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何法

(2015-05-27 08:18:49)
标签:

股票

文化

历史

杂谈

旅游

简述六何法

        

        现代社会  ,人们的工作活动,离不开必要的记述,而记述又必须以文章的形式予以表达, 如何表达清楚,而且简单明了,“六合法”提供了最为科学的方法。  

     “六何法”,又称“6W分析法”,即(顺序是):何事(What)?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为何(Why)?如何(hoW)?从严格意义上讲“六何法”,属于纯粹的方法论。

       六何”的概念由来,最早由英国拉雅德 · 吉普林于1902年提出,该人是十九世纪末英国诗人,他的诗仿佛在不经意中完成,却往往产生巨大的反响,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人,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跟鳄鱼拔河的小象》(The Elephant's Child)中写下如下诗句:      

       英文原文是:I keep six honest serving-men:(They taught me all I knew);Their names are What and Why and When,And hoW and Where and Who。

       中文译文是:我养了六名忠实的仆人:(我所知道都是他们教的),他们名叫“何事”与“为何”与“何时”,与“如何”与“何地”与“何人”。

       如果按“字”意,严格逻辑分类,其顺序应该说,何人(人物)?何时(时间)?何地(地点)?前三何为背景资料;何事(做什么)?何故(为什么)?如何(怎样做或结果怎样)?,后三何为分析理解。

       这六个疑问词,所组成的问句,都是在提问题,而不是回答问题。六何法,关键在于要有实实在在的答案。比如:一个完整的新闻报道,就需要回答这些问题答案。回答了这些答案,新闻报道才是完整的、逻辑才是严密的。

       为此,六何法,除了用来分析文章,也被用来教导作文的写作、提升阅读能力和问题的分析能力。有时“如何”不计在内,只要回答五个提问,也可算基本完整。所以“六何法”又变成了“五何法”。

        掌握了“六何法”写作就变得简单多了。比如,你不论写什么文章?谈什么话?发什么言?第一回答“何事”?第二回答何人(或何单位或何国家)?第三回答何时间?第四回答何地?第五回答为何(何故)?第六回答如何(结果如何)?记住它的逻辑顺序,写作、发言、作报告就变得很简单了。

     六何法”,或“6W”,分析问题方法,或者说是分析问题的路径。中国古文就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什么样的结果?”《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始、中、终”的详细阐述: 

     “始”,指是“开始”,就是事物的起源、开端或创始阶段,它包括了事物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萌芽状态的种种情况在内。

     “中”,是指“过程”,就是事物在发展中间的全部过程情形,它包括了事物在不断上升或逐步下降的期间各种复杂变化过程在内。

     “终”,是指“结果”,这就是事物发展变法的结果,是一个过程的终了,当然它同时也可以说是另一个新过程的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