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存李汉超、河套叶子两个评论

(2011-10-04 23:35:17)
标签:

施施然

诗歌

民国组诗

评论

李汉超

河套叶子

文化

分类: 关于施施然诗歌的评论

李汉超:别有韵味的优雅浪漫—— 施施然的诗《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赏析

河套叶子:荡气回肠的诗意和苦苦而无奈的追寻——读施施然组诗《走在民国的街道上》

 

 荡气回肠的诗意和苦苦而无奈的追寻

河套叶子

    一首乐曲存在的意义是抚慰心灵,融化心灵坚冰,唤起生存热望,那么一首诗歌存在的意义又何在?诗人深切地怀旧或以旧时代为背景铺陈内心的渴求,浮华烟尘遮蔽了人们的眼睛,丢弃精神追寻专注于物质攀比在任何时代都存在,诗人不停地怀旧力图为人们的心灵伤痛、麻木和煎熬寻得一剂良药,所以,拼接往昔美好记忆的碎片织出绚烂的诗歌也就成为一种不朽的主题。爱情没法不混杂很多非爱情的泡沫,而纯粹的爱情存在的几率却很稀薄,所以提纯爱情,哪怕是一种幻觉甚而梦魇也就成为诗歌追寻的境界。由此看来存在于心灵内部空间的诗意梦幻是人类美好向往的永恒和必然要求,倘若切断了这条牵扯人类精神的丝线,人类高尚精神家园就会失去芳芳,没有温情的人类将会怎样?
   施施然的组诗《走在民国的街道上》就是美丽爱情的诉说和追寻,宛如一幕鲜活的话剧,人物在期间穿梭往来。《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步履、旗袍、钟楼、鸽子、家,哪一样不浸染着诗意,连心绪也“没有愤世嫉俗,只有儿女情长”。《预谋一场两千年后的私奔》难道没有轻轻戳穿人们心底“私奔”的冲动吗?那不但是诗意的梦想也更需要“一种血液”去背叛和逃离,击碎枷锁的勇气。人类在物质满足之后精神的索求就要上升和膨胀,故而观察和剖析精神领域的异动不但是哲学的课题也是诗歌的课题。《战乱年代》敢于表现女子大胆呼唤男子汉气概的回归,呼唤哪怕是野性的掳掠,即使没有那么诗意的年代至少男子汉的光芒文采依旧可以俘获懂得诗意的芳心。《印在书上的码头》离别的哀怨缠绕在相逢的江岸,红烛泪斑驳情义深深。《把我嵌进你的诗行里吧》那是相思的写意,一生一世不曾改变。《回拨八十年》实在忍不住又在幻想重逢的美丽场面。《和小路押韵的是脚步》是回味还是幻觉?携手漫步在幽静的小路那是多美的意境!《我们在古书里私定了终身》难道不是诗人对于中国古典文化深情的眷恋吗?“私定终身”是中国古代男女对于爱情的最大胆举动,虽总无善终但一粒火星不曾熄灭。《流水冲不走的民国》是誓言,“只要你还在,流水就冲不走我的民国。我的民国是船,踩着万顷碧波。” 《四月天最后的花香》是残破的挽歌,梦醒心碎。《在苏格兰酒廊》不惜转化在异国他乡也要苦苦等待。从民国到苏格兰,诗人大胆泛化出人类对于诗意追寻的普遍意义。

 

 

别有韵味的优雅浪漫

—— 施施然的诗《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赏析

湖北应城  李汉超

 

     当下网络诗坛,可谓热闹非凡,谁都可以写诗,谁都可以发表诗,写诗没有了门槛和难度,因而呈现出泥沙俱下、鱼目混杂的乱象。网络诗坛在制造垃圾的同时,也在创造着奇迹,一些真正的写作者借助网络一炮打响,一夜走红,且红遍天下。施施然就是这样一位作者,她于2009年11月26日,在自己的博客上贴出了平生以来写的第一首诗,之后进入诗歌爆发性写作状态,一发而不可收,不到两年时间,其博客点击率接近70万次,平均每天近千次。读者点击她,是因为喜爱她,喜爱她的诗写得好。她的一首题为《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的诗一出现,立即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步履轻盈

