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三四月,我特别需要休息,身体总是出各种状况,只想在太阳下晒得暖暖的,手里拿一本书,看着想着。
也许四月是个读书天,老天也让我放松一下,找一个悠闲阅读的时间给我。我的医生也都非常体贴,“想休息就来找我,你的身体要紧,该休息必须休息。”上司当然没有那么情愿,电话里怪怪地“是吗?是吗?”一个劲地打探。同事玩笑说:“你还没被榨干。”我早已讨厌了这份看脸色做事的工作,现在的上司难有不是近视眼的,离开,是我想了多年的事。走的报告打了一次又一次,石沉大海。
公家的人,其实连离开的自由都没有。可怜啊。
好在世界上有医生在,我于是有了想读什么就翻来看看的时间。
《孤独六讲》在这个时刻看,有点意思。
蒋勛说,他常常静下来问自己,可不可以更孤独一点。这真是好玩的事情。我总觉得,孤独是别有滋味的体验,一定是你的声音没有任何的唱和,连回音也没有,那才是一份上等的绝妙赠与。蒋老师渴望孤独、珍惜孤独,看来,他没有想象的那么孤独吧?得不到的,才倍加珍惜。但是,掉进深渊一般的孤独,四处绝静无声,真的有人渴望这个、珍惜这个吗?我还是个不太孤独的人,还不了解蒋老师的可懂和不可懂。
不过,读下去,还是挺好的。
他说: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
我理解这一定是相对的孤独,有人欣赏有人同声唱和,都是一小撮,互相惺惺相惜,不是大众才有那么点孤独,而又未到绝壁无声的份儿上。其实,享受孤独的人,都是在享受小众的追捧。
我喜欢他书里提到的竹林七贤、项羽、鲁迅、秋瑾、谭嗣同、托尔斯泰、克鲁泡特金……这些孤独的革命者,他们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小众的,所以,革起命来,真是浪漫而精彩。那是美学意义上的生命的光辉,是相对孤独的典范。但,这些人从来不是执政者和当权者喜欢的人物。
好玩的是,他的6讲孤独里,从情欲孤独讲到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我喜欢的还是革命孤独那一章;因为,我们小时候被说教的革命,都是刻板的;而看蒋老师讲革命,是被过去称为反动的那一种。革命与青年相连,与荷尔蒙相连,与爱情相连。我去过巴黎,去过巴黎的人,一定才恍然革命两个字其实是非常浪漫、非常年轻、非常感性而诗意的。里面当然有鲜血,但即便是鲜血,也凝结成了红色的郁金香,那真是激情岁月的浪漫往事。
而所有事物一旦成功,诗意不在,显现的全是世俗功利。所以,失败者都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人物:荆轲、项羽、阮籍……想想他们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和长啸山野的放浪,真是叫人瞠目结舌、痛快淋漓。
要成功还是要失败?没有人想要后者;但是,后者看上去是那么美;其实,奔赴失败,是一种美学选择,是一种坚持和执著,这远比成功还要难。所以,世界上只有一个项羽、一个阮籍、一个秋瑾、一个谭嗣同、一个鲁迅、一个托尔斯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