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一位友人的回复

(2011-05-11 19:39:54)
标签:

个人记录

教育

分类: 教育笔记

  上封信,没有回复,是因为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教育是什么”,这个题目太大了,我说不出来,也不是我该说的。
  今你问我“个人的教育态度”。借你的话,“这切中了我的心肺”,因为我正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在我的博客,我对教育文章作了归类,最初的名称就是“我的教育态度”。
  当时我以为,教育无非就是态度,所有的方式方法都是由态度决定的。我还以为,自己的经历已经写就了“态度”,它是经由岁月跌宕、业存于心的那些得失,我只须将“得”交给孩子,将“失”补上,也交给孩子。
  这便是你信中称道的“给孩子空间”、“和孩子成为朋友”等等做法的根由。进一步说:“给孩子空间”,源于我成长过程中,受家庭干预少而养成了独立习惯;“和孩子成为朋友”,源于我是个孩子的时候,渴望却没能和父亲成为朋友。

  事实上,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对应着过去。你现在怎么做,往往对应着曾经的所做,或所受。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方式方法正是经历而来、正是感受所致。我进孩子的房间会敲门,不是认为非得要敲门,而是当年我做孩子的时候痛恨大人不敲门;我告诉孩子不要抱怨,不是非得要装高度,而是惨痛的教训让我深知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所以我说,教育这东西,不是“悬而又悬”的,更无所谓什么权威,如周弘的大拇指看似硕大、蔡美儿的虎性好象威力无比,实际上,你若了解他们是哪样走过来的,就知道他们的教育思想不过是个人故事,有的甚至带着伤痕。

  是的,教育的“经历特性”,让我不断去回忆过去,从经历中整理得失并加以理性权衡。这也就产生了“反省”。
  正是因为反省,对于过去,我觉察出了一种异样,特别是通过一件事,我发现所谓的态度本身存在着严重问题。这件事,就是被你称作“伟大父爱”的“教练之举”。
  我并非说担任孩子的运动教练不是出于爱,而是说,自教练以来,孩子的体重平稳下降,当降到孩子站在体重仪上叫他妈妈过来看他“能够如此轻”时,我却转身走了,不敢和他们一起分享。那一晚,我没有喜悦,只有内疚。
  那一晚,我都在问自己:以前干什么去了,那些所谓“经历写就的态度”又从何而来。
……
  不说了。老实讲,我对自己的问题都回答不了。
  写上这些感受吧,谨作回复;同时感谢你一直以来的支持与鼓励,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