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MEM(工程管理硕士)

(2013-09-04 12:27:56)
标签:

杂谈

智力

管理者

阶段性

建设工程

           MEM(工程管理硕士)

    工程管理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简称MEM)是2010年新设置的一种专业学位。其目的是适应我国现代工程事业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国工程管理的人才质量。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向学生提供对核心管理领域知识的理解能力。工程管理是针对工程实践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包括: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决策的技术经济论证和实施中的管理;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等。随着现代工程出现了规模巨大、决策流程复杂、涉及技术种类众多、组织结构庞大、历时漫长、参与人员众多等趋势。工程管理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使得工程管理人员在现代工程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12年度“中国工程管理论坛”,在安徽合肥稻香楼宾馆召开,与会者300余人,其中24位院士参加了会议,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王基铭院士主持了会议,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讲了话,30多位专家做了报告。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工程管理”,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和“中国工程管理理论体系建设‘等问题开展了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区的学术交流,对促进中国工程管理学术研究和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济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七所大学专家、学者,对MEM学位设置、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实践教学、工程伦理教育、信息化应用教育、MEM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途径、工程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建筑工程管理职业资格考试体系等方面交流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体会。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近年来,在工程管理学科和工程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和探索,工程哲学、工程演化论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本次论坛会议启动了工程管理理论体系建设的研究,MEM学位和专业设置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发展到了80多家大学,可谓盛况空前。遗憾的是在我国经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工程建设,年投入20多万亿元工程建设,MEM没有像MBA那样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应运而生,滞后于大规模工程建设,影响了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

    这次这个过程管理论坛,南京工业大学蒋黎晅教授,从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挑战,从发展阶段、价值体系、实施模式等方面分析构建了工程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框架,对专业发展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观点。天津理工大学的尹玲教授,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借鉴香港理工大学实践教学的经验,从执业能力角度提出了一种“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和内容体系,很有参考应用价值。南京工业大学蒋黎晅教授,认为工程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一定要和国家大的经济发展形势结合,专业教学一定要自己的特色和差异化,同时应走和社会共同办学的模式,提升我国工程管理教育的水平。

    中国科学院大学姜卉教授、王国庆老师,从事工程伦理教育的内涵和方法,分析了美国工程伦理教育的情况,从能教什么、教什么、怎样教三个方面分析了工程伦理教育的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对工程管理教育很有指导和启示。他认为工程伦理不是中性的,游移在善与恶之间,工程的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就是善,工程的质量、事故、食品安全问题就是恶。一个人儿童时期就开始存在伦理意识和行为,坚信伦理是可以被教育的。同济大学施蹇教授,结合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从招生对象、培养体系、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培养目标反向思考设计培养方案,分析给出了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和专业特色,并在如何将科研研究与工程实践有效结合、如何培养具有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的高端工程管理人才、如何兼顾硬技能和软技能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培养方案的制定很有指导价值。

    西南石油大学刘红勇教授结合西南石油大学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等方面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途径。MEM培养必须立足实践,实践始终是第一位的,MEM学生要有一定的工程技术背景背景和工程实践背景。暨南大学孙凯博士,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交流了工程管理信息化架构、应用模式及其工程管理教育的要求。哈尔滨工业大学台双良博士汇报了建设工程管理职业资格考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考试模块化体系和内容,对工程管理教育很有借鉴意义。各位专家对他们的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特别是朱高峰院士、陆佑楣等院士,结合各位学者的报告和存在的困惑给以详细指导和解惑答疑,特别是结合他们从事重大工程管理体会对工程管理教育和人才培养谈了很多高屋建瓴的观点,得到与会专家的热烈欢迎。

    论坛会议对高等教育的成就给与高度评价、对工程管理学科发展寄予厚望,激励大家投身工程管理教育和实践是一个伟大历史使命。“工程管理教育与人才培养”这一主题提出的新思想、新见解、新方向,为工程管理人才教育和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工程程管理硕士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中的管理者;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者;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者;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者。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什么支撑了中国经济的超高速发展,是中国的教育。假如说印度出了几个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能说印度教育比中国教育就成果大,印度经济成就比中国大。中国教育在变、在发展。教育是有成果的,不是失败的,中国总不能以出现几个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来衡量中国教育的得失,总不能以教育的个别问题当做普遍问题看中国教育,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公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坚定不移的支持中国工程管理教育事业,为中国在人类有史以来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