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沟游记
标签:
文化心灵之旅 |
分类: 散文田园 |
香水沟游记
http://s2/mw690/001pkC5Xzy7klNJ6dyh41&690
“香水沟的泉儿”是我的百度网名。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把网名起成这样?一定有一个美丽的理由吧!不错,把网名起成这样,是有理由的,并且这个理由的确很美丽。
很多年前,就听家住张寨村的姨父多次说过美丽的香水沟和香水沟的泉儿以及香水沟河沟儿里神奇的闾鱼(出自闾井河,故名)。因为姨父口中的香水沟特别美好,多年来香水沟一直令我神往,所以起百度网名时我首先想到了“香水沟的泉儿”。后来,很多吧友问我:香水沟一定很美吧?我的回答是:没去过,可能很美。没去过,成了一种遗憾。于是,能亲身游览一回香水沟的这一欲望就更加强烈了。
二零一五年六月,游香水沟的时机终于成熟。云泉、尕罗和我三人终于商量好六月十三号(周六)这天结伴游览香水沟,云泉担任向导。我们简单准备了些吃喝(九个馒头、斤半鸡小腿、一件小罐雪花啤酒、六瓶矿泉水),准备来一次简简单单的旅行。
这天天公作美,把晴朗完完整整地给了我们。早晨六点半,我们三人各骑一辆弯梁摩托车从校园出发。过利民桥,穿罗儿庄,走了一段高低不平的土路,入罗儿沟又走了一段狭窄崎岖的小道。在石窖湾口,没有路了,我们的摩托车实在不能前行了,就将摩托车寄在山背后人的场上。我们三人背上水和干粮,从石窖湾进去,向纳摩梁顶往上盘。石窖湾里以及左右坡上到处散布着花岗岩石头,沟和坡仿佛被成千上万或立或卧的羊群占领着。老远看似羊群,走近却是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石窖湾这个地名就是因湾里多石而得名的。石窖湾里本来没有路,连羊肠小道也没有,我们只好朝着纳摩梁方向在三十度左右的陡坡上自己走出一条路来。绕过这颗石头又得登上那颗石头;下了这颗石头,前面又被一簇齐膝的荆棘拦住;跨过荆棘,石头又挡了去路。就这样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才终于闯关完成,走完了石窖湾,登上了纳摩梁顶。不常锻炼且大肚的我已是上气不接下气,云泉和尕罗也感觉到了前行的不易。立于纳摩梁顶,朝石窖湾的方向望去,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峦尽在眼底。此时,才懂得了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真正涵义。http://s13/mw690/001pkC5Xzy7klNZIhEEac&690
纳摩梁上有小溪跟我们捉迷藏,时隐时现。隐时汩汩作响,如大自然在奏乐;现时悄无声息,稍不注意就漫过脚面。尕罗提议喝杯热茶再走,于是我们选了一片风水宝地,铺开油纸临水而憩。我们用尕罗带的旅行杯里的开水泡了三盅儿茶,品之、话之。尕罗还创作了一个歇后语:纳摩梁上喝热茶——耍人。不远处,有人骑马向我们这边走来,一番交谈之后,那人同意让我们三人骑马照相。递过去一根香烟,那人问了我们的去向后说:“香水沟,那还远着哩。往前走,从月亮崖背后绕过去,顺着小路儿一直走就到香水沟脑上了。”http://s16/mw690/001pkC5Xzy7klO7kqdh6f&690
于是,我们又各自背上小背包前行。路,还是慢上坡,但毕竟比石窖湾要好走得多。路上,我们说说笑笑,好不热闹。没多久,云泉指着右侧不远处的一座高山说:“我们已经到月亮崖跟前了,再离香水沟不远了。”月亮崖,其实就是一座山。西面半崖有裸露的灰白色的岩石,这片岩石呈圆形,在周围绿草绿山之映衬下,确实像一盘明月挂在半崖,故称月亮崖。尕罗说:“月亮崖已到眼前,我们去转转。”云泉说:“看起来很近,实际走起来还需要一些时间,我们此行的目的是香水沟,还是别耽搁时间了。”http://s5/mw690/001pkC5Xzy7klOk3flq94&690
