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司?
什么是公司?公司是一种组织,一种制度,一种文化;公司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公司更像是一个家庭。公司的力量,源于发展,而发展的动力,在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公认的定义是:“一般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
“公司是一种组织”。组织,从广义上讲,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讲,组织就是指人们为着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军事组织、以及基层组织等等。狭义的组织专门指人群而言,运用于社会管理之中。三人为“众”,有头,相互有默契的义务,就是组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组织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组织不仅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元,而且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础。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大大小小组织的集合,而公司是以“人”为群体,按照分工并依据相应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集合的有组织的群体。
“公司是一种制度”。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习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章制度,并不是只限于经济。通俗的讲,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人们依据制度来衡量、判断、确定自己的行为。制度包括约定俗成的道德观念、法律、法规等。进一步讲,制度实际上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一般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如宪法和法规)、戒律、规章制度(包括政府制定的各种条例)等的总和。公司用制度规范公司和公司员工的行为,使制度在公司员工之中,员工在公司制度之中。没有制度的公司不成其公司,组织的力量在于制度,制度的基础在于文化,人又是制定和执行制度的主体。公司制度的核心是三个要素,一是权限,二是流程,三是数据标准。在现实的公司工作环境下,没有类似“烟灰缸”式的工具和“花瓶”式的摆设能够让公司制度三要素落地,但利用各类协同软件搭建起网络工作环境之后,通过工作流程及表单技术、定性的原则、定量的指标,一般就能很容易实现对“权限、流程和数据标准”的固化与规范,从而实现全面的制度落地。而所谓落地,就是落实公司的制度,是公司制度覆盖公司方方面面。
“公司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信仰、理念、行为、风俗、习惯、崇尚、代表人物以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从传统意义上说,一个人有文化或者没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而教育包括正规文化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前者是狭义的解释,后者是广义的解释。公司从他诞生那天起就存在于公司的文化之中,公司管理的基础是文化,公司制度的基础是文化,公司的组织形式还是文化或组织文化,而公司文化又是承继了传统文化和融入了现代文化,形成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公司文化。他的意义在于“文化与人群相生,不同的人群构成属于自己群体的文化主体,认同在公司业务和构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公司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公司就是一种“团队协作、共荣、共辱的共同体”,这就是公司文化的核心所在。虽然公司(企业)文化由于内在和外在因素的改变而始终处于变迁之中,但公司文化的特质和功能却在变迁之中逐渐沉积下来成为公司文化的核心。
“公司是一种生存方式”。人是生命的一种,人,之所以特殊,在于他是生命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自我意识,也就是说,人的自我意识是人区别于一般存在物和生命存在物的根本所在。心理学认为,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在一切生物中,只有人才能在意识中明确地把“我”与“非我”,即自身与自身之外的东西区分开来。完整理解生存方式的含义,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我们避免下述两种片面性:一是仅仅把存在方式理解为事物的表象而忽视其动态性,二是仅仅把生存方式理解为事物的生成活动和过程,忽视其静态性。那么,什么是人的生存方式呢?一般而言,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除了具有事物存在方式的普遍性质外,还有特殊性。就其特殊性而言,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是有生命的存在物,不同于一般无机存在物;二是人具有自我意识,不同于一般的生命存在。因此,人的生存方式概念具有特殊性的规定。就字面意思来说,生存方式指生命的存在方式,也就是生命生存的样式和活动方式,在逻辑上,生存方式属于存在方式的特殊状态。因此,问题的核心是人的生存方式的含义是什么?在现代社会,特别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公司给人提供了一种有组织的、集体的、有活力的、史无前例的生存方式,城市化除外。在这之前,人类还没有给人提供这样一种大规模、集团化的生存方式。过去那种小规模的家长式的公司集体,没法与现代公司给人提供的生存方式相比较,其核心区别在于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前者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平等和人性化,后者,则反之亦然。还一个重要的区别是生存的质量,前者在物质面前有很大程度的自由选择权,后者几乎没有多大的自由选择权。所以,关心公司,珍惜公司,维护公司、捍卫公司利益,就是关心、珍惜自己的生存方式,就是维护、捍卫自己的生存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生存方式属于存在方式的特殊状态”,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司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方面面。