而优雅。当当作响的电车,从默片里开出来

灰色长衫和月白旗袍礼让着上下

不远处的钟楼,是夕阳中的诗人。一群

洁白的鸽子,把闪亮的诗行写在彩虹的脸上

 

两条有风骨的弧线,向身着灰装的

不老建筑的文艺复兴里延伸。那里有我们

窗明几净的家,和一双晶莹的儿女……

 

就像插上了时间的翅膀,我常常就这样

走在民国的街道上,步履轻盈而优雅。四月天的

花香很近,没有愤世嫉俗,只有儿女情长

 

    施施然,本名袁诗萍,“身在今天的北方,心在民国的江南”,四分之一旗人血统,美术专业毕业。写诗之前多写作散文和随笔,自2009年11月开始诗歌创作以来,已在《诗刊》《天涯》《山东文学》《诗选刊》《星星》《北方作家》《中国诗歌》《青年文学》《羊城晚报》等全国多家报刊发表大量诗歌。2011年6月出版诗集《柿子树》。

    有人说,这首诗是施施然创作前期写得最好的一首,用明确简单的意象传达浓郁的诗意,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全诗三节,共11行。“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以幻想起笔给人突兀之感,但“常常走在”又很真实,作者这样直接进入,显得别具一格。“步履轻盈而优雅”,民国给我们的印象是闲适的,充满贵族气,置身在这样的氛围中的诗人,步履也非同寻常,没有沉重和粗俗,只有轻盈和优雅。“当当作响的电车,从默片里开出来”,电车是民国时期上海的典型事物,说它“当当作响”,既描写准确,又增强了动感画面的音响效果。“默片”就是早期的无声电影,影片只有画面,本身不发出声音,剧中人物的说白通过动作、姿态以及插入字幕间接表达。“灰色长衫和月白旗袍礼让着上下”,“灰色长衫”和“月白旗袍”都是借代,分别代指男人和女人,灰色和白色,给画面以朦胧感,“礼让着上下”,显出文明和高贵。“不远处的钟楼,是夕阳中的诗人”,钟楼在夕阳的照耀下铿锵敲响,如同诗人的朗诵掷地有声,把“钟楼”比喻成“诗人”,这是诗的浪漫。“一群洁白的鸽子,把闪亮的诗行写在彩虹的脸上”,色彩渲染气氛,白鸽飞来,给诗增添了活力和美感,它们也是一群诗人,抒写着“闪亮的诗行”。这里的“写在彩虹的脸上”似有不妥,不如改成“写在天上”更好。“两条有风骨的弧线,向身着灰装的不老建筑的文艺复兴里延伸”,民国有一批很有风骨的文人,如梁实秋、叶公超、潘光旦、朱自清、胡适、才女林徽因、哲学家金岳霖、才子诗人徐志摩、散文大家郁达夫、杂文大家鲁迅等,他们“身着灰装”,关心民族的存亡,呼唤自由和民主,研究学问,追求爱情,内心浪漫而高贵。作者将其概括为“文艺复兴”,并用“弧线”作了“延伸”,精炼的表述,让人产生了许多联想。“那里有我们窗明几净的家,和一双晶莹的儿女……”,“那里”是确指,也是虚指,家里窗明几净,儿女晶莹可爱,多么人文和温馨啊,其潜台词是:我不要再走了,应该乘着电车赶快回家。“就像插上了时间的翅膀,我常常就这样走在民国的街道上,步履轻盈而优雅”,民国是遥远的,“插上了时间的翅膀”点明了这是想像,“我常常……而优雅”,运用反复,不仅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浪漫,又使全诗脉络贯通。“四月天的花香很近,没有愤世嫉俗,只有儿女情长”,女人的心被四月的花香浸润,变得格外细腻而多情,任何“愤世嫉俗”都有损于“儿女情长”。“很近”,指明这样的生活就在身边,“只有”,表明自己的态度。