小路从月亮崖左边不远处绕过,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我们如蚂蚁登马鞍,上了又下。路边遇见一两丛枇杷花,沿着山谷望去,尽是快要凋谢的枇杷花。尕罗给这个山谷起名为枇杷谷。可惜的是已错过了花期,三人约定来年早一个月再来枇杷谷欣赏枇杷花海。
小路一直向前延伸,弯弯扭扭扭扭弯弯,行走其上如行走在蛇背上,这仿佛是一条无限长的蛇。http://s11/mw690/001pkC5Xzy7klOu7Mlc8a&690
翻过一道梁,正在我们想歇一歇的时候,有一种声音隐约传来,如云彩里下白雨的那种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云泉说:“这是香水沟的水声。我们已快到香水沟脑上了,下了坡再走不远就是香水沟脑上。”我们蹦蹦跳跳,一溜烟就到了香水沟脑上。放下背包,坐在香水沟脑上,静听这特别的声响。声音比远处时更响了,也更清晰了,如黄河咆哮,似万马奔腾,响彻山谷。原来,有的岷县地图上把香水沟标注为响水沟是有原因的,从香水沟脑上所认识的香水沟就叫响水沟,先声夺人,先声夺名。http://s1/mw690/001pkC5Xzy7klOFUdQQd0&690
香水沟呈马蹄形,三面环山。山上草棘丛生,翠色欲流。沟口在东北方向,遥远处一条小溪从沟口流出。小溪之源有三,但眼睛跟着跟着就跟丢了。因为源流越来越细,越来越藏得深。香水沟正南面山腰上有三处被大片菱蒡叶儿所覆盖,泉源应该就在菱蒡叶儿附近。我们猜测:菱蒡叶儿面积最大的这个靠右的泉儿就是香水沟最大的泉儿。于是,我们决定稍作歇息,补充些能量之后下山去找寻这个泉儿,一探究竟。http://s6/mw690/001pkC5Xzy7klOIi4YJf5&690
三面环山的香水沟,东、西两面山坡不是太陡峭,南面山崖近乎直立,极其险峻。西面离我们较远,所以我们选择从东面较平缓的山坡下去探访清泉。山坡上长满荆棘和杂草,有牛羊曾从这里穿过,刺上挂着一撮一撮的牛毛和羊毛。我们也从空隙里钻过,稍不小心刺就会划伤脸或手或挂住衣裤,好不容易才来到山脚下。到了山脚下才知道我们走得太低了,发现泉水是从三十度左右的陡坡上流下来的,泉源应该在半山腰,我们只好逆流而上,寻找泉源。我们朝着菱蒡叶儿最密的地方进军,边上边找,找到这儿不是,找到那儿也不是。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泉眼。这个泉眼在半山腰,往上看山面如屏直立,往下看坡面很大也很陡。我们在香水沟脑上的判断是正确的,菱蒡叶儿密的地方就有泉,按这样的判断大泉眼共有三处,且都在半山腰。山腰到山脚的坡面都比较陡,泉水都比较大。这样,落差大,水量足,所以才形成了响水奇观。http://s5/mw690/001pkC5Xzy7klOL2Zi434&690
我们找见的这眼泉是香水沟最大的泉眼。把南面这座高耸的山比作龙头,这泉水就是从龙口里吐出来的。泉水从碗口粗的小石洞里喷涌出来,顺着陡坡急流而下,冲出一窝窝不大的浅坑,坡上有菱蒡叶儿为他们遮阴送行。泉旁边的菱蒡叶儿很密,齐腰高,如荷塘里的荷叶,美极了。见到泉,我们先是惊喜、惊叹,然后是俯下身子狂咂一气。那个清凉,那个香中带着微甜的感觉,让人难以忘怀。我们给泉照相或与泉合影,只为把香水沟的泉儿留在心底。过上一阵子,又俯下身子再喝一气泉水。心里在想:假如这香水沟的景、这香水沟的泉儿是在镇区附近或县城附近,那将会是何等的繁华与热闹?一定是游人如织,名传千里。忽又一想:大自然这样的安排何尝不好?为的是让香水沟得一份长久的清静与安宁,为的是让香水沟得一份永恒的美丽与灵气!