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
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英国老太太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是最后的冠军。她也因此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4万美元)的奖金。这仅仅是诺贝尔文学奖,对于诺奖,中国人是及其盼望乃至渴望的。这种情节让人感觉很害怕,是非常变态和不正常的。就像中国人的奥运金牌情节一样。
探究中国的诺贝尔情节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非常多的人从一个民族的性格和民族的成长环境来看。中国人得诺奖非常困难的。不要用瑞典人的民族情绪来解释。这样的解释是非常可笑的。日本的大江健三郎和川端康成,印度的泰戈尔是这种流言的有力打击。
林语堂和柏杨大师很早就深刻地探究中华民族的劣根性,而且是非常深刻的。中国人骨子里有一种及其自卑和媚外的心态,而且这种心态使得整个民族的无意识。民族的这种无意识让我们对诺奖为代表的外国一切先进的、有影响力的东西都产生了畏惧和崇拜,一直最后也想拼命地达到如此高度来证明自己,来弥补自己的畏惧、来使得自己不再自卑。于是对于每年在社会、文学、科学等方面非常有影响力的诺贝尔奖有一种天生的情节。
得诺贝尔奖不是急躁而能得到的。他不是某个体育项目,通过举国体制能够在一个周期内称雄世界。如果是急躁而得到诺奖的话,也是治疗不了自卑和畏惧的心理。因为自己感到的仅仅是幸运,而不是理直气壮。就像我们在雅典奥运会金牌榜排在第三位,而我们永远不敢称自己为世界第三体育大国一样,因为我们自身很清楚,体育之母田径是我们的短板。我们拿世界第三仅仅是幸运而已,下一届第几位就没有人感保证了。诺贝尔奖不能强求,他只能是一个民族的人们在各个领域不断地进步和创新,而且为整个社会带来福音、推动历史的进步。这样话,就算是得不到诺奖也是心安理得的。看看,犹太民族,犹太人从来不说自己是个优秀的民族,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和历史的推动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对于诺奖没有强烈的诉求,但是他们拿诺贝尔奖确拿得手软。
现在中国人总是拿我们优秀的古人和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来掩盖自己内心对整个民族现状的恐惧。历史永远是过去。未来的路需要现在人去走。现在的中华民族一直在对世界先进的一切畏惧中生活,而且总是感到自卑。他们没有学到我们先人的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有的是对蝇头小利丢失的捶胸顿足,有的是鼠目寸光,有的是对当今世界先进一切的卑躬屈膝。
殊不知,作为中华民族,我们的祖先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如何领先世界和推动历史进步的榜样。如果我们真的能踏实进步,中国建十个诺贝尔奖,外国人也会抢着过来拿,并且以此为荣。
近年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名单:
2006年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Orhan Pamuk)
2005年英国剧作家哈罗·品特(Harold Pinter)
2004年奥地利女作家兼诗人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
2003年南非作家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J.M.
Coetzee)
2002年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Imre Kertész)
2001年英国作家维-苏-奈保尔(V.S. Naipaul)
2000年法国华人作家高行健(Gao Xingjian)
1999年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
1998年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弋(JoséSaramago)
1997年意大利作家达里奥-福(Dario Fo)
1996年波兰作家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Wislawa
Szymborska)
1995年爱尔兰作家山姆斯-希尼(Seamus Heaney)
1994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Kenzaburo Oe)
1993年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
1992年圣卢西亚作家德里克-沃尔科特(Derek
Walcott)
1991年南非女作家纳丁-戈迪默 (Nadine Gordimer)
1990年墨西哥作家奥克塔维奥-帕斯(Octavio Paz)
1989年西班牙作家卡米洛-何塞-塞拉(Camilo
JoséCela)
1988年埃及作家纳吉布-马赫福兹(Naguib Mahfouz)
1987年美国作家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
1986年尼日利亚作家沃莱-索因卡(Wole Soyinka)
1985年法国作家克劳德-西蒙(Claude Simon)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