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光荣及尊重
(2010-05-13 12:28:32)
标签:
个人记录教育 |
分类: 教育笔记 |
五一节后,学校组织班级篮球赛,这在当今教育日趋功利的大环境下,很难得。
(前天)下午,接到邓老师的电话,却是孩子打来的,称“打球受伤了”。我问哪里。他说脚腕。我说“转动一下,能动不”;他回答,能动。“那没事。”我说。
晚上,孩子回来了,看了一下伤情,肿得厉害,但估计是韧带拉伤,无大碍。孩子的反应却很紧张,从他用老师的电话告诉我受伤以及在我察看伤情时两次提出去医院,就能感知他心里头有一种害怕。
这既正常,也不正常。说正常,毕竟是第一次受伤,孩子小,遇到突发事难予把控;说不正常,证明平时家人一贯的呵护已经让孩子产生了一种心理依赖并难以承受一般性突发压力。在我看来,这种害怕,对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好事,必须帮助他逐渐抹掉。
我明确告诉孩子--没事,并借此讲解了与运动相关的一般常识,如赛前准备活动以及伤情自我诊断等。本不打算去医院的,但见他自己提出来了,便尊重了他的意见。
医院的诊断和我作出的判断大致相同,孩子的紧张自然得到了平抚。在他睡觉前,我作了必要的安顿如适度的按摩以及顺便找了几例对应的历史故事进一步予心理梳理,并“预言”:明天在同学面前,你是英雄。
次日,孩子回来,从楼下到楼上,虽然一瘸一拐,但心情明显舒扬。他推开我的书门,礼貌地叫过后紧跟一句:“好了,我没事啦!”
我说:“本来就没事。”
孩子有点羞涩,我既而说:“今天在学校,是不是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关注?”
他说,是的。
我问:“知道为什么吗?”
他说,大家都很关心我。
我说:“最重要的一点,为集体荣誉受伤,是男子汉的光荣,也是值得尊重的。”
-------------------------------
附:留言答复:
我的小子也很娇气,该怎么改变下方法,让他变得勇敢呢
----------
答复:
我不是专家,请原谅我做不了令你满意的回答。
我对孩子教育的种种,是基于对孩子的了解以及(供给他的)环境的了解。我不会去试图改变孩子什么,或者力图孩子按照我的线路成长。但我会依据自己的责任去调整(供给他的)环境,其中包括自我心态的调整。如,告诉孩子如何勇敢,首先要让孩子感知淡定,处事不惊,才能更好地应对。孩子受伤了,我心里头其实一样痛、一样紧张,这当然是爱,但这种紧张情境下的爱,必须调整并表达出一种淡定,并在淡定的情境中去告诉孩子相应的知识,同时,表明我的一个态度,即:勇敢,是男人的基本品质,是受人尊重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