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楼和前门

标签:
广德楼杂谈 |
分类: 3.闲逛 |
这“
广德楼”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街39号的北京曲艺厅,曾是在"前门小剧场"的基础上更名而来的。然而再往前追溯,其前身应为"广德楼戏园",大约兴建于清代(清嘉庆元年),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戏园之一;不过那时,人们更喜欢称它为"广德楼茶园"。
"广德楼"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几乎是和法国的巴黎歌剧院、意大利的斯卡拉剧院、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剧院同时建成的艺术场馆。在清·蕊珠旧史撰《京尘杂录》卷四《梦华琐簿》中,甚至将"广德楼"排在了建于明代的著名戏园"广和楼"之前,由此可见"广德楼"在京城诸多戏园中有着何等重要的地位了。
“广德楼”戏的内部构造大至与"广和楼"相仿,戏台子也是坐东朝西,四方形。台前有两根大明柱子,台顶有天花板;上下场让的上方挂有书写着"出将"、"入相"的匾额。台下观众席里摆放着若干个长条桌子、长板凳,并竖向舞台搁置,很象现在的长方形会议桌。观众坐在长凳上饮茶品点、打趣聊天,对演员评头品足、"指点江山",既方便、又惬意;可就是看节目特别"困难",得侧着身,歪着头看,着实让咱们现代人替他们"累得慌"。当然,那时的"看客"大多是官宦人家、有闲阶层,纯属"醉翁之意不在酒",我们大可不必过于较真。
“广德楼”声名显赫的方面还不止于历史的久远,更在于它是当时戏曲祖师爷、名伶大腕们施展才艺迅速走红的宝地。程长庚、余紫云、梅巧玲、余三胜、汪桂芬等京剧祖师爷以及后来的"喜连成"、"双庆社"、"斌庆社"等著名科班都曾先后在此长期献艺,是当时京城场地最火、人气最旺、艺术最佳的娱乐场馆。新中国成立后,"广德楼"由戏园子改成了专演曲艺的"北京曲艺厅"。老舍先生的夫人胡洁青女士亲笔为“北京曲艺厅”题写了巨幅匾额。
“广德楼”重建后是一座青砖金瓦、雕梁画栋、垂花门脸、古色古香的具有全新理念的现代化演出场所。走过数十块印有曲艺名家"手痕脚印"的方砖步道,便可到达能容纳五十余人的演出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