)在《太极拳考信录》中又引用郝月如(1877一1935)的话说:“武秋瀛官舞阳县时,闻盐店有王宗岳拳谱,求索得之。”太极拳史家唐豪(1897一1959)也说:“予在陈沟时,三处(按指赵堡、陈沟、王圪当)拳家均相过从,询问王谱(按指王宗岳《太极拳谱》)了不可得……太极拳谱武氏得于舞阳县盐店,非亲得诸王宗岳,亦非得诸陈清平,有亦畲跋可证。”;姚继祖著《武氏太极拳全书·武秋瀛传》:“武秋瀛(1800—1884)名澄清,字秋瀛,自号秋瀛老人,是武禹襄大哥,咸丰壬子进士,河南舞阳县知县,对太极拳造诣颇深,现流传的王宗岳《太极拳谱》即其从舞阳县盐店所得。”吴文瀚所著《武派太极拳体用全书》记载的更明确:“武禹襄的长兄武澄清在舞阳县任上从一盐店获得一册山西王宗岳编写的《太极拳谱》......武禹襄到舞阳后,澄清将拳谱转交给他。带回永年。”该书在《武禹襄传》中又说:“咸丰二年,禹襄奉母命往河南舞阳省兄,......其兄在舞阳盐店获王宗岳《太极拳谱》,转授禹襄。”在武澄清传又表达了相同的内容。以上诸家都很明确地说明王宗岳《太极拳谱》是武澄清在河南舞阳县任上于盐店“求索得之”。此盐旧址犹存,盐店的标识匾额“振德盐场”仍在北舞渡镇。振德即唐村李振达,字振德。说明王宗岳的《太极拳谱》得自唐村李氏在舞阳县所开的盐店。这块匾额现在仍保存在舞阳县北舞渡镇,振德盐场的旧址仍然存在,说明《太极拳谱》得自舞阳县北舞渡镇的事实不虚。
至于拳谱是1852年还是1854年得到,应该以历史典籍记载为准,即武秋瀛任河南舞阳县知县的时间。《太极拳谱》得谱之人,认为是武秋瀛属正常现象,认为是武禹襄的也是正常现象。口述历史应该成为历史的资证,不应该成为否定历史的借口,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事物,武禹太极拳谱“抄自豫署”,本来是一句肯定语,却让《考论》认为“似在回避拳谱之由来”,进而得出“武氏得谱的出处,依旧存疑”的结论,是可笑而非可笑?
3.0.《李氏太极拳谱》成于现代?结论错误!
李氏《太极拳谱》成谱于现代是《考论》的一个结论错误。请看事实:
3.1.《李氏拳谱》是一套完整的的理论、训练体系。是经过李春茂、李仲、李鹤林三代人不懈努力而完成的理论体系。整个理论体系的拳谱分为两种抄本,两种散本,共四个文本。一是以《无极养生拳论》为核心的无极养生武功的理论体系;二是以《十三势论》为核心的无极养生武功的练法体系;三是以《十三势行功歌》为核心的功法体系;四是以《十三势释名》《十三势行功心解》为核心的心法体系;四是以《太极拳论》为核心的太极拳理论体系;五是以《打手歌》《打手要言》为核心的实战理论体系。《考论》作者“从拳谱所呈现出的内容来看,无法直观看出拳谱作者编纂拳谱的内在逻辑。 因为不论是按照各个著述的大致时间,还是按照完整理论系统的角度来说,都存在不恰之处”的说法,是《考论》作者没有仔细学习、研究唐村《太极拳谱》的表现。如果经过仔细研究,还“无法直观看出拳谱作者编纂拳谱的内在逻辑”那就是《考论》作者的学术水平和武术修养的问题了!
3.1.1..《无极养生拳论》是无极养生武功的核心理论
《无极养生拳论》的思想起源于西汉。《西汉武帝刘彻賜师自然先生國姓諭碑》记载了刘自然的功法与原理:“無極易論,術丹極妙。五行否泰,八卦存蒙。萬物之生,負陰抱陽。人之真元,陰陽元通。 朕聯先天,極妙之主。逆順運體,冲和之本。”这个导引养生功法原理,是李春茂创作《无极养生拳论》的重要源泉。
明代《西汉圣门贤士万寿观主自然先生传碑》进一步完善了无极养生武功的理论。
《西汉圣门贤士万寿观主自然先生传碑》碑文云:
大明金傘山側万寿观主河內貢員张国藩考自然先生古跡謁傳
门贤河上公 葛洪张道陵
华陀钟离权 许逊司马祯
王弼魏华存 孙真李十力
吕岩渡陈抟 术丹脉贤祭 迈余千载史 自然屹然仙 再考金翻石 自然師永垂
大明万曆十八年岁次二月初二日
河邑贡员万寿观主张国藩考撰 刘润庆书丹 王鹏飞勒 石
据雍正甲辰年金伞山万寿观主李如松著八法五步道法自然
咸丰任子年春李永泰录
《无极养生拳论》从整体结构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什么是无极之道;第二部分是作者习练无极养生武功的体会。第二部分中的第一点体会:即深感无极养生功是“先天极妙之主体冲和之本始,阴阳动静之初源。”练习好无极养生武功,才能使“万物之生,负阴抱阳。人之真元所从而来,灵明所从而抱,无极生太极矣”《考论》将此句断句为“先天极妙之主体,冲和之本始,阴阳动静之初源”是不对的。“主体冲和之本始”是主语,“先天极妙”是状语,没有“主体”,“冲和之本始”就什么也不是了,何称无极?!第二点体会:在这种情况下,“于此而与五行八卦元通,通则变,完全人身之阴阳,而保此灵明者也。永人之天年,畅达人之血脉筋骨,欲从后天返先天而卫生之术,无极养生功者也。”卫生之术即养生之术。第三点体会:“无极养生功,有百益而无一害,是以之强吾氏族也,谓世裔贤徒,大功练而远矣。 仅此无极养生论焉。”讲的是练习无极养生武功的意义在于它是“百益而无一害,是以之强吾氏族也,”所以提倡“世裔贤徒”永远坚持练习无极养生武功,这就是李春茂作《无极养生拳论》的目的和意义。《考论》作者所谓“无极养生的”有什么原则错误,应该是根本不懂无极养生武功者的猜测。
3.1.2.《无极养生拳论》的理论与功法创新。在李春茂之前,道家流传丹经;李春茂《无极养生拳论》提倡周天功,通过站桩来实现小周天与大周天功法。《无极养生拳论》关于“ 惟三教融易,圣人独能参透逆运之术,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之中返先天,复出归元。保合太和,总不外乎后天五行八卦之天理矣,一气伸缩之道。所谓无极功,能生一气者是也。”“无极功能生一气者”不仅指的是无极养生武术的功法理法创新,而且是无极养生武术的练法创新。将道家的气沉丹田的丹田功,转变为气贯丹田的周天功法。小周天,大周天的功法功理主要体现在《无极养生拳论》和《十三势行功歌》中。道家炼丹大多数道士只知道“气沉丹田”“守中”而不懂得的顺逆转换,收效甚微,有的练了一辈子也没有走通小周天。李春茂则发现了用呼吸来控制顺逆转换的办法来达到气机转换,他的一句“尾闾中止神灌顶”把气机的顺逆转换化在“尾闾中止神灌顶”七个字中,使道者练十几年、几十年苦功不能实现的顺逆转换,瞬息就可以实现“神灌顶”。
3.1.3.《无极养生拳论》“有抄袭之嫌”是《考论》的又一个结论错误。
