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态度之点滴
(2011-01-09 14:55:35)
标签:
个人记录教育 |
分类: 教育笔记 |
昨晚和孩子一起跑步的时候,我对他说,高考开始改革了。孩子侧过头,看了我一眼,平淡地“噢”了一声。
他的平淡,主要是我平时就教育改革谈得比较多,有意无意在意识方面作了些铺垫,已经不再使他太好奇;而他的“侧头”,说明他对改革的方向有了理解意义上的认同,并有了一定的目标感。--这,也是我想要的。
我们平常的教育,讲得多的是学习态度。如何培养孩子好的学习态度,是成长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同时也是最困难的。困难之处就在于方向的确立,即为何学习、学为何用。
学校教育,往往在感性上把这一任务提到相当高的高度,如我第一次参加家长会,看到教室墙壁上醒目写着“伟人之所以伟人,是因为立志做一个伟人”,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惊讶,三十年前的教化,隐隐约约在重演,随后是脊背略感一股凉气,对学校教育开始有了忧虑,因为伟人的定义及其理解,需要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基础,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又哪里来这些基础呢,没有三观作为基础,以伟人作为方向或者目标,容易将人神化并导致行为主义化--成长的飘渺便由此而来。而中国社会的历史及其现状,决定着学校教育以应试为目的,也就是讲,教育无可奈何地被物化,功利也由此而来。于是学校教育容易在“飘渺+功利”中摇摆,这样的教育塑造出的会是什么,不用描述谁都知道的,因为大家正在感受并痛恨困惑着,并由此成了民族之殇、未来之重。
也正是这些沉重,就有了改革,就有了教育方向重新确立的必要。
事实上,周济的无果而终以及袁贵仁的危中受命,无不影射教育的持重以及当政者的决心。
教育向何处去,即为国家何处去。如此说,对于教育改革及其方向,教育者要保持清醒,也唯有清醒,才可以谈“培养孩子们好的学习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