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书画二十家点评

(2014-01-02 22:45:06)
标签:

文化书画

廖奔

林莽

王岳川

贾平凹

分类: 文化书画专栏

文化书画二十家点评

施施然


    转眼已是2013年岁末,《延河•绿色文学》力推文化书画已整整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们除了学院派画家外,还推荐发表了国内数十位著名作家、诗人的书法与绘画作品,力图将当代诗人作家对“诗画合一”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的承继情况,介绍给大家。
    何谓“文人画”?陈师曾先生曾如此定义:“‘文人画’首重精神,不贵形似。”“文人画”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产物,历史上很长时间占据主流地位。“文人画”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文人 ”、“士大夫”所作蕴籍着诗性和哲学性的画作,区别于较为程式化的工匠画和院体画。文人画重抒情、想象,倾向于抽象与写意,自汉以来,历代文人画不断发展深化其美学思想,推进水墨、写意等技法,产生了一代又一代大师,如顾恺之、王维、苏轼、米芾、黄公望、唐寅、董其昌、八大山人、石涛等等。近代陈衡恪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然而,自民国以后,随着西方写实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的文人画几近失传。
    “文化书画”的说法来源于王岳川先生提出的“文化书法”概念,王先生强调“文化是书法的本体依据,书法是文化的审美呈现”,在书法界影响深远。《延河绿色文学》提倡和力推“文化书画”,刚好也与这一理论契合。《延河》杂志主编贾平凹先生的书画就一直被誉为“文化书画”。
    2013年,应邀为《延河•绿色文学》组织编辑书画栏目,因本人的诗人身份,接触的艺术家除学院派专业画家外,许多著名作家、诗人的书画作品进入我的视野。下面就将其中一些我比较了解的有代表性的书画家做一介绍点评:

