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际天然气集散中心
—— 解析何文渊博士“建设天然气中心市场,获取区域定价权,
保障国内供气安全”的建议。
今年春节,在三亚有幸和何文渊博士在一起,他出人意料的谈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即在中国“建设天然气中心市场,获取区域定价权,保障国内供气安全”。他深思熟虑的思考问题的风格的确令人敬佩,而且像这样关乎国家发展的的大问题,一般都是国家研究机构才考虑的问题。
建议的出发点是:“当前世界处于地缘政治重组过程中,典型特征是谋求对资源国(地区)和世界资源通道的长期控制。21世纪是天然气的世纪,天然气的大规模应用必将大幅度降低对石油和煤炭的刚性需求。当前处于天然气大发展阶段”,是“解决中国能源以煤为主导,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的最佳机遇。何文渊博士这话的确没有错,尤其是天然气世纪之说,可以说是全球石油业界基本的共识。
2007年6月24日,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预言天然气时代”。但是,天然气时代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个资源问题。有人估计,有煤炭的地方就有天然气,有石油的地方也有天然气,而有天然气的地方不一定有煤炭和石油。所以天然气比煤炭和石油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结论,天然气比石油更丰富。石油和天然气不是同一个概念。近十年来,全球找到了37个大气田,是找到大油田的3倍多。目前发现和估计的天然气储量是石油的五倍多。一个现象,天然气在地球上已自然冒了800多年,说明十分丰富。还有人说,天然气可能不是生物起源的,也就是无机生成,甚至可以再生。全球页岩气更为丰富。美国权威机构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天然气将供应全球的80%的能源。
何文渊博士还认为:中国天然气发展面临,“国内资源品位低,勘探开发成本高;对外依存度上升、气价倒挂、气源单一、俄气难下等问题;天然气的大规模利用使企业面临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两难境遇。咨询中心针对这一迷局进行了长期的思考。以下就危中求机,主动出击,掌握资源主动性。仅供参考”。何文渊博士这段话写的比较到位,可以说写出了实情,写出了“谜局”或“困局”的本质。但我不完全同意,“国内天然气资源品位低”,就一定是“勘探开发成本高”的说法。首先要客观的承认中国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这样一个现实;其次是中国已经掌握了开采低品位天然气资源的技术;第三是如果中国少些议论人,多些实际行动人,锲而不舍的积极的探索开采低品位天然气资源,并形成一定的天然气规模,使得“建设天然气中心市场”才有可能,才有足够的实力控制天然气的定价权,否则,没有人会主动的把定价权交出来。
何文渊博士认为:“供需矛盾是柄“双刃剑”,一面是危机,一面是机遇。中国工程院(2010年)预测2020年需进口天然气2000亿方,2030年将达到3000亿方以上,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市场。国内的资源是解决不了中国问题的,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出路是市场,天然气近期中国唯一可能掌控定价权的大宗商品。世界上天然气类型多样,资源丰富,探明程度低,已探明储量的储采比将长期处于60以上。天然气的开发是市场导向型的,在丰富的资源与稀缺市场角力过程中,市场无疑更具优势。美国通过建设Henry
hub,掌控了北美天然气定价权,使得天然气价格大幅度下降,仅为4美元/MMBTU;欧盟正在推进能源一体化战略,目标是2014年建成统一市场,服务于低碳战略;如果中国建设面向亚太地区的天然气市场,通过股份制的方式运作,一方面掌控天然气定价权,另一方面有利于区域的发展和稳定”。
