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万人购房团 希望与幻景同行
邹涛的万人购房团平台已经蔓延北京,这和在北京经营许久的地产传媒人肖勇做的万人购房团开始有了PK。无论是邹涛还是肖勇,他们做的万人购房团其本质的一样,无非是博取名和利。肖勇的表态显得很商人,很坦白,出来做这个平台就是为利。邹涛的万人购房团在前期策划和准备不足,纯属公益让其陷入及其被动的地位,之所以坚持做是因为名声在外,放弃实在不舍。即使在深圳没有成绩,还是想以万人购房团之父的名义进军北京,把自己推销到全国,其名后面带来的还是利益的诱惑。
不管组织者其动机如何,万人团还是给低迷的房市带来了久违的刺激和无限的遐想。万人购房之所以能够迅速建立,市民们之所以能够热情参与,除了民族有参与运动的天生兴奋基因遗传之外,其本质是购房者想通过万人购房团万人的巨大力量能够争取到最大化的利益,能够在高房价下实现实惠购房的需要。人多力量大,团购就便宜,让他们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购房团。想当然的希望让购房者对万人购房团充满了希望。
万人购房团不是单项的突击,在成交量如此清淡时期,开发商对有效客户的渴望,让万人购房团的成立提供了前提条件。资金链的紧缺让开发商迫切需要将楼盘迅速消化,回笼资金。特别是经济危机来临之际,这种渴求和希望更加强烈。万人购房团的购房群体是开发商迫切需要的。有这么一个平台的搭建让开发商对本身楼盘消化也充满了希望。
消费者和开发商都有诉求,都有希望,这些使得万人购房团能够迅速在国内风生水起。但是更深一步,却是困难重重,消费者和开发商都有希望,但是都有自己的价格底线,购房者希望越低越好,开发商希望越高越好。在房价泡沫预期不定、国家政策朝令夕改、经济危机影响深浅不确定的情况下,双方底线的差距变得无法调和,无法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使得万人购房团外表美丽,却不经推敲,看似声势浩大,却无法在实际中得到实施。
再进一步,就算双方达成成交。在如此不确定的楼市下,房价一旦下跌带了的资产缩水突破了购房者的心理底线,什么契约,什么合同都无法使得购房者理性对待。原本是购房者和开发商的胶着,突然加了万人购房团这个第三者,变得更加交织和麻烦了。万人购房团是否在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值得怀疑!
万人购房团的房产直销模式,在低迷的房市和清淡的成交量下,宛若一剂良方,让购房者和开发商都充满了希望。一旦涉及成交,双方的房价的价格底线使得无法调和,团购本身变得毫无意义,希望最终是失望。就算团购成功,一个没有法人的团购平台如何面对以此带来的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当种种社会问题出现,责任的缺失让人值得深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