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写在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成立10周年之时。
美国人成功开发煤层气的启示,促使中国人开发自己丰富的煤层气资源,这是上世纪末九十年代初发生的故事。
为了推进中国煤层气开发,国家地矿部、煤炭部和中国石油均等出资,即各占33.3%,于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对外简称“中联公司”或“中联煤公司”),开始了中国煤层气开发的征程。
“中联煤公司”的主要业务:从事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输送、销售和利用的国家煤层气专业公司,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享有对外合作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生产的专营权,拥有国家气体勘察甲级资质。
成立之初,人们寄托着极大的希望,国家也十分重视,时任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都有题词,并予以鼓励。三家出资单位,也是比较积极,特别是原地矿部和中国石油均认为,中国煤层气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唯原煤炭部的主要继承者似乎不这样认为。
之后,随着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原煤炭部转身为中煤集团等公司,“中煤集团公司”继承了原煤炭部在“中联煤公司”的资产。原地矿部按“政企分开”的原则,主动退出,其资产分别由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和中煤集团公司均摊继承,这时两家集团公司资产权益各占百分之五十,形成了“平起平坐”的两个股东,进而以“均等权益”控制“中联煤公司”,没有“老大”,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轮流坐庄,谁说了也不算。
成立12年来,虽有建树,但成效不大,只是在山西沁水盆地进行了有限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后来,呼吁加快煤层气开发的舆论越来越大,中国石油想注资开发,而中煤集团公司则不积极参与,认为开发煤层气希望不大、还影响煤炭的正常开采。
国家有关部委看到这一问题,即“均等权益”,无法自拔“谁说了都不算”的困局。加之,当时煤炭开采事故频发,影响恶劣,国家提出提出“先采气,后采煤”的原则,从政策层面好像理顺了开采煤炭与开采煤层气的关系。
但是,全国煤层气开采仍然发力不够,“中联煤公司”成立12年来,其作用得不到发挥,仍处于两难之间。两股东根本就坐不到一起。地方企业、民营企业想开发煤层气,而有资源前景的矿权均属于“中联煤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企业就“违法”开采煤层气,最突出的就是沁水盆地山西蓝焰(名称可能有误)公司在“违法”侵占“中联煤公司”矿权越界开采。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石油在2004年提出“拆分”“中联煤公司”的建议,得到了国家部委的有限支持,但中煤集团公司有弃奇异。几经周折,好事多磨,等到经天亮董事长执政中煤集团公司帅印,“拆分”的议案有了松动,开始启动“拆分”“中联煤公司”工作,在国家发改委见证下开始多轮谈判,虽然激烈,共识仍在,即“拆分”毫不动摇。
但是,“拆分”一个公司不是那么容易,就是评估资产一项,需专业评估公司花费一年多时间,煤层气矿权就更复杂了,没有两年多时间,是完不成“拆分”“中联煤公司”。极其复杂的专业“拆分”程序,好像旧时兄弟分家,怎么理都理不清。
最难忘的是在国家发改委某会议室一次“拆分”谈判”,中煤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主要谈判负责人,舌枪唇战,还是无果而终。不过我还是敬佩中煤集团曹总为公司的利益服务的专业精神。同时,也敬佩中国石油接铭训老总聪明机智。
“拆分”的确复杂,有没有简单的办法呢?或者说有没有更智慧的方法呢?把复杂问的题简单化,是人们公认的信条。这时想起了英国当时制宪时的做法,即类似“抓阄”的做法。那么什么是“抓阄”,是指每人从预先做好记号的纸卷或纸团中摸取一个,以决定谁该得什么或做什么。英国绅士们都能干的事,中国人更能干。
为此,由中国石油接铭训老总客观的、公平公正的先把“中联煤公司”资产、矿权、人员、对外合作项目等”一分为二,制定出两个“拆分”方案,双方阅读方案之后,由中煤集团从中先选择其中一个方案,另一个方案就是中国石油的。这样做谁都可以接受,制定方案的中国石油一方肯定会做的是公平的。
“拆分”方案设计制定好后,在中轴路中煤集团公司找到经天亮董事长,说明了来意,具体说明了“拆分”方案的设计和制定经过,特别说明选择方案的原则,即“设计制定方案者后选择,非设计制定方案者先选择”的基本原则和选择程序。经天亮董事长是个明白人,高度赞扬了这种奇妙的做法,同时批评了中煤集团的人。就这样把“中联煤公司”给彻底“拆分”了。
一场旷日持久的“拆分”谈判就此收场了。中煤集团公司继承了“中联煤公司的名号,继续以“中联煤公司”行走于“江湖”。同时,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接盘“国家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不属于“折分”的对象。就这样开始了值得期待的新的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征程。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于2008年9月宣布成立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石油煤层气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资设立的专门从事煤层气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其业务范围包括: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对外合作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煤层气田范围内的浅层气勘探、开发;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工程施工;设备租赁;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信息咨询;勘探开发技术培训;销售机械电器设备。
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细节,新成立的公司称之为“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而不是“中国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名称少一个“国”字,它的含义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区别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只是强调该公司是中国石油的一个子公司,从名号上不能和中国石油平起平坐罢了。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成立10年来,成果斐然,2018年煤层气产量将达到25亿立方米,相当于200万吨油当量(包括部分致密砂岩气),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如果当时把山西沁水盆地产量和矿权都归属于该公司,应该现在的煤层气年产量是30亿立方米。当时矿权归属华北油田的初衷,是希望形成竞争机制,同时解决华北油田的困难局面,后来华北油田没有再扩大煤层气开发,有失原来的初衷。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在其“十周年总结大会”上,董事长兼总经理匡立春先生报告,“十年磨砺铸辉煌,创新跨越谱华章”、“奋力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非常规能源公司”。口气不小,胆子也特别大,规划2020年,产量突破40亿立方米,油当量300万吨,2028年,产量65—86亿立方米,油当量500—700万吨,2035年、2050年太远了,就不记述了。
不过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10年来,成果是有目共睹,即井数3063口,增长了305倍;储量4374亿立方米,增长了86倍;年产气量2017年20亿立方米,增长700倍;连续8年持续增长,成为盈利企业,达到A级考核标准,的确不简单,值得社会和同仁尊敬。
但是,最大勘探开发成果莫过于规模最大的宝德煤层气田发现和开发、首个规模开发的韩城煤层气田和新疆煤层气大场面、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致密气和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大场面,以及取得的国内国际比较先进的技术,值得特别称颂。
我最感兴趣的是该公司谋划战略,提出“煤层气、致密气、页岩气“三气并举”的发展方向。我认为是个“高招”,是聪明智慧之举,应该得到尊重和支持。但是,要落实和实践煤层气“业务技术主导者、标准规范制度者、业务发展领跑者”,似乎道路还很长。
过去我是一个亲历者,现在是一个旁观者,记述一下过去,回望曾经发生过的事,弥补当时末路之时尴尬处境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