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放荡,婚后忠贞
(2009-05-21 10:21:11)
标签:
杂谈 |
婚前放荡,婚后忠贞
有一次与一位美国朋友杰米聊天,他的一番婚姻见解颇让我有感触。
在许多中国人看来,美国人在性上面是极其开放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性革命,便发源于美国。所以,中国人一提起美国人的性生活,便暧昧地笑。那含义是:美国人大都在那方面很放荡,所谓的中国今天的性开放,便是要和美国人一样,观念开放,行为大胆出位等。
但杰米告诉我,那是中国人的误解。
他承认他在婚前确实很放荡。“但那是因为我单身,我没有对一个人承诺必须对她忠贞。所以,我有权力多方选择女友”。他在婚前交往了十几个女朋友,并且和她们大多数上过床。这在中国,绝对是花花公子的典型。
在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放荡”上,杰米的一番理论让我也眼界大开。他说,他之所以婚前放荡,因为他需要多方比较,才能知道哪一个女孩更合适自己。当然,这合适也包括性生活方面是否匹配。 “万一婚后感觉不和谐,再去多方选择或者偷情,那才是最不道德的事情”,杰米说。
还有,他认为单身时“放荡”一些,情有可原。一方面是他自己所谓的单身时应该多方选择,这样一旦婚后就会高度匹配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是他认为谈恋爱不象婚姻,前者是没有义务对一个人保持忠贞的。他认为“谈恋爱”,更象两个人之间的谈判,并没有达成婚姻交易,只是互相试探两个人之间是否合适不合适,所以也没有必要对另一个人就因此从一而终。
但结婚后就不一样了。
杰米是个基督徒,他说基督徒的家庭观特别保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结婚,就应该好好珍视家庭,尽可能不要离婚,更不要发生婚外情等。所以,当他“经历过婚前放荡式的千挑万选”后,一旦结婚,他就立刻立地成佛了。从此,一心一意地做模范丈夫,不会再出轨,更不会放荡自己了。
因为他在上帝面前盟誓过,要和另一个女人相亲相爱,对她忠贞一辈子。在杰米看来,代表着一种诺言,一种负责任的体现。承诺了,就要努力地去作到。“这也是许多美国人的婚姻观,美国人并不象中国人想象的那样性解放。有时,他们只是比较忠实于自己罢了”。杰米最后说。
这是一种有趣的理论。我们会看到,这种“婚前放荡,婚后忠贞”理论,正在被今天的许多中国不婚族所实践。周围充满着许多大龄单身青年,问起许多人为什么不结婚的原因,他们的原因大多数是要么没有遇到合适的人,要么还要好好享受单身生活,在他们看来,一旦结婚,就必须对另一个人忠贞和负责任了,不能再象单身时一样放荡了。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今天的城市单身青年对生活和婚姻的一种诚实心态的体现。比起那些因为压力,比如“大家都结婚了,所以我也必须结婚”,比如“一个人太孤独,还是找个人凑合着过吧”,或者“父母,社会都在催,那就结吧”等等心态,这种心态更具有诚实的光芒。
因为他们看透了那些貌合神离的婚姻的虚伪,如果婚姻不是为了更合适,或者不是为了自己内心的自愿而结的话,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婚姻便是虚伪的。所以,婚后偷情,出轨成风。在今天的许多城市单身族看来,那是一种更大的不诚实——既对自己,也对他人。
今天的城市单身青年的宣言是:如果我不能有一个足够匹配的人让我保持婚后忠贞,那么倒不如选择婚前继续放荡下去。至少,这样不虚伪,不伤害他人。否则,那种匆匆选择不合适的婚姻,而在婚后“偷偷放荡”的人,在今天的单身族们看来,是一种更大的虚伪,更需要遭到反对和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