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谣:永不凋谢的灵魂之音

(2012-05-15 16:29:31)
标签:

杂谈

http://s5/middle/4ceabdc8hc00f03f9d3d4&690

  民谣:永不凋谢的灵魂之音

当“小娟&山谷里的居民”在湖南大剧院唱完最后一首歌的时候,现场观众无人起身离开,大家空前一致地久久停留,只是坚定地延续热烈不息的掌声。

就这样,梦幻般的小娟版《花房姑娘》悠然响起,意境逍遥,我和全场观众一起吟唱,如同回到大学校园的寝室,拿着吉他弹起那熟悉动人的前奏。时光重现,岁月交错,那个理想主义的八十年代恍若在功利为王的今天再次升起,令我们不禁去抚摸那些美好又伤感、激情又痛楚的时光。如今,给我们带来迷香的声音,已经由崔健粗糙奔放的特质转换为小娟纯净灿烂的气息,却一如既往地浪漫不羁,自由洒脱。在这个民谣的夜晚,每个干涸与枯竭的心灵如饮甘露,回味无穷。

在这个空前的实用主义年代,我们追逐金钱、官位、成名,一切不能带来直接利益的事情都被贴上“无用”的标签,我们恨不得让生命的每分每秒都产生经济效益,于是,我们忙得不亦乐乎。“忙”拆开来读,就是“心亡”,所以我们就这样成了一群远离“心”死了“心”的人,“实用主义”最终带来的结果却最不实用,我们大多数人就这样将自己的灵魂送进坟墓,成了“行尸走肉”。

“失明以后会脱离社会的流水线,成为很闲很没用的人,没用就到处转一转,用唱歌记录时代,一辈子就过去了。”“音乐可以安身立命,也可以审美。”盲人歌手周云蓬这样解读他心中的民谣,我们这些生活在流水线上的“健康有用”的忙人,谁拥有这样健全、坚强、光明而美好的内心?

无用的民谣,就这样无所用心,却无所不在,它如微风,如细雨,如流水,渗透到这个时代心灵的空白,让我们内心中柔软的部分得到滋养和感动,就像小娟所说:“大家喜欢民谣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和心最近。它是来自心灵的歌谣”。“只要我们把心放慢,和心说说话”

这是一群真诚、自由、浪漫的歌者:周云蓬、许巍、李健、老狼、朴树、小娟、万芳、钟立风、胡德夫等等,他们在这个不合时宜的时代,快乐、强悍而自信地歌唱,这串长长的名字如同诗人济慈笔下的夜莺,令人“想起花神、恋歌、阳光和舞蹈 ”。当我们聆听着来自心灵深处的歌谣,冲动出现了,于是我们“要一饮而尽而悄然离开尘寰 ,和你同去幽暗的林中隐没。”

在民谣的世界里,没有华丽的舞台,耀眼的包装,蓄意的炒作。只有动听细腻的吉他和弦、纯净真实的自然声线,天真朴素的诗意歌词。民谣不能带给我们财富上的数字,却给予我们心灵上享受和幸福,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奢侈与豪华,是物质意义上的任何利益都无法比拟的。就像民谣歌手钟立风所说:“当音乐响起,记忆瞬间抵达任何遥远的地方,找回逝去及未来的时光。 ”心灵与音乐契合的美好瞬间,那一刻的幸福自在,可谓无与伦比!其实,无用恰是最大的有用。宋代无门和尚的禅诗中有言:“若无闲事挂心头,正是人间好时节。”,可谓道出个中妙处。

有人说:诗歌死了,唱片死了,民谣却活着,而且愈现活力,因为民谣将诗歌的意境,唱片的典美融合,在时代的土壤滋润下焕发出草根社会、民间音乐的力量。那一腔直白与犀利,那一份质朴与清雅,那一片久远的情怀,时常会跳出日月的缝隙,跳出万众的合唱,在喧嚣中给我们一份独特的体验、一次珍贵的栖息,把所有的纷繁芜杂都挡在心域之外。  

民谣更是一种坚强独立的生命态度,它以永不调零的自由精神发出时代最真实的声音。美国民谣歌手代表鲍勃迪伦永远是个非主流的人,他特立独行,却被克林顿称赞作出了激发国家良心的贡献”。他的入华首场演出被看作是“丈量中国与世界距离的符号”: 答案在风中飘》半个世纪前是一首反叛歌曲,可在今天听起来却很励志,“迪伦像一面镜子照进了今天的中国。”

民谣,来自民间草根的声音,强悍、桀骜、野性,却也质朴、纯粹、天真。

成熟之后的纯洁更难得,沧桑之后的激情最可贵。这些田园牧歌般的民谣,这些淡然从容的曲调,只有经受了苦难与悲伤的灵魂,才懂得咏唱。

民谣,不是精神的绝响,是永不凋谢的灵魂之音,民谣不死,民谣是我们心底的声音,它启于五千年前的《诗经》,发乎21世纪每个人心中的浪漫诗意,它让人们越发珍惜生活的安详,愈加赞颂生命的美好,让人们回归挚诚的品德,拥抱本真的幸福。在自由的歌唱里,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内涵将获得超越与升华,迈向更加高昂和深邃的星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