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绘本:诗意小孩儿的美育熏陶
(2014-06-19 14:50:49)
标签:
儿童诗绘本《风是什么味儿的》曹文轩推荐李一慢导读美育 |
分类: 2.书架 |
http://s9/mw690/001pjlahzy6JNrcFQxOd8&690
绘本童诗什么味儿?
诗歌和音乐、图画亲如手足,童诗绘本是最好的亲子读物。
记得台湾诗人詹冰说过,儿童诗必须是诗,儿童诗不但要音乐的、生活的、故事的,还要绘画的、幽默的、心理的、乡土的、社会的……,而且要被儿童们欣赏的诗。”这样多的要求,我们在亲子共读童诗绘本《风是什么味儿》的时候,都感受到了。
诗是最精炼的文字,有了共读童诗绘本的经验,世界那个大图,生活这个小画,都可以成为我们和孩子放飞的想象力。将阅读和体验结合起来,重新组织语言,再记录成文字,就成了孩子的诗。要我说,童诗绘本真的是天生的语言教材。
我最近有个悲观的论调,很多孩子,不,其实是很多的爸爸妈妈不会描写了,在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无需更多的言辞。而童诗中就会把吟诵的对象的样子、颜色,乃至脾性、心理状态,等等大同小异,雪爪鸿泥,加以呈现。当我们读出“我有一个金娃娃,金胳膊金腿金头发……我有一个金娃娃,蓝色的眼睛披肩发……”(《金娃娃》),就能在眼前看到这个被小女孩儿喜爱和呵护的童年伴侣。在《大树和我们》中,“春天,我们在盛开的花冠上荡秋千,夏天,我们在漂浮的碧云上舞翩翩,秋天,我们在飞舞的叶子上收获爱,冬天,我们在光滑的树干上盖房间。”只用四句特别有生气、有生活的文字就和我们一起念叨着四季的如此这般。这样的描述分布在众多的诗篇中,有时候只是一句,也会让孩子有了感性的认识,有了模仿的冲动,说不定我们的孩子很快就会说出“翠色的竹林里,松软的竹叶下藏着什么?”(《雨》)
有些诗歌看起来说一个意象,或喃喃细语,或叙述一个短短的故事,其内在却在跟孩子聊天,需要儿童的参与,需要大人和儿童的共同思考,在诗歌的节奏和韵味中,发展儿童的智慧。比如,“幸福是什么?”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用洗练的诗行传递的是亘久不变的母爱;特别巧的,翻篇就是《风是什么味道?》,让我们读出了幸福的味道,“六月,蜜的味道,风也浸透了暖暖的阳光,很甜……”有些道理以诗的形式去传递,这是不是诗化的教育呢?
我们读《请安静》和《收藏》,会让孩子在一句话的顿挫中,知道结构,知道节奏。不仅如此,是不是也让共读的我们油然而生,我也可以这样说和写啊
因为这些诗够短小,还能让我们体味到文字中的游戏性,这样趣味性就会超强。《水边的娃娃》就是一首诠释儿童游戏性的典型之作,“在青琉璃的池塘边,“哗啦哗啦”,游来游去的是谁呀?是金鱼。“扑通扑通”,跳来跳去的是谁呀?是青蛙。”我们一定要大声地、吵吵嚷嚷地一问一答,然后就会有“躲在小青蛙和小金鱼身后玩得高兴的娃娃啊”那样的会意大笑。在《透明的歌》中,夏天的歌居然是透明的?还有什么是看不见的呢?
【尾声】
共读《风是什么味儿》这样的童诗绘本,绝不仅仅是母语的审美锻炼,更是能将丰富的感受注入孩子的内心,让我们在诗文的韵律和节奏中,缓缓体味童年的美。这种美,不仅仅是美,也是善的美,是真的美。
共读这样的童诗绘本,绝不仅仅是满足儿童的想象力,更能激发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游戏心,让他们有着探究的可能,有着快乐的感受。
视频图画书地址:
http://child.bnup.com/download.php?id=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