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城绍兴【2】

(2021-04-12 09:38:51)
标签:

爱在中国行

分类: 驴族驿站
 第二天一大早,便去镜湖。
  镜湖,是我在绍兴寻觅之最苦辛的,应了王安石那句话,“非常之观,常在险远”。尽管地图清晰标示着“镜湖风景区”;然而,旅馆服务员、司机、售票员、路人等,都不清楚镜湖在何处。按地图和路牌上了汽车,茫然地被指示在“柯岩”下了车。
  “镜湖在哪里?”一次次打问,一米米往深远处量着步子。大概因为时间过早,进入风景区后,没有其他代步交通工具。“镜湖在柯岩内”,按路人再次指点,我们毫不犹豫买了价格不菲的“柯岩”门票。
  夏日高升,足侠,步履沉沉,道路漫漫。“柯岩”迎面,“天下第一岩”几个大字赫然。我见过张家界座座奇峰,云南、贵州旱石林、水石林块块巨石,今日所见竟然是天下第一岩,我无心考证,一心企盼镜湖。
  “镜湖在哪里?”左转右弯,终于路遇一位大学生模样游人,说镜湖遗迹确确实实在柯岩景区之外!呜呼,心急步箭,又匆匆出了柯岩检票口!
  终于来到了镜湖遗迹之前,寻之愈艰难,观之愈迫切。唯恐镜湖再从我视线中逃匿,抓住她不放手,一口气拍了数张像片!
  四柱大型牌坊突兀呈现,赫然屹立。中间两柱横檐之上,雕琢着“稽山镜水”四个红色大字,石柱镌刻稽山骄子陆游诗句,千金无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
想起李白吟咏洞庭湖的诗句,“淡扫明湖开玉镜”,移用于此也是恰到好处的。镜湖文静如淑女,明丽如玉镜,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牌坊后面,在一围考究的石柱、石廊护卫下,乾隆大帝御笔“镜湖”石碑屹然矗立。碑冠雕琢精美二龙戏珠图案,正中下方雕琢篆字玉玺:乾隆御笔。石碑左下方一纵小字亦为“乾隆御笔”。古迹的大背景便是稽山镜水风景图了。
  徜徉在镜湖畔,水乡泽国一览无余。碧波浩淼,树影横斜,村落掩映,风光旖旎。对面湖岸高低错落的尖顶塔松,置根于绿茵之上,又镶嵌在湖水之中。湖岸是对称轴,地面一个世界,水中一个世界。一切凝固在湖水之上,一切又漂泊在湖水之中,绝妙得无以摹状,是既淡雅又浓烈的水墨间油彩画卷!
  浪漫诗人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为镜湖蒙上神秘色彩,也是我多年迷恋镜湖的缘由。她久以潜藏我心,挥之不能;如今镜湖真的呈现面前,恍如梦境一般。松排稽山千重翠,扁舟波心一颗珠。烟波浩淼,水天相接,一碧万顷,这不又是老杜诗句“景色如画,舟行画里”吗?八百湖光此地收,长桥水接鉴湖流!鉴者,镜也。我不由得篡改了孟浩然的洞庭湖诗句,七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古越国,波绕绍兴城。
  “镜湖三百里,风止镜面平”,古时湖面甚广,镜湖曾为绍兴城别称。我忽然明白路人为什么说不清镜湖在哪里了,绍兴处处是镜湖,镜湖时时是绍兴。
  离开镜湖,赶往禹祠。大禹祠堂,把我带回到三黄五帝之后的夏禹时代。
  《山海经》记载着鲧禹治水的故事,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史迁曾“上会稽,探禹穴”。他在《史记》中写道:禹伤先人父,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卑宫室,以开九州,通九道。
  汽车驶进禹陵区,远远望见青山之上大禹铜像,铸成一种治水劳作貌。他居高临下,安然慈祥地俯瞰着他的臣民们,视野所及,欣欣向荣。
禹陵是我所见年代最久远的陵墓吧,它撩拨着我的心绪,牵动着我的足迹。可歌可泣的的远古英杰,承载着悠悠三千年风云。
  在平坦的甬道上,青铜大鼎赫然入目,那是历代帝王祭奠先禹之处。拾级而上是碑亭,石碑之上,“大禹陵”三字笔力苍劲,使我驻足凝视。附近的禹陵碑廊,有始皇东巡时,丞相李斯撰书“会稽石刻”,他曾为大秦帝国呕心沥血,又被诛灭九族,世事无常啊。
  如同不少古代祠堂,禹祠在那松柏森森的幽僻之处。叠砌的石阶上,苔藓自夏碧;荫蔽的道路边,芳草空人寂。祠堂给人庄严肃穆、古朴粗犷之感,这便是栉风沐雨,克己为民英雄的千载风韵。祠中书写“大禹治水,记功封赏”。
  禹像,数米之高,神情庄重,透出睿者的焦思苦虑。大殿屋脊,雕龙画凤,龙背斜披利剑,那是大禹与险风恶水搏击的雄姿。两侧梁柱之上是“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的楹联。大圣孔子称颂夏禹,菲饮食,恶衣服,卑宫室。这是古今一切贤哲,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其不改乐,生活理念的写照。
  大禹治水后划定天下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行政区划。越国绍兴,并非九州之列。然而,大禹平定洪水后,在此大会诸侯;为帝后又巡狩大越,呕心沥血,病故绍兴,长眠会稽。可见,禹帝切切心系绍兴,眷眷思恋古越啊。
  大禹平定九州,功彪史册,为华夏之始祖,民族之象征。华夏后裔,他乡游子,心系禹陵,寻根思源,瞻仰凭吊,几千年来禹祠香火不绝。
  古人以钟罄为乐,我有幸在禹祠看到编钟和石罄。
