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美图体育汽车休闲谈天说地八卦传闻家庭购物理财宠物两性职场生活音乐健康 |
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三分天下,三国鼎立,奠定了东汉末年的政治版图,这是诸葛亮一生最有智慧的政治见解和政治战略,可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的战略家。
诸葛亮进川之前,打了许多漂亮仗。比如火烧新野,参与赤壁之战等。特别是赤壁之战,最能代表诸葛亮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同时这一著名战役,把诸葛亮一生的才华推倒了极致,达到了顶点,也达到了令人敬佩的高度。
但是,这位受后世仰慕的英雄,在进川之后,战略上连连败笔,使人不可理解。诸葛亮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派,怎么就没有搞明白,失误接二连三,如果说他不是最终的决策人,但事实上刘备对他百依百顺,阿斗对他是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吧,只要你不烦我就行。
两代主人对其高度信任,放权给诸葛亮,而他什么都没有干成,除了在南蛮之地,收降孟获之战,还算干得不错外,几乎没有打过胜仗。收降孟获之战,还是当时的参军马谡提的建议,采用的是马谡的战略,即“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兵战为下,心战为上”。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才取得胜利的。而其他战役,打得都很臭,特别是大战役更槽糕,而且不负责任。为什么?根本原因从开始诸葛亮的战略就错了。
一是不力谏阻止对吴之战。刘备为了哥们义气,不顾国家利益,倾其全国之兵力,为关羽之死而伐吴,严重的破坏了联吴抗魏的统一战线。这一重大的战略错误,诸葛亮既不力谏阻止,而是任刘备为兄弟之情而胡来,结果不顾苍生,打败而归,郁闷而死白帝城。大英雄张飞也死在小人暗杀之手。桃园三结义三位大英雄轰轰烈烈一生,最后都划了一个不完满的句号。败局除了体现“义”以外,再没有任何积极意义,这是诸葛亮的战略错误一过也。
二是六出祁山。从头到尾全是以败局而终,唯有一次机会,还不听魏延之建议,即出斜谷,直扑雍城(长安),进逼许昌,而他不干。三国演义是这样描述的,孔明兵至沔阳,魏主遣夏侯懋抵抗。魏延献策曰:“夏侯懋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懋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孔明笑曰:“此非完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劫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从大路进发,彼必尽起关中之兵,于路迎敌。则旷日持久,何时能得中原?”孔明曰:“吾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何忧不胜!”遂不用魏延之计。其结果还是败局。六出祁山,次次都搞些雕虫小技,玩玩魔术,只是小战斗小战术上取得些胜利,就收兵回营,可谓劳民伤财,累及百姓。这次魏延建议,机会最好,诸葛亮而不采纳,坐失良机,是其战略错误的二过也。
三是培养人才失败。刘备从一开始就注意网罗人才,军师有诸葛亮、庞统,麾下大将云集,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等,而诸葛亮没有很好的替刘备、阿斗培养人才,只有姜维还可以,其他都很平庸。当时有政治和军事才能的两个人,诸葛亮千方百计的设计杀之。以失街亭为由,斩了马谡;用空城计掩盖其失败,杀了马谡又是挥泪,又是自贬,又是照顾马谡的家人,实际都是诸葛亮在作秀。另外,魏延立了许多大功,而不信任魏延,在其身旁长期安插卧底,在他死后,其追随者寻机找借口,由卧底马岱搞突然袭击杀掉魏延。蜀国的结局是什么?最后,出现“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就充分说明诸葛亮没有培养出担当大任的政治和军事人才,是他战略错误的三过也。
一个人一生战略上有三大过失,就有足够的理由说明不是一个旷世奇才。虽然诸葛亮的某些战役、战术以及谋略炉火纯青,但战略上大大的不行,特别是进川后战略上一错再错,其战役战术再辉煌,都不足以弥补战略上的失误,即任由刘备破坏联吴抗魏的统一战线;六出祁山,大范围迂回,过于谨慎,坐失良机;以及有用之人才接替匮乏等战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