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敕勒歌

(2015-01-01 10:03:02)
标签:

文化

历史

敕勒歌

阴山

包头

《敕勒歌》

北方少数民族的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本人离别阴山有十多年,去年有机会重到阴山,就在敕勒川一带,很是感慨,特录《敕勒歌》自赏。借他人评论豪情怀古,回顾久远的故事和记忆,别是一番情味。《敕勒歌》千古传诵,被录入小学生教材,可见他的影响力。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自己留下的文献和历史材料极少,就历史史料而言大部分是汉民族记录的。文化是有同感的,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成为千古名句,文化的价值远大于诗歌本身。北方少数民族曾建立的帝国没有了,民族也没有了,仅留下的就是这短短的一首诗了。敕勒歌

   这是一首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可能是鲜卑族)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天际一线,一片茫茫。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回味无穷。 
   敕勒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穹庐”是游牧民族的活动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敕勒人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所以说,敕勒人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其意义就在这里。(以上大部分文字参考引用了他人的资料)。

注释:

1、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人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北、内蒙河套一带。还有一种说法是指现在内 
     蒙、甘肃和宁夏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特左右旗一带称为敕勒川(比较准确)。
3、阴山:王昌龄(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即河套平原
    (包头、呼和浩特)、黄河(中部)大拐弯的北部。
4、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5、笼盖四野:“笼盖” 或“笼罩”。 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6、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7、茫茫:草原辽阔无边。
8、见(xiàn):“现”的意思,或显露,或显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未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