我们只是匆匆过客,而四季行走在这里的山民才是香水沟真正的守护者,他们在这附近或放牧马、牛、羊,或剜虫草,或背柴,累了渴了的时候,就在香水沟的泉边歇歇,或喝一气泉水,或直接把馍馍放在泉水里等浸饱了泉水再捧出来吃,既酥软又解渴。这个时候,他们就觉得香水沟泉儿里的水最香,所以他们把这个沟叫香水沟。这里,因为远离镇区和村庄,很少有人为的污染与破坏,所以才保留了这种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http://s8/mw690/001pkC5Xzy7klONErOv77&690
http://s12/mw690/001pkC5Xzy7klORQCmLcb&690喝足了香水沟泉儿里香甜的水,感受了香水沟纯朴、自然的美景,我们准备离开泉儿打道回府。到山脚,遇见一位放牧的人,问起这香水沟的水流到哪儿了,他说香水沟的水入了闾井大河,香水沟的河里还有金斑鱼儿哩,金斑鱼里头也有神鱼哩。他所说的金斑鱼儿就是闾鱼(即秦岭细鳞鲑),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说起香水沟的神鱼儿,我就记起了《香水沟的神鱼儿》这篇闾井民间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很久以前,香水沟的河里金斑鱼儿多的很。这鱼儿黑的叫黑金斑,黄的叫黄金斑,麻的叫麻金斑,还有红金斑。一天,有一个人进山挖药,渴了,到香水沟的泉儿里喝水。捧了一捧泉儿水刚要喝,却听到一种古怪的叫声。抬起多脑(头)一看,有两条很大的红金斑爬在水泉儿跟前的石头上晒阳婆(太阳),两条鱼儿面对面叫唤着,嘴很大,牙很长。这个人看见了,心想:我要是把这两条红金斑拿(带)回家,能及半片猪肉,全家人可以吃好几天。他就悄悄地走过去,猛爬下身,两手使劲捏住一条红金斑的脖子,这条红金斑左右摇摆着尾巴,咕咕叫了几声就不再挣扎了,另一条红金斑一时间没有影影儿(踪影)了。这个人把捉的这条红金斑装着麻袋里,背上往家里走。走到半路,他觉得累了,便放下麻袋躺在路边休息。他不知不觉睡着了,还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条大红金斑站起身来对他说:“我是香水沟的神鱼儿,你放了我你家就平安无事,若是不放我,你家必有灾祸降临。”说罢变成一股红云彩消失了。这人被梦吓醒了,他用手摸了摸麻袋,鱼儿还在动弹,心想:这条鱼可是我家几天的生活,不能把它放走。他便背起麻袋继续往家里走。半路碰上人,他就说他捉了一条会说话的红金斑。人们要让他解开麻袋看一下,他说到家里了再看。他回到家里,解开麻袋,这条红金斑已经不能动弹了,死了。这时候,婆娘(妻子)哭着进了上房,说孩子白平无故没气了。从此,香水沟里有神鱼儿的故事就传扬开来了,也再没有人在香水沟的河里捞鱼儿了。http://s8/mw690/001pkC5Xzy7klOWGiWzc7&690
这个故事很好,它是想通过神话的方式告诫人们对大自然要像神一样敬畏,不能破坏大自然,也不能伤害大自然怀抱里的生灵,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严惩!
临走前,这位放牧人对我们说:“你们浪香水沟,从张家寨沟里上来路比较平也比较捷,摩托直接就骑到香水沟口儿了。”与放牧人相互道别之后,我们便原路折回。
我们走的这条路线,虽然曲曲折折、坎坎坷坷,但我们的这次旅行就是因为这曲折和坎坷才显得更加完美。人生亦如此,捷径或许也有,但捷径里总会少一方风景!
从香水沟回来,我就更加喜欢我的百度网名了。看到它,我就想念起我的美丽的香水沟!!http://s1/mw690/001pkC5Xzy7klOZVfCUb0&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