    廖奔:文化书法别于一般书家之处,是意境不拘于技法而高于技法,走笔或行云流水,或朴拙刚健,无不气韵横生,彰显出诗人学者之真性情、意趣和思想。著名戏剧学家、书法家廖奔先生的字即如是。廖先生自幼诗词歌赋、填曲作文与书法相辅相成、齐行并进,行草书风清淳,用笔挺拔不群、自然奔放,正是文化书法之典范。
    林莽:第一次看到林莽先生画作,即令我欣喜过望:丰富雅致的色彩,澄澈灵逸的意境,细腻的笔触,饱含着感情、诗意与性灵。正是当代“文化书画”的典型代表。
    王岳川:王岳川是书法界的一位传奇人物,大学期间就获得过大学生书法大赛一等奖,是书法艺术的实践者和探索者。王先生的“文化书法”概念,是基于当前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之处境,为中国艺术探寻一条现代创新之路的理论自觉,值得所有致力于文化与书画的有识之士关注和深思。
    谢水乡:谢水乡先生曾任泰国中国画院院长,于泰国曼谷、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他的焦墨山水,画面苍劲、宏阔、有力、具有金属的质感,其意境则多有古代文人画风范。已故杰出画家、岭南画派代表画家黎雄才先生曾撰文称赞:“谢水乡在焦墨画法的继承上推陈出新,别具新格,功力之深,非率意游戏笔墨者可知也。”
    梁小斌:作为朦胧诗代表诗人之一的梁小斌,一首《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曾经是1980年代标志性的诗歌,喊出了一代人的心声,准确地反映了迷茫、焦虑与苦苦寻找的时代症候,因而风靡一时。他的另一首代表作《雪白的墙》也入选教材。经过一个时期的蛰伏,梁小斌近年携“梁式书法”重新出现在公共视野,其书法以“真”、“拙”凸显,立即引起文化界的极大关注,著名评论家徐敬亚称其书法“代表了一种与现实对峙的扭曲与纠结”。的确,你能从梁小斌的书法中读出隐伏的痛苦、挣扎、苦修,和最终涅槃般的超越,按他自己的说法,是“独自成佣”。其书法艺术,再一次印证了西汉文学家杨雄曾讲过的一句名言:“书、心画也。”
    张同吾:张同吾先生作为诗人、评论家、中国生态书画院副院长,其书法的卓越之处显然是因为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诗意风采。多年的文学滋养,以及自幼习书欧阳询、赵孟頫的功底,使得张同吾的书法形成儒雅而隽美、潇洒而飘逸的艺术风格,被书坛泰斗欧阳中石先生称之为“才华纵横的书法家”。
    陈应松:著名作家陈应松的书法个性鲜明,笔触时刚时巧,时而又任性恣意,透露出自古以来真文人身上的那种不羁与傲气,却又始终围绕着一个“真”字。作为众人熟知的小说家、湖北省文学院院长,陈应松先生的字,显然也印证着其文学创作的态度与节操。
    车延高:赏读诗人车延高的书画作品,很容易随之进入一种“诗意”与“禅意”共融的境地,同时又能感受到某种扑面而来的对心灵的冲击:初看似是朴拙,再看则进入无形的旷远,是不拘一格的恣意、练达和随性,甚而是似隐若现的峥嵘之气,而这一切都掩盖在“大象无形、大形若拙”的禅境之下。
    汪政:作家、评论家汪政先生的行书端丽飘逸又不失洒脱,点画勾转之落笔布局充盈着书卷之气,令人在赏字品书之际,也领略出书家学养丰厚开阔的个人风貌。汪政先生的儒雅风度在江南是负有盛名的,其书法亦颇具书生气。
    程维:程维是“南昌文人书画院”发起人之一,倡导“秉承董源、黄庭坚、八大山人的文人书画血脉,以此接通李白、王维、苏东坡的文化气场,意图变古通今、大化中外”,他的书画一体,正是“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的文人书画的写照与传承。
    杨键:杨键的水墨画,则是诗人自诗笔流露出的诗意,也是性情的宣泄,借画笔向着更加广阔恣意的自然空间延伸的表现。正如诗人于坚在评论中所说:杨键的水墨气象充沛,满纸云烟,毫不做作,自由挥洒,充满强烈的生命力、独创性、现代感,人亦非人,物或非物、似花还似非花。大象无形,恍兮惚兮,其中有象,仿佛内海的波,生命之解放是由于生命的渊博,丰厚、豁达、内敛、自省、自重,因此可以守成。
    陆健:陆健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幼在父亲的指导下勤于临帖,颜欧柳赵,均曾涉猎。《诗刊》主编叶延滨曾评价:“陆健在当代诗坛是一个比较独特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在诸多风潮、流派中保持了自己的个性”。他的书法含蓄蕴藉、气象浑穆典雅,将学者的儒雅、诗人的聪敏与书家的挥毫技巧融为一体。前不久我应邀参加林莽陆健书画展,见到陆先生本人,确乎字如其人。
    何枫:作为女性艺术家,何枫更多地将视线投放到对女性的表达上。她作品中的人物,无论是灵动诗意的少女,还是沉静含蓄的成年女子,都或多或少地揉进了她自己的影子:婉约、矜持中又不乏率性。线条简约,构图饱满,整个画面舒缓雅致,散发着一种说不出的韵味和美感,既有怀旧的意境,又有时尚的现代感,充满了故事性。
    金铃子:《诗选刊》主编郁葱曾评价金铃子是位“气质型写作”的诗人,此话用于她的书画作品,也很适合。读金铃子油画与书法,你会感到她的身体里住着一位男性,感性、调皮、又不乏大气和刚硬,随手将色彩强烈的颜料涂抹于画布,以她自己的章法,表现出诗人的桀骜性情和高远理想,其色彩之变异亦如诗歌之高蹈。
    马叙:诗人、小说家马叙的水墨画,会令人想起元代戏曲家马致远的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整个画面至简至洁,没有多余冗杂,笔触虚实结合,营造出淡泊旷远而又饱满丰富的诗意画境。
    雁西:雁西作品中有典型的文人书画气息,他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将诗歌、音乐、舞蹈等表象形式融入作品,在“意”与“境”的营造上,浪漫而飘逸。雁西与张况、陆健、程维合作出版的《中国诗坛四公子文人书画选》,颇具创意。
    张况:读张况书法,同样感受到迎面而来的性情飓风,豪放不羁,恣意畅达,同时又隐隐透出一种秀雅的明亮感,所谓“流光溢彩”。这,正是文人书画的妙趣与境界所在了。值得一提的是,张况、程维、陆健,与第六期介绍过的雁西同为“中国诗坛四公子”,也是文化书画领域一道风景了。他们四位最近据说在策划系列巡回展览,应该会在书画界掀起波澜。也但愿这样具有文化趣味的书画展越来越多。
    史历:“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让自然之物注入到我体内,慢慢体会在我身体里的细微的变化,融合,然后将这个有趣、奇妙的过程运用我熟知的绘画材料表达,表现我和自然的关系”,诚如诗人画家史历所言,他的油画是一场色彩与情感掀起的浪潮,观者很容易随之进入那缤纷、奇异的神秘旋涡。
    田耘:作为职业画家兼自由撰稿人,田耘的国画山水可谓气势不凡,运笔遒劲雄健,笔墨酣畅灵动,且激情饱满,气韵独到,使观者如置身其中。从新疆到南国,田耘先生早年的文人身份始终支撑着他深具内涵的笔触。
    庄苓:庄苓是90后,在诗坛上也已颇有诗名。初读他的水墨,轻舟,瘦竹,雾气氤氲,还以为是江浙一带诗人,却原来生长于西北甘肃。自古有“北人厚重,南人机灵”一说,愿庄苓在诗画之路上兼顾南北精粹之气,创作出更多诗意之画。

   
    这两年,文化书画发展迅速,我尊敬的一些文学界师长和身边的一些作家、诗人朋友们,绘画、写书法的越来越多,他们把个人博客、微博作为发布渠道,在网上互相应和,非常热闹。所以“文化书画”远不只我介绍的这些,只是视野、时间和版面限制,我还来不及一一介绍点评,这一工作以后还会继续下去。              
    作家、诗人越来越深入地介入书画,其实不难理解。书画本来就是一种精神的产物,充满着生命的张扬和情感的释放,充满着个性的差异和文化的多样性,展现了精神的丰富多彩,这其实就是一种人文性,所以当代书画暗地里承续传递着古代文人书画的传统,那些人文素质高的作家、诗人介入书画,可谓顺理成章,将极大地提升当代书画的文化品味,展示绚丽多姿、色彩丰富的当代精神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