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义插图)
80、90后会比我们更优秀,他们会选择更自在的生活,欣赏别人,同时坚持自己的自我选择。他们不会像父辈一样贪婪地索取财富,而是更关注内心。社会决定一个孩子的走向。
这是《父母必读》30年庆,最后一个发言者李子勋带来的没有ppt、没有讲稿的即兴讲演,让仅存的还留下耐心等到会议结束的三分之一听众,听到了最有用的话。(他发言的主旨,大概意思是这样吧.)
在社会激烈变革的今天,每一个时代出生的人必然会带着那个时代给与他的一切。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孩子,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期长大,对物质的拥有,是那个时代的留下的心理安全感需求。因为害怕贫困、寒冷和饥饿,所以要拥有更多的房子、食物和财富。这一点也适用于那些儿童早期缺乏温饱安全感的人。所以,我们容易看到在小康家庭和中产阶级家庭出生的孩子,更关注于内心的追求以及自我发展,而不是去当房地产大亨,对房地产有兴趣的人往往是在童年时代感到极度不安全的人。
李子勋的演讲,规定他讲“未来取向的育儿经”,但是,他没有直接去讲什么经,而是发表了自己对未来的肯定。成年的一代总是用自己的理想打造孩子,其实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轨迹。他才不管你的什么理想,而是顺应时代,所以,所有的孩子都必然是时代青年。我们家长做的,只是告诉他们人生大意,做人道理,让他们去过自己的生活。在会上,也有老一辈的心理学教授,他们的研究课题是追踪孩子的心理与教养的变与不变来观察孩子的个性决定未来发展。李子勋似乎不同意这种竞争决定孩子成败的观点,好竞争的孩子未必能成功。不懂得合作、不懂得他人的存在,竞争的意义不过是更多索取和占有,这对社会和个人都不是快乐生存、美好生存的途径。
我们一定会为今天的过度索取和贪婪占有付出应有的代价,历史会记住那些房地产大亨们对经济做出的贡献;但是同时,也会把他们钉在贪婪的耻辱柱上蒙羞。这是必然的。当经济的发展到今天,所有的城市家庭基本不愁温饱的时候,我们的孩子的未来该是怎样的?还是去做过度索取资源的人吗?或者,开始为内心活着?这是所有父母的课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