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不再是主角”

(2011-04-14 02:39:45)
标签:

个人记录

教育

分类: 教育笔记

  大概在孩子四年级的时候,他在房门上用4K纸贴出了一张告示:请莫打扰。
  这告示显然是针对他妈妈的,因为那个时候,我基本不进他的房间,家庭教育的重任一直压在他妈妈的肩上。
  在告示贴出后不久,大概月余吧,他妈妈把我叫回来,气冲冲地要我“去看门上写的东西”。我知道,该轮到我上场了。也差不多从那个时候开始,我逐渐接过了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说来也巧,在时间上,恰好对应了曾经给他妈妈许下的承诺,即“从孩子四年级以后,由我来担负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

  今年寒假期间,孩子翻出了我那件二十年前的大衣,其钟爱和兴奋之态,记录在我当天日志《大衣》里。当亲友们被孩子的可爱笑得前翻后仰时,我知道,孩子已经建构起了属于他自己的空间,这件大衣,类似数年前那张门上的纸条,宣告他已经长大。

  不久,大概这个学期刚开始吧,孩子的妈妈告诉我,孩子写了篇作文,是关于我的。
  看了,作文标题叫做《我终于认识了他》,这是我第一次作为主角出现在他的笔下。他这样写道:
  我与父亲,既是父子,又是朋友,他值得我尊敬。但在初中以前,我们的关系截然不同。
  从幼儿园开始,母亲每天接我送我,来来回回几载寒暑,直到小学。
  母亲对这项单调乏味的“工作”非常重视,每天乐此不疲。因此,我从小总爱贴在母亲身边,似乎她是我的守护神。比较之下,父亲不仅没有接送过我,而且在我进入小学不久,他一句严厉的话,让我当时很气愤,他对母亲说:“以后不准再接送了,让他自己走。”
   自父亲说过这话以后,母亲虽仍接送我,但次数明显锐减了,逐渐的,我便自己乘一路车上下学。

  接下来是一段比较长的叙述,主要是通过事例说我如何如何不管他,以至于对我“敬而远之”、“和父亲离得很远”云云。
  因为他写的全部是事实,所以我看得并不心虚更无搓叹。事实上,他还漏掉了一桩事没写,估计是认为太损我形象了而故意漏掉的。那桩事是,我在孩子三年级时,被学校评为了“最差父亲”,原因是“对孩子漠不关心到了难以理解的程度”。按照当前普遍的认识,这一评价接近事实。主要三点:1.从来没有接送过孩子;2.没有去过一次学校;3.没有批阅孩子一次作业。(《我的教育态度(1) 》)


  孩子用大段事例叙述后,笔调突然一转,在文章最后写道:
  ......父亲接过了教育我的重任。他不仅关心我的各门功课,而且,常常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以及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基本规范。逐渐的,我丢弃了原先父亲不管我、不理我、不爱我的印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知识渊博、有道德、关爱我的新父亲形象。
  对父亲重新的认识,使我发现了身边一座巨大的精神宝库。他,值得我尊敬。

  看完孩子的作文,我快乐也欣慰,同时知道:孩子的确长大了。


  是的,当孩子用文字记叙父亲时,意味着他有了自己的世界。
  在今天的餐桌上,他将胡适先生那句“始终不抛弃学问,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并把事情干好”作为成长的方向,实际上,是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世界。
  “我们,都不再是主角了。”当他妈妈象往常一样递给我钙片、鱼肝油时,我这样说道。

-----------------------------

 

附 关于本篇日志与友人的聊天记录:

他四年级贴出那个告示,是在试图走出母亲的空间。
并渴望进入父亲的空间。
我呢,迎接了他。

欣慰的是,这数年间,他在我的空间里,没有看到狭隘。
我为了避免让他看到我的狭隘,也在不断努力着。
这数年间,我读过的书数倍于以前。
我对自己以及对我周围的思考,同样比以前要深刻。

他现在有了他的空间,同时,也帮我扩展了空间。
这,便是我们能够成为朋友的真正原因。
而且我们这种朋友的关系,将是永远的。
彼此信赖,而非依靠。
相互勉励,而非主从。
他将有他的生活,而我,也有自己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成功的逻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