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地坛的书市上掏来《和风浮世绘》,原价16元的书买5元,这真让我高兴。倒不是占便宜才暗自得意,而是很想看看日本设计的文化性格。刚好,这本台湾大学设计系老师的作品,不起眼地就藏在被淘汰的破书中,被我翻中了。就像这本书一开头的引言所说的那样:“有时,人与知识之间也会有机缘的存在,硬是蓄意地去找寻,反而遍寻不得,当您不太在意时,它却在适当的时机出现了。”
接近和风,也算我有点机缘吧。
从初一就学日语的我,其实对日本总是有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情感上也是既喜爱又反感。日本的东西无论从食品到电器都精致而かわいい,但是,日本人的小气也出名地叫人磨牙。好在我们把它看作岛国人民珍惜资源的一种血液遗传,那样也就舒服一点了。
日本的设计首先要看便当,女儿jiaojiao
超喜欢日本便当,那是她看日本绘本和漫画太多了;但是,确实,日本便当的设计也真是养眼,少有女孩子不喜欢日本便当的。日本设计家就说:“要了解日本的设计,就必须先从了解便当探索起……”看来,便当不能小看。
小小的四方世界,平凡的生活素材,确实被设计得充满性灵之美。“生活设计之美,唯在和谐而已。”日本人没有宽广的地理环境可夸耀,于是方寸之间,也就多投注了巧思和慧心。珍惜方寸,这就是和风的中心吧?于是,贴心的设计创造出了实用与审美的结合。日本的便当美学不仅传达视觉审美,也在制作过程中顾及到了便利以及实用。
从便当延伸到物品的小型化,那些超かわいい的小东东,简直叫女孩子们疯狂。文具和玩具的小型化,既照顾视觉的丰富性又添加灵活的实用性,难怪这些小商品特别畅销呢。
和食讲究五色、五味、五感、五法,五色就是:白黑黄赤青;五味是:酸甜苦辣咸;无感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法是:生切、煮、烧烤、蒸。粗看起来,其实和中餐的色香味没有根本差别,但是人家更加注重了品尝人的感觉,许多日式料理,细细碎碎中,仿佛清爽起来,像是落樱满地,有了禅意。吃日本料理,其实味淡而清,很多中国男人吃不惯,一小团,一小碟,抠抠搜搜的,总觉得不够大气磅礴。其实,人家在讲究和歌似的意境,吃的不是豪迈,而是设计;所以,奉劝鲁智深那样性格的男人不要去吃日本料理。
便当、料理都有设计,餐具的设计当然也就不在话下,从筷子到牙签盒、牙签垫,怀纸和筷袋,粗一点的中国人吃鱼呲牙咧嘴,吃完把刺吐桌子上;而日本人用怀纸把嘴遮挡住,吃完后用怀纸把鱼刺遮盖起来,设计出干净而整齐的饭后桌上造型。
和风的性格从三宅一生的作品中也能表现出来,一块布的设计,是日本和服的观念。利用同一的裁剪,可以不同年龄、不同身材的人穿,而且可以制造出不同效果。精道的算计也好、独特的清爽也罢,和服演绎出的韵味和风采是简洁而爽透的。和服也叫“赏花幕”,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季节的色彩,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走动的和服就是一处风景,怕也是和风才具有的雅致和巧思。
风吕敷,这三个汉字看上去和包袱皮没有关系;但是,知道风吕是日语洗澡的澡盆,这个敷就是垫子,垫子改包袱皮也就容易理解了。日本很多手绘的风吕敷相当讲究,颜色、材质、花纹、尺寸都不同,于是,风吕敷就成了具有多种功能的包装物。日本的很多小家电讲究多功能性,其实,着也折射出日本人性格上的节省和巧思。
“如果设计是让东西产生意义,那么无疑地暖帘成功地诠释了这句话的意义。而且它也突破了文字的障碍,利用视觉符号传递了明确的信息。”
我们常看日剧,就熟悉他们门前挂的那片布帘——暖帘。我在出口转内销的商店里也挑过几片这样的暖帘,挂在家里的厨房门上,我没想起保暖的作用,但至少有遮挡油烟的作用,而且也可以遮挡客人的视线,省得看到我们厨房一片忙乱的景象。这其实是最初暖帘的作用。但是现在,暖帘起着营业招牌的作用,而且越发个性化了,它这种象征性,表示着什么呢?
日本的空间狭小,造成了日本人精致而具有多重、折叠的行为意识。因为狭小,更要有秩序,于是,空白之美成为一种追求。日本的园林和家居设计,在这一点十分明显。
空无一物的美感其实在日本绘本上也有体现。
学习完了这本书,对日本绘本的设计,也就有了一点小小的明白:啊,难怪它是那样的!
小日本,是因为日本就是小,小造成了他们那样的性格和文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