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施施然新诗《光年·开花的茉莉》
(2011-06-26 19:43:00)
标签:
施施然诗歌《光年》茉莉存谢 |
分类: 关于施施然诗歌的评论 |
更上层楼
读施施然新诗《光年·开花的茉莉》
对于读诗写诗爱诗的人来说,恐怕没有谁不知道施施然这个名字。一者是几乎所有的诗歌刊物都刊载过施施然的作品,另外是她的诗歌确实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我先前评论过她的两首诗歌,并读过她的许多诗歌。给我的印象是扎实、稳步提高。今天读到的这首《光年·开花的茉莉》,我认为是标志性的,我对别人也这么说。
标志性之一
施施然的诗歌有沉稳大气的特点,在气息和意义的递转上没有突兀之感。她就像一个灵巧敦厚的主妇,把厅堂拾掇的自然有序并具有古色古香的味道,甚至能够让你感受到光线也是饱满和体积的。而这首《光年·开花的茉莉》,则在原有的陈设上增加了光线的透明度,使饱满的厅堂更具有空间感和通透性。我们从诗中可以读到意象减少了而精致的陈述性语言增多了。而这样的变化并没有影响到诗意的表达,相反使诗意更加明亮圆润,呈现出一种主次感和层次感。
标志性之二
感觉的细微化是施施然诗歌的第二个特色。你看那花的“尖叫”、“崭新而颤动”、“纯白的无措”,都是诗人独有的细腻的感觉通过精到的文字传达出来。有时候我就想,这诗歌中的语言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诗人独特的气质和性格,我想这句话对于施施然而言,应当是契合的。
标志性之三
施施然的诗歌语言风格在转换。前期的诗歌中,施施然的诗歌语言是典雅和庄重的,给人以厚实和沉重之感。而这首诗歌中,我们能够看到施施然语言风格的转换。这就是语言向口语靠拢。比如“到了傍晚,你闻到屋角/袭来一阵阵香气”、“旁若无人地白,就像/我们年少时的底色”、“好象看到一场不贞的约会/或者听到/她甩给生活一记响亮的耳光/如果她可以,我为什么不能?/这让我警醒,并保持/一种超越门类的勤奋/但现在不了”等等。
一个有成就的诗人是风格不断变化的诗人。我们从施施然的诗歌创作中能够观察到,一个具有诗歌天赋的诗人的进步和思考,而这种进步和思考是有承继性的、递推式的。这是一个诗人走向高度的足迹。
11.06.24
附施施然新诗
光年·开花的茉莉
文/施施然
到了傍晚,你闻到
屋角袭来一阵阵香气
这是茉莉细小的尖叫
唤起你回顾
这生命原初的
大胆而纯粹的举动
旁若无人地白,就像
我们年少时的底色
张开眼睛,世界因崭新而颤动
偏爱黑、灰、蓝色
渴望,又害怕听到赞美
无非是掩饰纯白的无措
却欲盖弥彰
“她舞动人生游刃有余”
这曾让我脸红又羡慕
好象看到一场不贞的约会
或者听到
她甩给生活一记响亮的耳光
如果她可以,我为什么不能?
这让我警醒,并保持
一种超越门类的勤奋
但现在不了
行走在劣质钢丝般的世界
我们生命的底色
越来越沉。如果可以
打乱有序的深刻
创造更从容的完美抵达尽头:
书籍,诗歌,整洁的房子
和这初生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