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论家张德明老师评论文章摘录

(2010-05-19 22:20:33)
标签:

诗歌

文化

分类: 关于施施然诗歌的评论
评论家张德明老师评论文章摘录
                                                 作者:张德明

                                           

    在“新红颜写作”的女性群体中,能够纳入观照视野的诗人数量是非常多的,她们犹如群星一般在新世纪诗歌天幕熠熠闪烁,并以自己创作的具有不俗艺术品位的诗歌作品,逐渐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和喜爱。在此我们拟从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出来,从不同侧面来描述“新红颜写作”的现实样貌,呈现这一现象中所蕴含的某些诗学特征。

    我们必须关注一个新近刚一出现就立马令人眼前一亮的女诗人,她的名字叫施施然。根据她博客中的自我简介,我们了解到,这位女诗人“身在今天的北方,心在民国的江南。四分之一旗人血统。美术专业毕业。写诗,是为真实地活着。”从中可以发现,诗歌在诗人那里已经不是随意涂鸦的性情文字,而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甚至成了“灵魂的出口”(施施然语)。如果根据她异常看重诗歌与生命间的重要牵连这一点,而判断她可能是一个习诗多年的女子,那就会犯主观臆断的错误。事实上,施施然真正开始诗歌写作是2009年11月,距今也不过半年。半年内施施然就相继写出了《带上我的名字去轮回》、《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预谋一场两千年后的私奔》、《印在书上的码头》等颇有艺术质量的诗歌作品,并相继在《羊城晚报》《诗选刊》《山东文学》《天涯》《诗刊》等刊物上登载,不少诗作已为读者所熟悉和喜爱,这种诗歌生产、发表与传播的速度是非常迅猛的,在传统纸介媒介时代简直无法想见。施施然在当代诗坛的横空出世,恍若一个令人难以相信的神话,而只有网络时代才能造就这样的神话。谭延桐异常赞赏施施然的诗歌才华,他说:“站在最本质上的立场上来言说,施施然无疑是一位天才诗人。很多人写了一辈子的诗,未必就有她的诗歌的修为和造诣。诗歌的修为和造诣,真的不是发狠或咬紧了牙就能够得来的,这还要看一个人的骨血里究竟有没有诗人的基因和播撒诗歌的种子。施施然的诗歌基因和诗歌种子显然是备足了的,要不她也不会从她的生命里一掏就掏出许多的诗来,而且都是出手不凡、出奇制胜的好诗。”⑧谭延桐说的一点没错,必须承认施施然的诗歌才气,如果没有足够的才气,一个人要想在短时间内就创作出为数不少的精美诗歌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更应该强调当下的诗歌发表、阅读、品评和互动的环境,博客时代自由活跃的诗歌氛围,无疑给施施然诗歌的广泛传播而迅速得到读者认可提供了最为便捷的通道。

    凭借互联网的媒介优势,借助博客空间的发表阵地,代表当下女性诗歌趋向的“新红颜写作”显示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她们正以群体性的诗歌力量,展示出女性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所迸发出的强大的创造才能,带给我们应接不暇的美学惊喜,也引发了我们对中国新诗当下形态和未来走势的重新思考。

   “新红颜写作”由于邂逅自由宽松的创作与发表环境,她们的创作显示出不拘一格的自由自在情态,一写就是一大串,一写就感觉收不住笔,感觉思如泉涌,不可遏止,是当下女性诗人所呈现的较为喜人的写作状态,对长诗、组诗的垂青是“新红颜写作”中显露出来的比较普遍而突出的诗学现象。施施然一出场就抓住“民国”这个时间符号来集中用墨,文化转型时代的人文景象和情感色调最适合用古典与现代交融的笔致来表达,一种既怀恋过往又憧憬未来的复杂情绪在诗行间氤氲。因为有一个统一的时间符码来统筹,施施然就能从容地写来,一组组的诗行便纷纷出现在我们面前。

