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孩子的交流即将进入“平等互信、共同进步”阶段

(2010-06-13 00:55:52)
标签:

个人记录

教育

分类: 教育笔记

  随着孩子的成长尤其是知识量的增长,他提的一些问题有了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提问方式上的变化,二是内容层次上的变化,而且两个方面常在闲暇交流中以混合或以非疑问的形式出现,如“我看过什么什么,但不是太了解”、“我了解到什么什么,正在思考什么什么”等等。这样的提问方式,无疑给我增加了难度。其难度,主要突显在两点:1、自身知识的不够甚至匮乏;2、解答、探究或存疑等,三者间一时把握不住主次。

  在过去的数年中,尽管也遇到过以上类似的问题,但都能游刃有余,从而在孩子的眼中“爸爸就象电脑一样”。这样的印象,在个人看来是满意的,一方面促使他不受拘束地疑问,另一方面在他从“母亲空间”走入我的空间之后,了解到的不是狭隘而是广博,从而促进父子间的信赖和交流。如前天在一家书店,老板问我们“是什么关系”,孩子轻松笑答“我们是朋友”,这说明我和孩子之间已经进入了非常好的对话状态,对于孩子的自我塑造以及空间构建亦有着积极的意义。

  这种状态以及积极的态势中--伴随着青春期身心意识--孩子的成长会出现加速现象。孩子提问方式的变化,实际是孩子自我塑造加速的一种表征,给我带来的“难度”,恰恰说明我在知识层面以及交流方式上没有相应作好充分的准备,亦映现和孩子的交流即将进入“平等互信、共同进步”阶段。

---------------------

一、两次和孩子谈巴以冲突

  孩子提“巴以冲突”时比较认真。他说,犹太民族是我尊重的一个民族,但我搞不懂为什么他们要经常制造事端,经常向周边国家发难,特别是“巴以冲突”,两个国家搞得水火不相容,我认为国家和国家应该和睦相处才对。

  孩子讲这番话,估计是经由媒体报导以色列袭船事件而起。他的观点中,显然存在几个问题,一是不清楚犹太人的历史,二是不清楚宗教信仰的意义,三是不清楚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而对于这些,当我打算给他渐进讲解时--特别是当孩子追问“巴以冲突到底能不能解决”时--我发现自己的相关知识零碎、难以连贯,“讲解”由此不能续继。这样的“发现”很是尴尬,所以当时不得不敷衍过去。

  随后,我足足补了两天的课,查阅了相关资料,组成一个“系统”之后,今日和孩子晚餐时借相关新闻导入,再次讲解了“巴以冲突”。讲解过程中着重将孩子的兴趣导向博大精深的犹太文化,并打算在适当时候送他一本与圣经齐名的《塔木德》。

 

二、亲历“袁腾飞现象” 

  喜欢历史或关心政治的人都清楚,“袁腾飞现象”是个案,但非偶然。

  我和孩子谈袁腾飞,次数比较多,可以说,我们一起“亲历”了袁腾飞现象的演变过程,即“书籍出版--百家讲坛--热议与事件--光明日报定论”等四个阶段。

  到现在,袁腾飞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全套3册涉及的历史内容均与孩子有过交流,也就是讲,孩子的历史知识目前已经超过了初中要求,并为历史观的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历史观又是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构建之基。

  --感谢袁腾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