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儿歌中感受母语之美

(2014-07-11 10:30:33)
标签:

育儿

儿歌绘本

陈科慧导读

周建明绘

北师大少儿分社

分类: 2.书架

         在儿歌中感受母语之美


在儿歌中感受母语之美

                           陈科慧(儿童阅读推广人、爱丁岛亲子悦读馆创办人)

 

                   

第一次看到保冬妮老师的这部儿歌绘本,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好像有某种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想大声读出来,忍不住想笑。

在儿歌中感受母语之美

说起儿歌,很多家长可能和我一样会有这样一种印象,认为儿歌是读(唱)给0~3岁宝宝的。记得儿子1~2岁的时候,我给他读了大量的儿歌,但是随着他逐渐长大,能够看更多故事绘本后,我就很少给他看儿歌书了。但当他到了5岁以后,幼儿园的小朋友之间就开始传唱一些校园儿歌(或顺口溜),这些儿歌最大的特点是无厘头、搞笑,但节奏欢快,念起来朗朗上口,让人过耳不忘。从那时我就在想,对于5~8岁的儿童来讲,母语学习进入了一个爆发的阶段,他们对母语的音韵之美有一种内在的渴望,当他们没有合适的阅读材料时,就会自编一些看似趣味不够高雅,但却可以流传很久的校园儿歌。

在儿歌中感受母语之美

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其实我们的孩子是在期待符合他们心理需求,而且既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又可以体现母语之美的儿歌童谣及童诗。

而保冬妮老师创作的这本儿歌集,在题材上跳脱出给孩子传授知识和道理的范式,以孩子的视角去看生活中的事物,具有时代感,但又不说教,符合孩子们的心理发展规律,充满生活气息,幽默活泼,生动有趣。像在《你猜我看到了什么》、《浪里游》、《超级寿星》等儿歌中,处处都能够体味到作者对儿童生活细处的观察和感受。而《女王的镜子》、《骑士》等儿歌,巧妙借用了童话故事和小说中的人物情节,有点夸张、有点幽默,但又能让了解这些背景故事的孩子会心一笑。其他很多儿歌要么是可以边唱边玩儿的游戏歌,要么是充满想象的无厘头儿歌,整本书都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在儿歌中感受母语之美

这些作品吸收了许多民间儿歌的独特形式,运用连锁调、问答歌、摇篮歌等,让当代儿歌依然具有传统音韵和节奏之美。大声朗读这些儿歌,会发现不同的儿歌因它的节奏感和语调的不同,朗读起来的感觉也完全不一样。在朗读的时候,孩子可以通过不同音韵和节奏之间的细微差别来感受母语的独特魅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一打开书会有某种气息“扑面而来”的感觉,是来自童年的记忆,还是来自对母语深深的热爱,甚至连我自己都不十分清楚。就像小时候看过电影《城南旧事》,长大后,印象最深的不是故事的内容,而是里面那一首首念唱的童谣。

在儿歌中感受母语之美
    感谢科慧给这本书写来导读。

感谢周建明老师!

近十年,与十几位不同年龄的绘画系毕业的同学、资深的画家老师们、甚至是国画大师合作,感受在我看是第一位的,这胜过出版的所有图画书,特别是老老先生们,他们对儿童插图特有的细腻与生动的表述,让我们看到了这一代老画家对儿童心理的熟悉和了解、对事业的热爱与认真,对世俗功利的淡漠与超脱,对理想的追求与不懈,对审美的把握和理解。老一代画家总是用丰满的人格力量感染着创作,与他们合作不如说是在熏陶和感受,这是一个认识自我与认识事业的过程,也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过程。浮躁的时代,太多的人专注自我、功利与眼前利益,而老画家们的品德叫我们看到了他们平和的人生态度。这是最最难忘的,也是最值得我去珍惜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