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人们常说,人有三宝即“精、气、神”,发声的基础也就是代表“精、气、神”的三声,即吽(hong)、哈(ha)、嘿(hei)三声。
“吽”代表精之气。平时五脏六腑的精气归于肾脏。肾------乃藏精之处也,在声为呻,在音为羽,元气之根,生命之舍。发此音是主走足少阴肾经,起自涌泉,上发自气穴,贯肝膈,入肺中,经喉咙,自口腔出。其声低沉,实而有力,可率领诸声,贯通各部。
“哈”是代表气之声。气为身之主,生死之路头,哈气如云,有云开散日之势,宜散不宜聚,散心肺之邪火,驱胸中之积郁。此声起之气海穴(脐下5cm处),沿任脉上升,经膻中、天突,自口腔发出口型为开口喉音,舌下落于口腔,以心气引动肺气、胃气及其他脏气。
“嘿”代表神之气。此声自后丹田命门发出,沿督脉上升,直通头顶百会,所谓元神出窍出。开顶之处,谓之叫开天门,之后,一股清灵之气上冲云霄。庄子曰:“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神思。此声发声的口型是微开口喉音,为上冲音,起声尖脆上拔,头顶有发凉发麻之感。
就想现代科技的电磁、声波疗法一样的原理,都是通过振动、刺激、激活人体细胞及器官功能,使人体微循环系统能够进一步的增强运动强度,从而达到全面锻炼的目的。而这些,仅是唱歌过程中“发声”一项,对人有益健康的功效。
专业人员在演唱作品过程当中,必然会思考、理解、想象、体会所演唱作品的中心思想,词作者与曲作者两者的最初出发点等,也就是作品的意境。如:作品内容反映的是高山流水,还是小桥流水;是蓝天白云,还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是人的情感,还是动物的活泼可爱;是喜是悲,是忧是愁;是悠扬、还是激昂;是回忆过去还是想象未来等等。作品内容的变化形式及风格诸多,当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的思想情绪如不能到位,那么,他就不能使自己唱的声音反映出其作品的内在意义和意境,只是简单发出了“声”或“音”而已。
只有“声、意”并用,才能保证演唱作品的完整性,才会有艺术美感。当演唱者思想(意)及全心神投入演唱作品内容所反映的意境之后,使自己本身日常生活中固有的复杂的情、心、思、意、绪、体等,都被淡漠与转移。这个过程,不正是说明了人的意念、思想情绪、心理状态的一种转移调整吗?
人们日常生活中,都很注重“心、身”的健康。歌唱就是既简单方便而又切实神妙的有益健康形式。在歌唱过程中“气”的运动,就等于健“身”;而“意”的投入就等于清思、去郁、养“心”。
我们熟知的其它体育运动锻炼形式,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是有一定的好处。但它们重形、乏意。印度的“瑜伽”功,也是一种练“形”修“意”比较好的强体方式。它虽然在有益人健康方面的确有一定的功效,但是象练气功一样,其技术要领严谨,不易习修。歌唱过程,却轻易地弥补了它们的不足和难以模比的更多功效。
总之:经常歌唱,练“气”能健身,练“意”能抒情,两者并练益“身、心”.
凡 人 (
学习收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