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决定”以及我的“回应”
(2011-04-19 16:32:28)
标签:
教育生活记录 |
分类: 教育笔记 |
忙完生意上的事回来近十一点,见孩子房间的灯还亮着,便去和他打了个招呼,同时想了解一下他近日的运动锻炼是如何安排的。
孩子看到我也非常高兴。他简单介绍了训练情况,并告诉我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他在网上拍了一些物理模型,打算弄个蒸汽机出来。我说“这个好”,并“希望有时间参与一起制造”。
说到蒸汽机,有个小故事。大约三周前,我在他的书房偶尔看到一本《问题集》,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近的一篇是关于蒸汽的,有23个问题。因为大部分属于概念性问题,我以为是课程学习时留下的,便引起了警觉。但又不想影响他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以生活中的实例--如压力锅原理--对问题逐个进行了讨论。前后讨论了数小时,直至他基本弄懂。随后,我上网查阅资料,想了解他课程的进度,以便日后再遇类似问题有个相应的准备,结果发现,蒸汽机一章是初三的内容,说明《问题集》上的问题是来自课外阅读的。这让我很高兴,便返回他的书房加以鼓励。结果,鼓励的当中让我更为高兴,原来关于蒸汽的23个问题是他在看一部动画片时留下的。这样的用心及态度,的确难得,我便没有吝啬夸奖,直接对他进行了高度的称赞。大概因为我的称赞过于高调,让他有些飘然,第二天,他找一个“平日里玩沙墙、纸片,显得很幼稚”但一直成绩特别优秀的同学聊蒸汽,竟然发现这位同学“做过了一连串相关实验,对蒸汽原理几乎了如指掌”。他说“幼稚的原来是我”,并在当日写下了一篇《我真的知道了自己很不足》。我看了,格外高兴。我对他说,每个人的优秀都是有原因的,你发现了,说明你还是有眼光的。
第二件事是,他决定五一节回老家过几天。
他说“老家”,听起来是很有意思的,因为他从来没有在那呆过一晚。但我很乐意听到孩子这样去称呼家乡,这不止听起来很亲切,而且有一种根的联贯,同时也想到了我的父亲。
听过他的决定,我当即表示了支持并赞赏,我说:“如果你爷爷在,会高兴得不得了的,肯定会陪你去老家,告诉你哪条路、哪棵树原来是什么样子。”但孩子的决定突然,让我也有些另外的想法,或者称担心吧,因为孩子的心智的确超过了同龄,本学期多次说起过他的一些困惑。例如同学间抄作业的越来越多,他努力做工作都起不了什么作用;再例如“上体育课有的同学在沙坑里玩沙墙不去运动”,有的同学“还沉醉在纸片、嘻闹的幼稚层面”等等。为此,我也作过相关的心理疏导,旨在帮助他去多认识、多理解,我说,“即使你看到别人幼稚,那也是他们的可爱,要知道你一样经过了这一过程”,而且告诉他,“看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强项去跟这个人进行比较,否则,你永远不会进步”。
上面“蒸汽的故事”,孩子能从同学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心灵成长无疑呈现出了良好的趋势。但孩子毕竟才十四岁,成长不过刚刚开始;而且,心智的成长是一个相当长又须小心翼翼的过程,不可能单靠交流就可以解决问题。我还以为,心智的成长和学业的成长彼此依存但不尽相同。虽然知识可以为成长提供直接的能量,就象体质与登山的关系,但心智如同登梯,不止双脚要踏得实在,而且梯子一样要牢靠,这就需要整个教育包括社会同心协力。而事实呢,不一定是。象六月即将的生、地会考,孩子说“学校开始如临大敌”,他处的实验班,老师更是提出了“奔双百”的要求。这些,在当前教育下,是正常的,但对孩子的心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作为家长尤其是父亲,不可能不作顾虑。事实上,当孩子说回老家是“想安静一下”时,我表情上尽管一直保持着微笑,但心里头是“咯噔”了一下的。我不能准确把握孩子说的“安静”究竟是压力下的疲惫呢,还是心智成长中对自己更高一层的要求。如果是前者,就是心理上的问题;如果是后者,则是思想上的自主整理,是通往成才的必经环节。而在孩子青春期最关键的阶段,对他某一突然的决定,要去弄清楚究竟出于哪些想法,却是不能纯粹靠理性去分析的,这个时候,直觉或许更管用。于是,我带着问题,向多位友人求助,请他们以各自的直觉来回答。以下是和一位友人的交流摘录,并经由交流梳理了自己的头绪,最终作出了我的决定。
好友
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从你所说的他的一些基本情况和我们平时的一些交谈,我隐隐感觉他内心有些困惑或者说压抑
璜清 12:22:46
嗯。
刚在楼下,我也和我的母亲讲了。
她说,她也听孩子说过了。
而且告诉我,孩子问老家前任书记是谁,现在的大队书记是谁
好友 12:24:26
哦?
那我可能真没能把握到他精神层面达到哪种境界了
璜清 12:28:36
他的心智的确超过同龄的层面,你说得很对,他是有一些困惑,我也作过一些相应的引导。
他现在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空间,需要往里头充实内容。
这是需要安静思考的。
或者说,整理
好友 12:30:15
如果是去静心的话他应该没必要考虑是谁这些问题的啊
书记是谁
璜清 12:30:44
是的,这说明他有着一种强烈的成长愿望。
另外,我打算由他自己去安排,包括不送他去,由他自己坐公交车去。
你认为怎么样。
好友 12:32:24
我认同
老兄有这样的孩子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啊,可喜可贺!想必平时也花了无数的精力去辅导他
璜清 12:35:11
我感觉,这次他的决定,有可能是他成长中最重要的一环。
感觉吧。
你过奖了。
虽然我是这感觉,但同时,很想知道他有哪些想法。
又感觉这是不能通过理性去分析的。
只能靠直觉
好友 12:35:54
他以后会不会去国外发展,或者有过类似的考虑
璜清 12:36:03
是
围绕去国外这个问题,在寒假的时候,我们家人还曾讨论过的。
作为他们这一代,要想作为,就必须了解中西文化。
他姑姑是想让他去国外读高中,我却认为这个得由孩子自己作决定。
我本人的意见是倾向在国内读大学,再去国外读博或深造。但这些仅是个人的想法罢了,是未来的事情,最终还得由他自己作决定才行。
有一点,我是坚决的。
那就是,即便去国外,还得回来为国家服务。
无论走多远,根是不能丢的。
好友 12:41:53
从我们传统的教育和观念上来讲,一个人不管怎么优秀,如果不能为自己的祖国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终归是遗憾的。
那这点不用考虑了
璜清 12:41:52
嗯。你的观点和我相同的。
就五一节去老家,我原来还想作一些引导,例如说,去和乡亲们多交流,去了解农村的一些生活情况,包括农作物的情况等等。
但刚才听我母亲一说
我决定放弃任何引导。
你认为,怎么样。
好友 12:44:46
如果他是想通过社会实践来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找寻方向,那就太让我吃惊了
璜清 12:45:39
依据孩子的成长情况,有这可能。
好友 12:46:05
那你放弃引导的想法就非常必要了
璜清 12:46:05
既然他都问过我母亲那些问题了,
说明他是有一些社会实践的想法的。
让他自己去感知并感悟吧,你觉得呢。
好友 12:47:37
我认为可以让他自己去尝试,是回来后还是要了解他的想法和过程
璜清 12:47:56
好的。和你交流,我清爽了许多。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