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6000万吨
2020.12.27日上午10:00正,长庆油田油气当量产量迈上历史性的6000万吨大关。这无疑是中国能源领域一个重大事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值得庆贺!值得肯定!值得尊敬!
长庆油田油气当量6000万吨,是中国石油油气当量产量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支撑了中国石油今年有可能首次突破油气当量产量突破2亿吨,并创历史新高;支撑中国石油天然气当量产量首次超过原油产量,使低碳天然气产量超过中碳石油产量,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创造了条件。
长庆6000万吨,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庆。“一个大庆”得符合两个条件,一是产量必须是5000万吨以上;二是“在一个盆地(地区)由一个主体单位(企业)独立完成”,才可算“一个大庆”,反之亦然。长庆6000万吨超过了大庆油田1994年创造的原油产量5601万吨的历史最高记录(连续保持了4年),超过了大庆1997年创造的油气当量产量5787万吨当量历史最高记录。长庆这个记录只能是目前,四川西南油气公司、塔里木油气公司都有超过大庆或长庆记录的可能。
长庆6000万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靠的是国家和中国石油支持,靠的是新技术和新机制,靠的是长庆油田几代人“攻坚肯硬,拼搏进去”,艰苦奋斗,在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实现的,与大庆5000万吨是有区别,大庆是在国家十分困难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靠的是举国体制,靠的是铁人精神,靠的是是社会主义的力量,采用大会战的方式实现的。两者虽有区别,但都具有伟大意义。
长庆6000万吨,不仅贡献的是油气,还探索出来了低品位低渗透油气资源低成本开发模式,其核心是“市场化+低成本+适用新技术”,创造的技术在世界上是领先的,创造的经验和方法是有普遍意义,这个模式是可复制、可推广,其价值不亚于6000万吨。
为此,被誉为中国“低渗透革命”。为什么?在这之前,1907年,光绪33年,在延长钻探了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现在看来是一口低渗透油井,距1995安塞油田8年攻关成功,经历了88年,距6000万吨的今天,经历了113年,在这之前国际上和国内没有人开发过这种“低渗透、低压、低产”的三低油田,属于“边际油田”、“鸡肋油田”、“破棉袄”等,被称之为世界级难题。他的意义在这里。
长庆6000万吨,来自于伟大的鄂尔多斯盆地,而该盆地处在中国国土腹地,亦东亦西,地理战略位置十分优越,如果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不同于东部沿海和西部北部边疆,能源安全的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能在某个时候,他的战略价值就凸现出来。为此,建议,把长庆油田一部分油气产量做为国家战略能力储备。
长庆产量达到6000万吨,人们关心的一个是否可持续?用翟光明院士的话说:“鄂尔多斯盆地前景无限”。人们公认的是鄂尔多斯盆地是各种资源非常丰富的聚宝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仍处在早中期,潜力巨大: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已经有重大突破,处在勘探的初期;页岩油资源十分丰富,各种评价很高,有说206亿吨,最近又说450亿吨,已经发现10亿吨储量,建设了100万吨生产能力,有可能是一匹黑马;煤炭资源全盆地分布,两层煤(侏罗系、石炭二叠系);煤层气;盐岩(单层厚度达百米);铀矿;水资源相当于232个青海湖;等等。所以鄂尔多斯盆地可以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2009年,翟光明院士曾经和我讨论过鄂尔多斯盆地到底能实现多少油气当量,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年产量可以实现1亿吨目标”,2020年全盆地油气当量产量是8200万吨。
2020.12.27日下午在新华社召开了长庆油田6000万吨研讨会,新华社负责人主持,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国家能源局、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等负责人参加。长庆油田付锁堂书记、何江川总经理、吴志玉高级咨询师等30多人。中国工程院HWR、对外贸易大学董秀成教授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