    全诗线条简洁,意象单纯,语言典雅,意境幽深,韵味悠长。由于诗人是美术出身,所以擅长运用娴熟的色彩和精致的画面,渲染澄明而朦胧的基调。基调一脉贯通,画面动静结合,语气轻柔舒缓,作者建构的心理现实与现实社会形成了鲜明反差,给人产生陌生化效果,读来如饮佳酿,别有滋味在心头,可谓美不胜收。

施施然虽然写诗的时间不长,但有自己的诗歌追求,她主张“自由、性灵、超越,以一颗古典柔软心,穿越而今当下”的诗歌写作,以崭新的姿态穿越古典和现代,在自由与人文的抒写中,彰显诗歌的柔美和动人。她的横空出现,给寂寞的诗坛带来亮光和惊喜。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诗评家罗振亚评价说:“心性清幽、善良秀丽的施施然,执着于细腻、绮丽、柔婉风范的建设,把诗歌写得典雅纯粹,女性味十足。既有东方女性欲言又止的含蓄,又不乏现代诗情清朗跳动的深沉风韵,不是清晰可见的静水一潭,而透着一种花月掩映、光色绰约的朦胧美,表面恬淡,本质醇厚。”施施然为现代诗歌打开了一条新的审美通道,还是让我们沿着这条通道,进入到诗歌的更高境界,去探寻更多的诗美。

 

                                                                          2011年9月17日

 

附诗:

走在民国的街道上(组诗)
文/施施然


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


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步履轻盈
而优雅。当当作响的电车,从默片里开出来
灰色长衫和月白旗袍礼让着上下

 

不远处的钟楼,是夕阳中的诗人。一群
洁白的鸽子,把闪亮的诗行写在彩虹的脸上
 
两条有风骨的弧线,向身着灰装的
不老建筑的文艺复兴里延伸。那里有我们
窗明几净的家,和一双晶莹的儿女……

 

就像插上了时间的翅膀,我常常就这样
走在民国的街道上,步履轻盈而优雅。四月天的
花香很近,没有愤世嫉俗,只有儿女情长

    

           

预谋一场两千年后的私奔


想你之前,我要点一炉香
你可以管它叫沉香屑,或者熏衣草
紫色香雾是你延伸来的藤蔓。我的
思念,是藤蔓里盛开的百合

 

古时候的书生,沐浴熏香后读书
而今的我,在香气氤氲里想你

 

不要以为,我只会像崔莺莺焚香许愿
我身上流淌的,其实是林道静的血液
红色棉布格裙就是凡士林布学生装的承袭
一起承袭的还有她的精神,比如此时
在香气缭绕里,预谋一场两千年后的私奔

 


战乱年代


希望生在战乱年代,而你
是草莽生涯的将军。佩剑,战骑,杀气……
我买胭脂的当儿,被你掳上马背
绝尘而去。我哭哭啼啼
做了新娘,还生下一对儿女。然而
我没有逢着诸侯割据的年代,你也不是
戎马一生的军旅,可是
你却以笔为剑,以诗为马,以军阀
攻城掠地之势,将我的心夺去

  

         

印在书上的码头


就在今夜,从你的狼毫下滴出的月色
像油纸伞,静静张开
张成一首诗的形状。光辉
穿越诗句的隧道。皎洁
一如从前。那个别离的江岸
汽笛曾用哀怨的咏叹把江水与远天粘贴,把
你飘扬的长衫扯成飞舞的旗帜,带走
我的脉搏,在梦的花海里与我拜堂成亲
天各一方。而今,月色重现,樱花
落满江面,用绝美
暗示乱狂。重逢的心跳在江边启航
遥远的码头早已是印在我心上的无字书
打开是相逢,合上是别离

 

 

把我嵌进你的诗行里吧


把我嵌进你的诗行里吧,行行
复行行。就在这个
飘着咖啡香味的冬日,我
用明亮的双瞳,剪断冬天的根须
借一片飘落的雪花,化进扉页
以及你每一页的缝隙里
从此,我就成了你的颜如玉
或者葬花词。任你
骨节遒劲的手指,描摹一生