可以理解为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不同的个人、群体或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制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除这一规范表述外,亦有在下述两种情况下生活方式概念的表述:一是限指日常生活领域的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这是狭义的生活方式含义,相对来说前者则为广义概念。二是仅指个人由情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决定的生活行为的独特表现形式,在这个意义上相当于生活风格的概念。从上述概念理解,公司不但给人提供了一种生存的方式,还给人提供了一种可以平等交往和获取物质利益的生活方式的平台,在这个平台可以劳动,可以工作,可以表现自己生活的一切状态,可以无限度施展自己追求美好生活愿望的一切诉求,衣、食、住、行尽可由自己设计,喜、怒、哀、乐可尽情发挥,这一切的物质基础基本由公司通过自己享受尊严的劳动而获得,天经地义施展和发泄,使人先天具有的天性和后天得来的人性得以放大和不断复制。我们可能感觉不到这点,我们或许只记得公司给人在某些方面带来的不快,但是,公司从根本上给人提供了选择生活方式的基础条件。假若一个人与公司在某些方面的对立,并不能排除公司提供了生活方式的客观存在。这也是人类社会进化到工业社会、现代社会的基本的生活方式。
“公司更像是一个家庭”。家庭,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或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结合成的亲属团体。家庭结构是指家庭内部的构成和运作机制,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一般而言,家庭成员共同居住在一起,共同进行生产和消费,而且,根据血缘关系相结合(子父、兄弟),也称之为人类社会的生物再生产单位。家庭是以男女之间的经济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包括在更高级的地区集团内,在同型的地区集团之间,以回避外婚和近亲婚为原则,并保持着近邻关系,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单位。因此,它是人类特有的普遍单位。在动物社会中没有与家庭同一性质的单位。扩大家庭曾经是中国人的梦想,人们常常用“子孙满堂”来表述长辈的成功与幸福。事实上,所谓的大家庭主要存在于世族门阀之中,而且这样的家庭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老百姓是以核心家庭成员、或者主干家庭为主的小家庭,扩大家庭式的大家庭并不存在。但是,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宽泛的大家庭概念和组织形式,这就是公司。在西方尊重所谓人权的社会,在中国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国家就是一个大家庭,国家兴盛,家庭人人自乐。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司更像一个具体的家庭单元,人们在这个家庭单元工作与生活,追求先贤们描述的那样一种理想的“大家庭”社会,即“大同”、“贤能”、“小康”、“天下为公”等,而现代公司在不知不觉的向这个方向靠拢。如果说“性爱、繁衍、经济、教育、赡养”是家庭的天然职能,公司也在关心员工的“结婚、生子、子女教育、老人抚养、困难救助”等,而且还把这种所谓的“职能”上升到公司文化层面予以关注。不关心人的公司,不可能取得好的发展前景。大公司、有良好素质公司经理人当家的中小公司,都注重公司所谓“家庭职能”的延伸,因为这和公司良好的业绩是有着密不可分得关系,也和一个人从出世那天起一直到成年进入社会,都在家庭单元生存生活,家庭的烙印根深蒂固,他会自觉不自觉的把家庭的习惯、做法和生活积累带进公司,好多人没有意识到这点,但事实上已经实践了。所以说公司更像一个家庭。
“公司是一种盈利性组织”。公司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它拥有独立的财产,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对公司经营来说,也是以人力为资源配置要素的一种盈利模式。公司盈利能力是指公司获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通常是指公司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利润是公司内外有关各方都关心的中心问题,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也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更是公司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因此,公司盈利能力十分重要。而评价公司盈利能力,主要是公司的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当然,公司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反之亦然。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通过公司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公司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公司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另外,从公司生存、发展的角度来看,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并维持公司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而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是获取利润的基础,而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又是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和保证。只有在不断地获取利润的基础上,公司才有可能发展。同样,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比盈利能力软弱的公司具有更大的话力和更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盈利能力是公司和公司经营人员特别是公司主要寡头成员最重要的业绩衡量标准,是改进公司管理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突破口,是保证公司基本生存方式的最佳选择。《研究性文章,参考了许多公用性资料,特此说明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