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说文解字(五)
(2015-06-11 07:28:32)
标签:
文字本字本义来源解释 |
分类: 文字本义 |
1,“超”,跳。
2,“赳”,走起路来挺带劲,步伐有力。
3,“越”,走步测量。
4,“起”,站起来。
5,“赶”,翘起尾巴来追赶,表示奋力追赶。
6,“止”,是“址”的本字,“止”是指草木生出的地方,而人的脚与此相像,所以后来代指“足”。
7,“前”,前边、前面。上面是个“止(趾)”,表示“足”、“脚”;下面是个“舟“,表示“船”。意思是脚站在船的前边。
8,“历”,经历、经过。上面是一个“厂”字加两个“禾”字,表声;下面是一个“止(趾)”字,表示走过。
9,“归”,女子出嫁。左上角是个追字去个走之,表声;左下角是个止(趾)字,表示从娘家走到婆家去,右边是个帚字,实际上这是个妇女的妇字,省略了女字旁。
10,“涩”,不滑。此字原来没有三点水,而是双写右半边的偏旁。上面是两个刃,下面是两个止(趾),表示双脚踩在刀刃上,根本不会滑动。
11,“登”,登车、上车。上面一正一反,是两个止(趾)字;下面是个“豆”字,像车之形。
12,“步”,行走。上面是个正“止(趾)”,下面是个反“止(趾)”,一前一后,表示正在行走。
13,“岁”,本字由“步”和“戌”组成,“步”上面的“止”在“戌”之上,“步”下面的“止”在“戌”之内。意思是木星,木星转一圈是十二个月,正好是一年。
14,“此”,脚趾。左边是“止(趾)”,右边是“匕(比)”。本义是两只脚并放而比。
15,“些”,上面是“此”,下面是“二”,意义无考,意思不详。
16,“正”,公正、正义。上面是个“一”,下面是个“止”。守一而止即为正,“一”代表平衡与规则,“止”代表行为与行动。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掌握一定的规则。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17,“乏”,不正。“乏”和“正”的写法实际上是一样的,只是一反一正。违反规则与规律,这就叫做“乏”,缺乏对规则与规律的尊重与遵守。
18,“是”,直。上面是一个“日”字,下面是一个“正”字,日正为是,太阳直正。
19,“迹”,走过的地方所留下的痕迹。走之为走,表义;亦,表声。也可以把这个字写成左边是足,右边中责。
20,“迈”,远行、迈大步、走到很远的地方去。
21.“巡”,巡视汛情、顺着河水行走的样子。左边是个走字,右边是个川字。
22,“征”,正义的行动。左边是双立人,也可以写成走字;右边是个正字。
23,“随”,跟从。左边是一个走字,表义;右边是一个隋字,表声。
24,“逝”,折回、往回走。
25,“遵”,遵循的意思。
26,“述”,遵循一定的顺序(而叙说)。
27,“进”,登车、上车的意思,引申为登、上。左边是个走字,表义;右边是个蔺去掉草字头,表声。
28,“造”,就、走着去找谁的意思,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就搭、凑搭”的意思,可以解释为“造访”。这个字也可以写成左边是“舟”字,右边是“告”字。