  越中名园,宋代古园,陆游的沈园,也是我期盼绍兴之行的缘由之一。
遗恨不见中原复,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是南宋爱国主义文学主流的著名作家,一生为侵略者铁蹄蹂躏的遗民情命奋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冰河入梦来。沈园陆骑铁马,仍然昂首长嘶,奋踢欲奔,苦觅主人,为之鸣恨。壮心未与年俱危,死后犹能作鬼雄。
  陆游一首脍炙人口的《钗头凤》,那凄婉的爱情故事,似那东流的一江春水,近千年来,掀动着人们几多同情与感伤。
  花木依依,流水涓涓,亭台幽雅,云石古朴,沈园的立体画卷,处处是无声的诗篇。问梅槛,我且借用梅妻鹤子林逋的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众芳摇落独暄妍。陆游酷爱梅,一枝梅花一放翁。孤鹤轩,孤鹤哀鸣,放翁自喻。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痛失爱侣,知音难觅。铮铮刚烈男儿,一腔热血志士,却无法禁受“拆鸳鸯两下里”的煎熬。本来白头偕老,恩爱终生,却“不如意事常万千”!身异处,情相依,春如旧,人空瘦,愁肠断,嗟声叹。
  沈园再遇知音,却无从互通情愫,便纵有千种心绪,更与何人诉说。红酥手,黄藤酒,磐石坚,蒲苇韧,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父母命,错!错!错!“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横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恨千秋索。角声寒,夜阑珊”。
  雕栏小亭犹在,却处处离人泣!鸟鸣声声凄切,哪堪多情泪眼。冠芳楼不再冠芳馨,连理园未能结连理,木石花卉默默记下旦旦誓言,芙蓉莲藕至今讲述钟鼓乐,琴瑟欢。越天沉沉烟波,良辰美景虚设。园中葫形水池,假山,老井,均保持当年风貌。词家所书《钗头凤》的墙碑,临池所建的冷香亭,碧水之上的曲木桥,古老的乔木,连年的灌木,斑驳陆离的残垣断壁,按时光顾的羽燕,追逐嬉戏的飞蝶……一切都铭记着、述说着兄妹携手漫步,卿卿我我。
  唐妹郁郁早逝,陆郎伤痛终生,“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石碑镌刻泣涕零如雨。陆兄幽思心绪凝练成的诗句,更令人伤感不已。46岁的《重阳》,“照江丹叶一林霜,折得黄花更断肠,商洛此时须痛饮,细腰宫畔过重阳。”——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相思泪。63岁凄然有感,“乘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换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染寒烟衰草萋迷,下西风折损并头莲。68岁怅然吟道,“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愁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75岁的《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一鞭瑟瑟残照里,三生幽幽离人泪。陆游82岁的《城南》,“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鹤归飞只自伤,尘渍苔侵数行墨,而来谁为拂颓垣。”——可怜两情尽相思,痛心墙柳漫千古。83岁的《禹祠》,“团扇卖时春渐晚,夹衣换后日初长,故人零落今何在,空吊颓垣墨数行。”——暮霭沉沉越天阔,夕阳残照凄凉地。83岁的《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幽大匆匆。”——钗眉多少断肠泪,沈家园里草木悲!
  生而不得形影相依,呜呼哀哉!死而才可魂魄相随,悠悠苍天!在天定为比翼鸟,在地必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会稽为古越之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为国雪耻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之中,曾经激励多少仁人志士。他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又为多少代文史家传扬。绍兴的越王台、越王殿、越王陵墓等古迹,亦令我心驰神往。周总理祖籍绍兴,抗战时期曾在绍兴激励同胞赴国难,“会稽乃报仇雪恨之乡,吾为越人,未忘斯义”。
越王施美人计的西子,曾在绍兴城东五云门外习歌舞三年。西子美貌倾城倾国,她为国深入虎穴龙潭,心灵亦唯美吧。
  登青山绿水之城,临名人荟萃之都,美我之愿,填我之欲;慰我之情,醉我之感。古城绍兴啊,承载太多太多,观览不完,书写不尽。
                       (发表于《文化月刊》)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