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
施施然
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步履轻盈
而优雅。当当作响的电车,从默片里开出来
灰色长衫和月白旗袍礼让着上下
不远处的钟楼,是夕阳中的诗人。一群
洁白的鸽子,把闪亮的诗行写在彩虹的脸上
两条有风骨的弧线,向身着灰装的
不老建筑的文艺复兴里延伸。那里有我们
窗明几净的家,和一双晶莹的儿女……
就像插上了时间的翅膀,我常常就这样
走在民国的街道上,步履轻盈而优雅。四月天的
花香很近,没有愤世嫉俗,只有儿女情长
苗雨时点评
一个现代青年女性行走在民国的街道上,这街道是历史的,但延续至今,也是现存的。她在这样的街道上行走,眼前幻化出历史的画面:老式电车叮叮当当从无声的黑白旧影片中开出来,穿灰布长衫的男士和穿新式月白旗袍的女士,很有礼貌和谦让地上下车,她仿佛加入了他们中间,雨后晴空,抬头远眺,看那钟楼肃穆,宛如夕阳中挺立的诗人,一群洁白的鸽子在幽蓝的天上飞旋,好似把闪亮的诗行书写在彩虹之上,诗化彩虹的两条弧线,刚劲而柔美,延伸进并不古老的灰色调建筑,使楼房里的人家洋溢着一派温馨的气氲,就像欧洲人文艺复兴时的家庭场景,那儿窗明几净,有一双漂亮可爱的儿女,使人想起拉斐尔绘画中的小天使……
中华民国的建立,废除了几千年的帝制,开创了新的共和,这是中国历史的巨大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从根本上开始发生演变,而现代性的生存体验也逐渐萌生,尤其是女性意识的觉醒,更迎来了软风细雨的“人间四月天”。虽然宏大的历史叙事,仍充满战乱和血污,但并不防碍诗人在风云激荡下,择取那被历史遣忘的某些日常生活的角落,于大历史中切进个人历史,在那里拥抱女性新生的某种葱郁与葳蕤……
这样,她在民国的街道上逡巡、徘徊,历史影像的回眸,反照现实的生存,在心灵时空的往返穿越中,她寻觅、叩问,渴望为自我构建一个女性生命的精神家园和理想王国。此种行走,步履轻盈而优雅,是打着时代烙印的历史行走,其价值和意义,不在于对那些堕落为权贵富人玩物的女性依附性重现的鄙弃,而是于生命花朵中对现代的独立新女性的探求与张望!…
苗雨时,评论家,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