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奇迹
奇瑞公司成立于1997年,起初由8个人,从芜湖长江边的“小草房”起步,先挂靠上汽,取得资格后,独立制造,以打造“国际名牌”为战略目标,经过短短十六年的发展,2013年,累计销量400万辆,其中出口超过80万辆,连续12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年度销量第一位;连续10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昔日的“红旗”、“上海”牌成为美好的记忆 ,“奇瑞”则成为真正民族品牌的骄傲,奇瑞是“发动机、变速箱、地盘”都能制造的中国汽车企业。红旗的变速箱据说不是自己制造。
奇瑞成功在于其独特的理念和营运方式。总经理尹同跃从“是什么”考量汽车制造,他提出“必须弄清楚最基本的问题”,如“什么是汽车”?“什么是汽车品牌”?“汽车卖给谁”?公司“如何定位”、“如何发展”等等。仔细想,恰恰是这些基本问题,则是最重要的问题,但又是往往易被忽略的问题。奇瑞从基本的问题入手,实际上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本所在,也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奇瑞的定位分析别具一格。把汽车制造分为四个档次,即豪华品牌、高端品牌、价值品牌和入门品牌等。奇瑞认为:豪华品牌现在还没有能力和资金制造;高端品牌目前只能是研究,也制造不出来;入门品牌作为低端产品,由于人工成本的升高,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实际已经做不下去了。为此,奇瑞根据公司实际和中国消费者的实际,把产品目标定位在价值品牌上,效果很好,如“艾瑞泽7”就具有潜在的消费价值。
奇瑞V字型开发流程。从市场输入、产品定义到概念设计、工程设计、工程验证和生产这样几个过程,分析从整车目标、系统目标,经历严格的开发过程,到整车验证、系统验证,确保产品质量和目标设计。V字型开发流程从总经理到工程技术人员,都可以津津乐道的介绍给参观者,而参观者的直接影响是“奇瑞可信”。
奇瑞合作与众不同。与以色列、路虎合作生产汽车,目的是提升奇瑞技术水平和档次,而不是像其他汽车公司那种组装式的合作,没有技术含量,没有自己的品牌,品牌和技术还是掌握在别人手里。中国最遗憾的是失去了宝贵的汽车市场资源,而没有换来技术。奇瑞合作还是奇瑞品牌,而是提升奇瑞的品牌技术和质量水平,这可以说是民族品牌汽车走出“重围”的上乘做法 ,总比那些所谓中国汽车大佬沦落为别人品牌的打工仔要好的多。
奇瑞认为“品牌 = 品质 =
品味”。品牌是核心竞争力,是公司发展的关键,是文化的表现。用品质保证品牌,用体系保证品质,以理念支撑体系。汽车的品味和中国大众消费者的品味相投,奇瑞才有市场。总体使人感觉奇瑞已经从冲动制造汽车、规模盲动制造汽车,发展到了研究社会生活和研究人,用思想和文化在制造汽车,从奇瑞开发的新车型和概念车就可以窥测其动机。
奇瑞视品牌为生命。“创新是什么?如果创新不能创造品牌,创新就没有任何意义,创新就是糟蹋钱”,这是尹同跃的一段话。实际上在国人重视汽车品牌的社会,“没有品牌的创新,的确是无效的创新”。品牌是汽车公司的生存之道。当人们物质追求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进入精神追求阶段,品牌就成为追逐的目标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品牌就是精神追求,说到底是文化追求,品牌就毫无例外是汽车制造企业的生存攸关方。
中国工程院由孙永福院士带队, 2013.9月16—18日,一行8人到奇瑞调研和学习,受到芜湖市委高登耪书记、潘朝晖市长、奇瑞尹同跃董事长、合肥工业大学杨校长、梁院长的热情接待和支持,是此次调研极为顺利。
最后希望语:如果说欧洲以德国为首是世界汽车制造第一板块、北美是第二板块、日韩为第三板块,那么中国经过努力,以奇瑞等可否成为世界汽车制造第四大板块,国人乐于看到这样的结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