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绍兴
(2021-04-12 09:33:30)
标签:
爱在中国行 |
分类: 驴族驿站 |
古城绍兴是我久已仰慕的地方!
绍兴是现代文学大师鲁迅的故乡,鲁迅在这里度过少年时代,又留下了多少以绍兴为典型环境的作品。绍兴又是近代著名女革命家秋瑾生活、革命、就义的地方,留下了多少近代英豪,为推翻封建王朝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古典文学历史长廊之中,又有多少故事、诗文与山阴、会稽(绍兴别称)紧密相关!
到绍兴如同每到一处,先买张地图。选定王羲之的兰亭,为我古城绍兴游览的第一站。
兰亭,以越王勾践种兰得名,又以书圣王羲之会友闻名,古往今来,倾倒多少文人墨客书法大家。靓之书,墨宝馨香;美之文,词藻匠心。兰亭是千年醇酒,魅力永存,而且愈久愈甘冽!
下了汽车,远远望见两面墙壁八字形敞开,分别书写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真像一位历史老人,伸展热情双臂,开阔宽厚胸襟,迎接远方客人。
绍兴地处江南古越国,而兰亭距离绍兴又有十几公里。在交通发达的今天,我们乘坐飞机、火车、大巴,转辗几千里,好不容易才步入兰亭胜地。一位友人曾经告诉我,文革中到绍兴,在文明毁于一旦的年代,竟没有寻访到兰亭踪影!1600多年前,41位文人墨客,靠什么交通工具,用了多少时间,又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才聚集到这里?怎能不令人感慨!
踱步修竹夹道的兰亭阡陌,踏上那群贤行经的小路,融入那时间酿成的肃穆氛围,我步履缓慢,觉得自己修了圣者,成了贤人!
在古朴的“曲水流觞”石碑旁,一米左右宽的一弯小溪,令我驻足流连。丛丛茂竹掩映的溪水夹岸,似乎是随意摆放着无丝毫雕砌的石凳石几。昔人已去,此地空余。我的思绪飘飞到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酌满美酒的羽觞,从溪流上游放出,随水势漂漂摇摇;两岸列坐的文人墨客兴致勃勃,神采随杯杓飞扬。觥环酒驻,即席赋诗,文思如溪,汩汩不绝,那是怎样一种情致啊!我坐溪边,似乎聆听着古人抑扬吟咏,看着他们觥筹交错,不由得摸出随身携带的“小二”,呷了几口,顿添几多舞文弄墨雅兴。
不远处就是古香古色的“流觞亭”。三个雄健大字似流觞曲水,十分潇洒。流觞亭,长窗,环廊,木雕石砌,飞檐高啄,钩心翘角。亭内是曲水流觞图: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无丝竹管弦,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游目骋怀,放浪形骸。情态种种,神情毕现。
流觞亭后有御碑亭,亭内石碑镌刻康熙摹写《兰亭集序》,并赋七律,“向慕山阴镜里行,清游得胜惬平生,风华自昔称佳地,觞咏于今纪胜名……”,康熙当年览胜之惬意,岂不是古往今来所有身临者之心境。
右侧小兰亭内,“兰亭”二字也为康熙御笔,文革破“四旧”被毁,几经修补。至今,亭字缺头,兰字缺尾,也算增添了历史积淀吧。
曲水流觞古迹右面是王右丞祠,祠前石桥两侧芙蓉高过人头。我欲花祠合影,不论如何转换视角,“王右丞祠”几个大字,还是躲到屋檐下面去了。祠内,四面墙壁是后人所书当年诗句,虽然无法与书圣论伯仲,在我看来均为墨宝。碑林之下,环列会于兰亭41位名士的竹椅,摸一摸,坐一坐,遐思迩想,此情此景,真是不可多得。
亭中间是墨池,顾名思义,洗毫之处。王羲之不正是勤于书法,洗黑一池池清水而为圣者的吗?池中是墨华亭,亭中设一几案,我步到案前,举枝为毫,跃跃欲试,留下一趣影。
镂空石栏曲曲折折,古木一抹浓浓淡淡。幽僻的池水,清亮的鸟鸣,我漫步来到鹅池畔。正凝神畅想,一阵鹅声。抽回思绪,抬眼望去,一群白鹅摇摇晃晃,被鹅官驱赶,正从鹅池碑前穿过,急忙打开相机,为时已迟!再看同游者的摄像镜头,正随那群白鹅移动!
