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望财富
可笑
下策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也制造了无数愚昧和疯狂。本来中国文化造就的中国人,其个性是沉稳老练的,不知什么时候变得浮躁起来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198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徽州设黄山市。其理由是黄山比徽州名气大,为了发展经济,促进旅游。打出了黄山的牌子,却扔掉了徽州的牌子。黄山是自然景观,徽州是人文景观。徽州已有2200年历史,就徽州名是在1121年北宋皇帝确定的。徽州改名后出现了两个大笑话,一是"安徽"省二字,失去了根基。“安”是安庆,“徽”是徽州。没有徽州那有安徽。大洋相。二是黄山市、黄山区和黄山三个名,而且还不在一个地方,出现了许多笑话,也引出了许多麻烦。你说徽州人蠢不蠢,蠢到家了。
2007年4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理由是普洱茶名气大。这一改名洋相,马上被信息爱好者演绎为笑话,嘲弄思茅改普洱的低能策划人。建意将北京改为烤鸭市、天津改为狗不理市、西安改为羊肉泡市、长沙改为臭豆腐市、长春改为鹿鞭市、成都改为洗脚市、重庆改为火锅市、广州改为果子狸市等等,如果改地级市那就改的更多了,洋相可就更大了!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探讨,安徽徽州人,处在人文很发达的地区,干出了最没文化的事,甚至连黄山市、黄山区和黄山三个不同地点,易产生错觉的问题,都没有考虑到,你说他们智商低到哪里去了。云南思茅人,过去属未开化地区,现在是经济欠发达区,胡改名还可以理解,徽州人就不应该了,国务院主管改名的部门就更不应该了。如果说徽州、思茅人无知的话,那么国务院民政部主管都无知了吗?说明哪里都有一批文盲和文化素质不高的人。
现在,普洱茶名气已达到极盛,开始走下坡路,是不是以后又要改回去,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市场经济成就了一部人成功,同时也造就了一部分人浮躁。浮躁地区出浮躁的人,浮躁的人干出浮躁的事。徽州、思茅改名的策划者,就是属于这一批人。他们可能有很高的学历,但没有文化更没有素质。学历和素质是有联系,但也不联系,有时完全是两码事。
改名本是个严肃的事,涉及当地历史、人文、风俗、人们的感情以及人们的习惯。改好了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改不好影响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和形象。黄山的现实已经得到印证。
一般的讲,人有人望,地有地望。人望、地望都是宝贵的无形资产,特别是地望。它是漫长的历史形成的宝贵财富,是当地人祖祖辈辈勤劳智慧而获得的。是一种人文遗产,是一种积累,即历史积累、文化积累。这个积累是鲜活的,它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感召力,有自己的生命力。地名纪录着历史,镌刻着人文精神,不能轻易人为破坏。
保护中华民族宝贵的地望财富,不要胡改,不要人为破坏,她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呵护她!爱惜她!(东坡居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