其一,《无极养生拳论》为孙禄堂所作,有违作文惯例。孙禄堂在《形意拳学》序言等篇章中仅仅引用了《无极养生拳论》的第一部分,后一部分则是写在艾毓宽的序言中,将二者合二为一篇,说成孙禄堂所著,有违文章道德和学术精神;如果是那样,则孙禄堂就成了艾毓宽文章的抄袭者。
其三,李春茂创作《无极养生拳论》已经载入史册。2008年出版的《中华通鉴·河南卷》记载:“万历十八年李春茂创无极拳。三月,李春茂创无极拳,并撰成《无极养生拳论》《十三势行功歌》。春茂,字廷璧,号叶蓁,河内唐村人,万历贡生。入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博公,习拳、读孙子兵法,练无极功十三势拳,创枪艺剑艺。”《中原文化大典·人物典·人物表》:李春茂,明万历贡生,早年依父在济源读习,后入千载寺拜博公武道为师习拳,创无极功十三势,传拳于晋、鲁、陕、浙、湖广。有武杰进士之称。著有《无极养生拳论》。”《中原文化大典·民俗典·武术卷》:“万历十八年(1590)春,李春茂在千载寺、太室祠写下了《无极养生拳论》和《十三势行功歌》,崇祯五年(1632)二月,李春茂又写了《十三势论》。在这些拳论中,李春茂精辟的阐述了练拳的关窍所在,规定了“十三势拳”的行拳风格。晚清以来,武林中广泛流传的《十三势歌诀》和《太极拳论》竟与李春茂的《十三势行功歌》和《十三势论》一字不差。”这些记载说明,《无极养生拳论》为李春茂所作,理据分明,确实可靠。
《考论》是极少数对唐村的太极拳谱提出异议的作者。写文章有争论是很正常的事儿,学术研究应该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研究的基础上,这样写出来的研究文章才会有意味,不知道《考论》作者以为何?
注释
程俊英 蒋建元著《诗经注释》
【清】康熙字典 同文书局原版
【宋】法明著
【宋】法明著
《武经玄机》
李亦畲跋《王宗岳太极拳谱》
徐震《太极拳考信录》
卷上
唐豪
姚继祖《武氏太极拳全书·武秋瀛传》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年
吴文瀚《武氏太极拳体用全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唐豪《行健斋随笔》
河南省地方志办公室编《中国通鉴·河南卷》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8年12月版 第222页
中原文化大典编纂委员会《中原文化大典·人物典·人物表》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2008年第1版
中原文化大典编纂委员会《中原文化大典·民俗典·武术卷》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2008年第1版
The fraternity tang village lee boxing
W the wisdom
Abstract:Love Tang Village & LT; Li's Boxing spectrum & GT; Test theory "although as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field research method "for humanity tang village," lee's boxing spectrum "has carried on the textual research, however, throughout is full of idealism speculation, thesis and argument, skirt around him, the king up taijiquan related the thousand years temple monuments, ten force monk tang's monk biography" the thousand years temple hongtong immigrants give up good GongDeBei, such as stone material, Using the Statue of Monk Hui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which has nothing to do with martial arts, to make groundless speculation, conjecture and draw conclusions contrary to historical facts; On the inheritance of Wang Zongyue and the origin of Taijiquan, the author negates the taijiquan spectrum copied by Wu Yuxiang from Wuyang Yandian with the deviation of some characters. With the wrong theory, viewpoint, it is inferred that "Wuji Health preservation boxing theory" has the suspicion of plagiarism, causing the evil influence in the society.
Key words: Fraternity Tang Village Li's boxing spectrum examination analysis
作者简介:郑州大学学历 ,退休干部
研究重点:地方历史文化和武术文化
联系地址:河南博爱县清化镇县财政局家属院13号
主要著作:《博爱县军事志》《博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青天河传奇》
手机号码:19939161139
电子邮箱:meizhi8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