鹅碑之上,“鹅池”两个俊美楷书大字,王羲之父子,大小书圣羲之、献之各书一字,父子合璧!据说父亲刚写好一字,圣旨传下,不得不搁笔;儿子书另一字,完成“鹅池”。这不是千载佳话吗?
那日,前来这溪水茂林之胜处、名士雅集之兰亭的游人并不多。于我,这正是难得的饱览沉醉之极致。
下午来到市内的鲁迅故居,正在修葺,我有点扫兴。然而一位热心长者告诉我,尽管进去参观就是了,还说转到后面有观戏台。几十元门票省却了,又不误参观,像阿Q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松,格外高远。
我仰慕鲁迅先生源于他的文字,我喜欢他的小说、古体诗、散文诗等。一些作品,数读不厌。读先生作品,好比饮浓咖啡,嗅之浓香,品之百味。鲁迅在文学长廊留下的艺术形象,我难以忘怀;主题深刻隽永,表达又是那样生动简洁。
我非常欣赏以近代女杰秋瑾为题材的短篇《药》,小说开篇便渲染了悲凉气氛,“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在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刻,在“什么都睡着”的黎明之前,主人公便去买“人血馒头”,给患痨病的儿子治病。那滴滴鲜血正是秋瑾等革命志士,为中华而抛洒的一腔热血!小说在暗线中,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了秋瑾等志士,为理想赴汤蹈火、始终不渝的超群形象。小说以《药》为名,隐含先生疗救民族疾患之苦心。
秋瑾就义的古轩亭口,正如小说所描写,在一个丁字路口。马路正中赫然屹立秋瑾就义纪念碑。左侧墙上五个金色大字:“巾帼英雄”,前面矗立烈士汉白玉雕像,周围大小花坛盛开祭奠烈士的鲜花,右侧是标志“古轩亭口”的牌坊。
“鉴湖女侠”秋瑾,可谓智勇双全,德才兼备,女中豪杰,非她莫属。我不由得回味起她的几首诗作。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不惜千斤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可歌可泣的故事,肝胆相照的诗篇,千山长啸,虹霓化碧,万涛肃穆,感天动地!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民族脊梁,为民请命,舍生取义,前赴后继,浩然诗篇,万古永存!
《 狂人日记》中提及的,心肝被“狼子村”人们炒着吃了的秋瑾同志,仁人志士徐锡林,也曾在绍兴讲学。而著名史学家范文澜,曾在徐锡林任教的蕺山书院就读。
穷愁潦倒的孔乙己几乎是人人皆知。在今日的咸亨酒店门前有一尊孔乙己塑像,他一边用竹枝般干瘦手掌遮捂茴香豆,一边似乎操着文人腔调,“多乎哉,不多也”,情态毕现。肖像滑稽可笑,却令人心情沉重;我忍俊不禁,又苦涩难堪。
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以鲁镇为背景,鲁镇应该是鲁迅熟悉的绍兴城缩影吧。被压榨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祥林嫂,是由鲁迅所熟悉的鲁镇命运悲惨的妇女们塑造而成的。小说对辛亥革命后十年,对代表旧中国江南水乡的鲁镇,描写得十分真切。封建习俗,男尊女卑,贫富悬殊等。作者在《狂人日记》中把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用“吃人”两个字作了高度概括,不能不令人叫绝。
在《呐喊自序》中,先生写到自己不能忘怀的年轻时“三场梦”,先生毅然决然弃医从文,我们可以清晰触摸到一位对故园、对华夏深沉挚爱的青年脉搏。他为民族而“上下求索”,夜不能寐,“每每院中冰冷的槐蚕”,坠落到脖颈里。在那城头变换大王旗,风雨如磐暗故园,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的岁月,他企盼地下的烈火,焚毁几千年的人肉筵宴!