 

 

回拨八十年


我私自把我们邂逅的时间
回拨了八十年。地点
不变。仍在那座伟岸的钟楼下面
 
不要紧张,你会认出我的
乌黑的齐耳短发。笑脸
依然像暖风中闪闪的蔷薇
 
我偶尔也会穿丝质的旗袍
但那天,我一定是
你最喜欢的月白色的女学生装扮
 
你要紧紧挽住我的手臂,就像
我们在梦中演练过无数次的那样
你还要用炯炯的目光凝视我
就像时光,从此屏住了呼吸
 
         

和小路押韵的是脚步


我对这条小路很熟悉,熟悉得
就像壁炉上夹了书签的那本诗集
诗集里有多少意象和语象,这条路上
就印着多少与子同说的足迹
 
这曾是一条闪着紫光的小路。路旁
种着闺秀一样的铃兰。法国梧桐
很绅士地撑起遮阳伞,看我们戴着默契的
法兰绒帽,说笑着从它的目送下走过

 

而今,这里繁华依旧。闪烁的霓虹
比铃兰更耀眼。可是我却独自徘徊,寻找
遗失在路上的笑语。你
保持着沉默的姿势,制造着不在场的影子

 

 

我们在古书里私定了终身


我们已经在古书里私定了终身
为了和你相遇,我在上下五千年
辗转。素手将星辰翻阅
我们远离尘嚣,寻一处小庭
深院。柳丝儿在软金里脉脉絮语,翻译
我们的缱绻。素色旗袍将烛色晕染
我摘一首新鲜欲滴的小诗,为你红袖添香
你草书遒劲的落款,醉倒日月
就这样我们执意在古书的仙境里
饮黄藤酒,读圣贤书,赏
水墨山水,画工笔仕女
听我用高山流水浣过无数次的喉咙
为你唱: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流水冲不走的民国


长在时间之外的孩子,很难被
锋利的岁月所伤。心里藏着一方明净
和琴声,任白驹驮着光阴的装备
穿过月光的丛林,呼啸而过。惊散
银河两岸一对对遥远的烛火

 

假若所有的烛火都灭了,她的世界
也绝不黯淡。山野间闪烁的水光,林间
流淌的月色,甚至拔出的剑气
都是阔大的婚床,浩大的钻石之光
和一首疾风刮不走的乐曲之下
充溢天地间的欢爱
 

只要你还在,流水就冲不走我的民国
我的民国是船,踩着万顷碧波

   

         
四月天最后的花香


玫瑰越来越弱不禁风。常常看到她
在风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任风拿走自己的鲜红,却
忘记了哭泣,甚至丧失了叹息的能力
它碎了一地,有人说她很美
有人干脆把她的颓废当做美人云鬓上的花黄
别在自己的心上,顶礼膜拜。一只
又一只手,撕开夏娃的树叶
撕开遮挡他们的光线,让曾经的芬芳
散失,再也找不到了春天的路线
整个世界都在上演
有板有眼的呻吟剧,和着汗水的味道
还有谁,在持一支温婉的诗笔
写百年前的一香到底的诗句?
 
           

在苏格兰酒廊


爵士,那蓝色的火舌,近乎贪婪地
舔遍苏格兰酒廊。空气越来越亢奋,并且
拥挤不堪,歇斯底里。烛泪
摔落,被浸湿的尖叫刺穿夜的心脏
和鼓膜。一种暗红在半透明里
旋转出上个世纪的影像——
我的丝绸一样的忧伤啊。光圈
被瞳孔放大。百年长焦
将杂乱的舞步旋出镜框。以怀旧
打底。嘈杂的世界,顿然釉上了一层柔光
那个孤独女子的身影,穿着醒目的
素色旗袍。在玫瑰的光晕下,在
乐曲的静息中,等候谁
途经长长的、长过一缕月光的百年长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