    施施然对诗歌的理解很独到,她说:“我拒绝做一个沉浸在唯美意境里的纯粹的古典派,力求在吸收古典文化营养的同时更着重融入现代人的观念和事物,以我自己的心灵做投射点向外辐射,试图将古典文化瑰宝与现代意识、个性传承等等融在一起,从而尝试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诗歌精神与风貌,表现当下却穿越当下。”⑩基于这样的诗学观念,她的诗歌常常将带有旧时代印记的审美意象和从传统沿袭下来的江南情趣交叠组合在一起,从而显示出别样的情味,读之令人口舌生津。《带上我的名字去轮回》写道:“我要在你心上盖个戳。这个戳/以骨头做材料,以爱做刻笔/上面工工整整篆写着我的名字/再蘸取生命的颜料,就是那/吻痕一样的红蓓蕾,重重地印在你的胸前/还要釉上赫卡忒的咒语,作为最后一道工序/这样,就算轮回到来生,并且/喝了孟婆汤,你的胸口也依然烙着我的痕迹/你会在时间的玫瑰里,不停地找啊/找啊,像为你的左心房/寻找挚爱的右心室。倘若不小心/你被别家的小姐爱上了,只要/给她看看你前世带来的施了咒语的名字/告诉她,你终要找到我,结为连理/她就会退还不属于她的爱情”,在人世轮回的生命假定中,以爱的烙印为聚焦点,从而表达对天长地久的爱情的向往与渴求,构成了这首诗撩人心襟的表达意指。

    网络平台的宽松、自由、便捷优势,加上互动性很强的诗歌交流氛围,以及诗歌博客相对独立的存在形式,都为“新红颜写作”的崛起创设了相当有利的文学环境,在这样的文学环境下,女诗人的创作能量得以尽情释放,独异的艺术个性也各自形成。金铃子的敏感而睿智,横行胭脂的奇崛而温爱,李成恩的开阔而大气,施施然的典雅而纯真,这些女诗人诗歌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正是因为有众多各具风格和特点的女性诗人和诗歌文本的存在,“新红颜写作”在新世纪的文学天地里,奏响浑厚而动人的诗歌乐章。

    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受到日渐浓厚的消费文化的影响,也由于网络过于宽松和随意的书写氛围,当下“新红颜写作”往往显得有些匆忙,作品降生的速度过快,有些诗歌本来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和打磨后才可能将文字所能携带的审美内蕴淋漓地写出,但一些女诗人为了追求诗歌创作的数量,为了使自己的博客能日见更新,为了让读者能持续地来此光顾浏览,她们往往会将一些并不完全成熟的诗作迅速挂到网上,这些仓促而就、未及细致斟酌和删改的诗歌作品常常会显露出某种明显的瑕疵,在意象的选用和语言调配上还有诸多不尽完美之处。同时,由于诗人没有对写作速度加以有效遏制,她们诗歌的雷同性与自我复制现象普遍存在,诗歌表达有时是在一种惯常的路径上机械滑动,没有在技巧的有效提升和人生领悟的不断深化上做文章,这也使得当下的“新红颜写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创作瓶颈,虽然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并不算少,但还缺乏堪称经典、足以载入史册的厚重之作。尽管如此,“新红颜写作”作为新世纪诗歌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体现了网络文化语境下尤其是博客时代女性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提供的优势而对自身观察细腻、情感丰富等性别特长的有效发挥,它的前景仍是值得期待的。

 

 

⑧谭延桐:《古典与现代的协奏——施施然诗歌整体考察》,见施施然博客,http://blog.sina.com.cn/lurushi

⑩《自由、性灵、超越,以一颗古典柔软心,穿越而今当下——施施然访谈录》,见施施然博客,http://blog.sina.com.cn/lurushi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湛江师范学院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

 

                                    原文地址:“新红颜写作”:一种值得关注的诗歌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