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天的入口

(2008-01-29 22:06:07)
标签:

再见

今天

  
  早上出门时银装素裹,狠狠兴奋了下,晚上下班就看不到了,一点点遗憾,呵一口气到冰冷的手指上,用键盘敲下今天的文字。
 
  
    电影《再见,巴法纳》是改编自南非前总统、民主斗士曼德拉狱中生活20年真人真事,讲的是白人狱警和“犯人”曼德拉之间的故事。白人歧视黑人,打心眼里存在着偏见,“黑人是野蛮人,是恐怖分子”,狱警开始也抱着这个观念,但在日常工作中,逐渐被曼的人格魅力打动,放弃升官发财的初级念想,做自己认为更重要的事——帮助曼德拉,帮助真正想实现解放、创造平等世界的南非黑人。最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撇开种族歧视问题不谈(没水平谈),感染我的,还有电影刻画的角色曼德拉。
 
    “我已经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了非洲人民的斗争,我为反对白人种族统治进行斗争,我也为反对黑人专制而斗争。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一个投掷毕生心血的南非黑人,为这个目标,这个在当时看来遥遥无期的梦想,他在监狱里呆了将近30年!
 
    30年!什么概念!
 
    如果他愿意,他可以选择放弃,选择回到家里,抱抱妻子陪陪儿女。而在狱中,他只能“面壁”,或者五天轮一次的“放风”——到户外做苦力。而且,不光是他自己的光阴几十载,他的事业连累到他的家人,他们不得安宁,时常受到恐吓,夜晚无法安寝,妻子被抓被打,甚至儿子惨死在“意外”中!
 
    “丧子之痛是最大的悲痛。”当他请求参加儿子的葬礼时,却被拒绝了!这样的人道主义都没有,何谈什么自由。试问,一个人,要有多强大的内心,才能经受地住这些!要有多顽强地毅力,才能和阻力抗争三十余年!要有多坚定的信念才能支撑着他:不犹豫不动摇不彷徨!他心里承载的,如果不是建立一个独立、平等、自由的南非共和国,又怎能将这个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世界上有成就的人太多,可流芳百世的有几个?受到瞻仰,誉为丰碑的有几个?再去想想,我们自己无病呻吟出来的凄苦和忧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干吗,玩儿
后一篇:it touched  me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