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习公社同步练习 |
分类: 语文空间/影音数码 |
《我与地坛》同步练习
【课内四基达标】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拗(ào)口
B.山大(dài)王
C.称(chèn)心
D.拂(fó)袖而去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荤腥
B.嘉奖
C.阑珊
D.招募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梁教授曾经百病缠身,久治________,参加冬泳两年,不但诸病全消,而且身强体壮起来。
(2)因市政建设和旧城改造需要,将拆迁塔岭路居民住宅,对该地居民实行_______安置。
(3)父亲虽非专业,但见博识广,他在外国文学上独到的见地,往往令专业人士_______。
A.不治
异地 侧目
C.不治
异地 刮目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对自尊心特别强的人的初次错误,批评不要太尖锐,隔靴搔痒,点到为止就行了。
B.刘毅和王鹏是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他俩是同乡,两小无猜,场上配合非常好。
C.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D.在春游之中,她并因为自己年近“耳顺”就兴意阑珊,她像我们一样年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税务稽查小组清查“四丁广告公司”的偷税漏税问题,局领导决定必须严肃查处。
B.激光致盲武器的问世,就如“有矛必有盾”一样,反激光致盲武器也便应运而生了。
C.记者了解到,宋将军的两个弟弟和妹妹的后代在津生活,便前往对他们进行了极其有价值的采访。
D.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缴获的战利品中的日方1/50000军事地图,拿来同敌军作战地图比较,明显不如对手。
6.下列说法不对的一项是(
A.《黄鹂》中的黄鹂的形象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文艺的象征。它那“尖利而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发挥了战斗作用。
B.《我与地坛》是当代作家史铁生凝聚了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的一篇散文。
C.朱光潜,中国美学家,安微桐城人,别名孟实,北京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艺录》《西方美学史》《文艺对话集》。
D.美国著名学者房龙的《〈宽容〉序言》是自序。
7.填入下面横线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虽然兵多将广,
A.但摆布不周密,即或对手再弱,由于纪律松弛
B.但摆布不周密,不能严明纪律,对手即或再弱
C.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严明,即或对手再弱
D.即或对手再弱,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严明
8.问号表示疑问末尾的停顿,反问句的末尾一般也用问号,下列句子的问号表示问且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现在的处境如何,以什么途径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
B.塔克拉玛干沙漠,究竟是“生命的禁区”?还是可以造福人类的“希望之海”?
C.那些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的人,面对孔繁森的光辉形象,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D.“对老百姓消费生活来说,降低关税有什么影响呢?同学们。”在政治课上张老师提出了这个热闹话题。
9.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悬崖边的树
雷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这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了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A.“奇异的风”内涵丰富,引人联想,象征人生道路上不应有的挫折打击。
B.悬崖边的树“寂寞而又倔强”,使人联想到不屈不挠的战斗者的形象。
C.无论怎样倔强,身体也要“留下风的形状”——命运无法抗争的无奈。
D.“奇异的风”无法改变树的性格,挫折打击无法改变展翅飞翔的理想。
【能力素质提高】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10.文中[1]处原文共有下面五个句子,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种是(
(1)只是对要说的道理先有些零碎的想法。
(2)我并不打什么腹稿。
(3)有一个大致的轮廓。
(4)一切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5)也许经过一番组织。
A.(2)(4)(5)(1)总之(3)
B.(3)(1)(5)(2)总之(4)
C.(2)(1)(5)(3)总之(4)
D.(1)(3)(5)(4)总之(2)
11.文中a、b、c三处各缺一个词语,根据前后文章,从所列词语中选出最恰当的三个,把序号填入表格中
(1)滚滚而来(2)字斟句酌(3)兴会淋漓(4)源源不断(5)信手拈来(6)意到笔随(7)刻意雕琢
a |
b |
c |
|
|
|
12.“意思既然来得多了,问题也就复杂化了”这个句子是从第二段中摘出来的,应把它还原于原文中甲、乙、丙、丁哪一处?
答:
13.文中加点的两个“它”字,所指代的内容一样吗?它们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
14.作者不完全同意那种“相当流行的看法”。其原因是什么?
答:
15.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划线词语的含义。
做到“表里精粗无不到”
答:
阅读下面文章,做文后题目。
乞丐
(俄)屠格涅夫
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
16.小说开始,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乞丐哪些特征?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为什么要说明“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
答:
18.我为什么要向乞丐请求原谅?
答:
19.乞丐为什么说“这已经是很可感谢的了”?
答:
20.我从乞丐那儿得到了什么?
答:
21.作者以“乞丐”为题的深意是什么?
答:
22.作品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答:
【综合实践创新】
23.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过这样的评论:“花之艳为牡丹,然而不实;果之绝为荔枝,然花不艳。”话中贬多于褒,我很为它们鸣不平。如果我们用宽厚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应把古人评论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语段,简要说明广告语使用的具体效果。
“雪碧”的广告语“晶晶亮,透心凉”为产品作了准确而独特的定位,其广告效果在于:
(1)“晶晶亮”说明产品:______________。
(2)“透心凉”表示产品:______________。
25.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