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不一定爱
一位女孩来向我抱怨,她认识了一位男孩。对方英俊,富有活力。她们认识半个月后,男孩就希望和她有性关系。这让她陷入了矛盾之中,一方面她也很渴望这种事情,但另一方面,她又担心男孩和她有这种性关系后,会很快地厌倦他,然后离他而去。
书里不是经常这样讲吗?那个负心的男人一旦得到了这个女人,很快便对她冷淡下来。
可是她拗不过他的激情,也抗拒不了内心的如火激情,在一个用她的话说是春意盎然的夜晚,他们有了第一次。
事实很快便象她担心的那样,有了第N次性关系后,男孩便好象变得不那么迫切了。他很长时间不再给她打电话。男人女人就是这样的矛盾,当她和他有肉体关系后,她便满心眼里想着他,觉得从此只属于他一人;可是他和她有了肉体关系后,他仿佛便消声匝迹,热情好象高楼上降下的铁块一样,直线降落了。
她给他打电话,他说他很忙。这让她更加委屈;以前,他想得到他时,怎么就不那么忙呢?
她说他想见他,他好不容易来了。但表现冷淡,在她的热烈暗示下,他依然和她有了一次平淡的性爱。是的,平淡,她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心不在焉。
那个晚上,他们有一种难耐的沉默。她很想问他,他是不是不爱自己了?她和他还能继续下去吗?她天经地义地觉得,当他和她发生了那种关系,便表示他爱她了,在内心里接受她了。这不是最好的爱的证明和语言吗?
可是她没有想到,那场平淡的性爱居然也成了最后的晚餐式的性爱。她再给他打电话,他总以多种理由推托不见她。她给他发短信,他不回。他的冷淡刺激得她更是欲罢不能,这欲罢不能中或者还包含着一种痛苦的被遗弃的屈辱和不甘,她疯狂地给他打电话,终于有一一天,他的短信回来了,他说:我觉得我们不合适,我们还是做好朋友吧。
这让她怒火万丈,恨不得揣把尖刀和那个男孩同归于命。这个世界上的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他们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在肉体上占有这个女人,然后便遗弃她。说得更难听点,大多数这样做的男人,就是这样玩弄女人,道德败坏。
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女人也赞同这样的评价,也对这个女孩深表同情。
做了就应该爱,这是大多数女人的看法。可是这仅仅是女人的看法,请认真的了解一下男人们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做了,却不一定爱。
当一个男人认识一个女人的第一眼起,无论他说得多么爱你的内心,请相信,他第一眼爱的是绝对是你的外表。所谓的一见钟情,真实的原因很大程度便是性上的吸引。没有什么爱一开始就是伟大的,深厚的,爱也象刚出生的孩子,第一眼是血肉模糊,慢慢长才能变成龄如花的少女。如果一个男人第一眼就说爱你天荒地老,那很可能只是一种调情的手段或者是一种理想的愿望,并不能经得起现实的考验。
所以,如果说认识不久,他便要和你发生关系,你可以说是深厚的爱的驱动,但其实在男人来说,更多的是荷尔蒙的作用。而性,往往是男人更深入地走近一个女人,了解一个女人的手段。他渴望得到你,只有在这种关系中,他才觉得他和你是合二为一的。
这因此极有两种结果发生:
一种是你们爱因为这种性的增进,更加深厚了。他更加迷恋你,这和精神无关,更多是的一种肉体产生的激情。这种肉体的激情持续得久,那么你们精神上的感情便慢慢深厚起来,而成功的爱情关系是一旦肉体的激情消逝了,但精神上的依恋已经取代了这种激情。
一种是在性关系的递进过程中,他突然发现和你除了性,便没有什么可以继续吸引他了。这也极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你们的性不和谐,二是即使你们的性和谐,但时间日久,你没有其他可以吸引他的地方,他感到性后的寂寞。所以,在第N次性后,他慢慢地要逃避你。
这或许也是男人聪明的地方:他们知道性就是性,有时和爱无关,如果一定要把性和爱扯在一块儿,
但是女人为什么总是觉得我和你做了,就一定要爱呢?这很大一部分原因依然来自贞操论的影响。在一个男权文化里,男人们为了控制女人,曾经提出如果这个男人在肉体上占有你,那么你便要从此隶属于这个男人了。观念是可以内在化的,天长日久,女人便会把这种观念认为是女人的天性,一旦这个男人和自己有了性,那么必须便有爱。
这实在让男人们很为难:他和你做了,但确实不一定爱你。
当然,更多的都市新女性们,已经认识到做了不一定爱。她们肆意享受男人的身体时,渐渐不再一定向这个男人要求爱了。事情这样发展时,常常具有另一种出人意料之外的效果:你的洒脱和明智(在男人看来),可能更加刺激得男人欲罢不能。他对你反倒更加产生一种吸引力了。因为在他看来,你等于承认了一种游戏规则:我们的爱刚刚开始,我们需要继续下去,
所以,一位男孩告诉我,每次他的女朋友要求他回答你会永远爱我吗时,他当然会回答会的。可是他也清楚,有些这更象爱情游戏的性质。认识不久便说爱你永远,更多的是为了腺上的内分泌加速,心跳加快的手段——谁能保证一辈子的事情呢?只有多少年以后,你对他拳打脚踢他还依然说爱你,那才是真正的爱你永远。
所以,当男人和你做了不一定爱后,请不要简单地抱怨男人花心或者道德败坏。很大一部分程度上,你们的爱还没有真正开始过,做了,只是爱迈向更高的一级台阶——但谁又能保证,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结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