鲁迅身着黑色长袍的塑像,在青松翠柏护卫之下,永远屹立在绍兴大地之上。他的睿智,他的深邃,他对自己、对民族的剖析,将永远启迪着他所深爱的人民。
在绍兴以“孔乙己”命名的商店、餐馆不少,以祥林嫂命名的却没有见到,想来孔乙己的“茴香豆”,小说的场面“咸亨酒店”,可以带来改革年代的商机。寻到正宗的咸亨酒店,至今保持小说中原貌。走进咸亨酒店,柜台里菜肴颜色不鲜亮,像茴香豆那样干巴巴,南味特色腊制食品不能引起我、一个长途跋涉北方人的食欲。我终于落座附近一家小笼包子馄饨馆,完成绍兴第一餐的任务。包子上桌似乎也是干巴巴,雪白喧腾的包子是不可能的了,只怪自己那日食运不济。不过,填饱了肚子出来,毕竟有了几分观察的灵感。
站在餐馆外面小桥上,眼前呈现出饥肠辘辘时所忽视的一幅绝妙图画:一道潺潺流水,两岸拥挤着盛夏蓊蓊郁郁的树木,葱茏丰满得像团团发酵欲绽的面坯。在这凝固的酽绿清流图中,点缀着一只“轻舟八尺”乌篷船,棚子遮蔽着大半船身,此情此真使我拍案叫绝!不知船老大是在舱内酣眠,还是在岸上畅饮。小舟无人自横,悄静悄静的,显得孤独而寂寞,似乎只在等待我,而且等待多时了,等待我摄下古城绍兴的典型一景。
联想到小说中祥林嫂,她从鲁镇被劫持,大概就是被塞进这种严实的乌篷船;《阿Q正传》中,举人老爷避难装运家财的,也一定用这种船。
我决计找到船主。驾叶扁舟,满溢匏樽,自斟自酌,凭水瞻景,饱览会稽,惬意平生。
夜晚,漫步到一条街上,我眼前一亮,好大一个场面!夜市大排档灯火次地亮起,好鲜活待烹制的菜肴延一条街铺开,涎水欲滴。然而,眼馋肚饱,慨叹无消受之福分!不由得想起汉口大排档。那日,专程从武昌赶往闻名遐迩的汉口夜市,鲜美的武昌鱼,饱了口福;点歌点乐,饱了耳福。
亭中间是墨池,顾名思义,洗毫之处。王羲之不正是勤于书法,洗黑一池池清水而为圣者的吗?池中是墨华亭,亭中设一几案,我步到案前,举枝为毫,跃跃欲试,留下一趣影。
我非常欣赏以近代女杰秋瑾为题材的短篇《药》,小说开篇便渲染了悲凉气氛,“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在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刻,在“什么都睡着”的黎明之前,主人公便去买“人血馒头”,给患痨病的儿子治病。那滴滴鲜血正是秋瑾等革命志士,为中华而抛洒的一腔热血!小说在暗线中,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了秋瑾等志士,为理想赴汤蹈火、始终不渝的超群形象。小说以《药》为名,隐含先生疗救民族疾患之苦心。
“鉴湖女侠”秋瑾,可谓智勇双全,德才兼备,女中豪杰,非她莫属。我不由得回味起她的几首诗作。
《
夜晚,漫步到一条街上,我眼前一亮,好大一个场面!夜市大排档灯火次地亮起,好鲜活待烹制的菜肴延一条街铺开,涎水欲滴。然而,眼馋肚饱,慨叹无消受之福分!不由得想起汉口大排档。那日,专程从武昌赶往闻名遐迩的汉口夜市,鲜美的武昌鱼,饱了口福;点歌点乐,饱了耳福。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