我同意何文渊博士的观点,“天然气的开发是市场导向型的”,“中国建设面向亚太地区的天然气市场”,是一次机会,也是正确的选择。有市场就有优势,有市场就可以在价格上有发言权,我的基本判断是,全球天然气资源是丰富的,产出量在不远的的将来是过剩的,可能出现需求量小于供求量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对天然气价格才能起决定性作用。目前,从全球看天然气发展趋势,过剩已经显露端伊。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就是一张含金量极高的王牌,而中国市场在全球是仅次于美国的的市场,而且最大的新兴天然气市场。这个市场不仅自己生产天然气,而且还可以自己容纳巨大的天然气销售,更重要的是这个市场应该是全球天然气在亚洲的最佳集散地,显而易见也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定价中心之一和天然气储备中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需设立一个重要的基本政策,作为条件进行考量,对于天然气资源国来说,就是“市场换资源集散地(中心)”或“市场换定价”权。就是说我有市场,你供天然气,我负责输送、储备和配送,因为我有市场,我是最大的消费者,我处在最佳的地理位置,我也要定天然气价格。这一条很重要不要像汽车工业开放初期,提出“市场换技术”,结果是市场丢了,技术也没有换来,问题出在国内汽车诸侯不统一。
何文渊博士认为:“有必要将“西气东输”、“俄气南下”建设成为亚太各国利益攸关的天然气战略通道”。并权威的数据说明这个问题,2010年底,土库曼斯坦探明天然气储量8.03万亿方,产量423亿方,储采比190;伊朗探明天然气储量29.61万亿方,产量214亿方,储采比214;卡塔尔探明天然气储量25.32万亿方,产量1167亿方,储采比217;俄罗斯探明天然气储量44.76万亿方,产量5889亿方,储采比76。2000-2010年,亚太地区仅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印度四国
LNG贸易量连续10年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2010年LNG进口量达到1778万吨。预计随着中国天然气进口量的增长和日本核电减少,未来五年,亚太地区成为全球天然气市场的中心地位将进一步强化。
中国的确应该把“西气东输”、“俄气南下”的管道,建成全球能源大通道,特别是“西气东输”管道,继续从中亚往前延伸,连接到中东各国,才有经济和政治分量。从目前全球地缘政治看,美国基本能够解决自己的能源问题,就是解决不了,所谓“西半球”能源中心也可以保证美国的能源需求。美国不遗余力把中东搞乱,从某种程度上看,对中国来说可能还是难得的机遇,美国不管了,中国可以进去,保证中国稳定的能源供应,是好事,不是坏事。只要中国保持稳定,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巨大的市场,就是所有资源国都不能小视的王牌,你的天然气只有输到中国或者先储备起来,等候市场的青睐。这中间可以设想把香港、台湾、南朝鲜都吸引进来,建设“西气东输”跨国能源国际大通道,一次可建数条超大直径的管道道中国沿海最佳目的地。这样战略意义和安全保供的意义就更大,因全球化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能源大战略。
何文渊博士还认为:由于中国本身具有天然气资源,并已建成多条通道,在中国建设亚太地区的天然气中心市场是具备一定基础的。通过5-10年的努力,完善的天然气中心市场将彻底解决当前面临的天然气规模应用难度大、低品位气勘探开发效益低、国内国外气价倒挂、境外气源单一和国内天然气供气安全等问题。具体建议如下:一是争取国家尽早支持,将天然气亚太中心市场建设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关键一环,在保密的状态下开展前期论证和相应的准备工作。二是将江苏如东建设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市场。有利条件有五点:中国石油的如东LNG项目已经开始运行;江苏省盐穴较多,可以建设地下储气库;距离“西气东输”管线较近;可利用土地面积较大;距离韩国、日本、台湾地区等消费区不远。三是市场采用股份制方式运作。在确保中国石油控股地位的前提下,通过给予中亚和中东供气国股份(或吸收消费国的资金),使中国终端的气价具有竞争性;通过做大做活市场,俄气将有可能主动南下加入;吸引各地区LNG进入市场,逐步形成多元化格局。开展现货贸易,为将来期货贸易打下基础。
最后,更为重要的是要大力强化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完善上、中、下游勘探、开发、输送、销售、储备以及调峰序列,倡导大力开发非常规低渗透、低品位天然气资源,首先把致密气开发在规模上扩大,在领域上展开:其次是促进煤层气开发尽快上规模,长期垄断矿权而不开发的,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回收矿权;第三坚定不移开发页岩气,不要整天议论,而要有实际行动,采取低成本的做法开发页岩气,无疑是成功之道,不是闲谈取乱之道;只有中国有足够的天然气规模,才有资格谈论建设天然气国际中心,才有资格确定天然气价格。否则别人不会理查。同时正如何文渊博士提出的,“保护性开发克拉2等高效气田,将天然气供应安全的筹码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